張建新(右一)随身攜帶民法典,方便在調解糾紛時能找出相關法律條文給當事人解答,空閑時自己可以随時學習。
《法治周末》記者 張貴志
“樓上裝修把我的天花闆敲壞了”“某公司拖欠我的工資”“我的抽水馬桶壞了,麻煩社區幫我找人修一下”……在張建新調解工作室矛盾糾紛調解和信訪登記台賬上,詳細記錄着每天來訪群衆反映的各類事項和處理情況。
他是居民貼心的“老娘舅”,也是社區出色的“管理人”。14年的社區書記生涯,14年的調解工作經曆,10幾本調解台賬,一年一本“星期五民情茶座”記錄本……組成了張建新人生的真實寫照。
如今,張建新已從工人新村第一社區黨總支書記的任上退休兩年,但仍在“法律明白人”的崗位上繼續從事着法治宣傳和矛盾糾紛調解工作。
居民來找 是對你的信任
工人新村第一社區隸屬于江蘇省常州市天甯區蘭陵街道,轄區面積1.4萬平方米,轄區人口4500人,60歲以上老年人占到總人口的35.6%。
“這片是一個開放式的老小區,人口多、基礎設施差、矛盾比較多等。在封閉式小區裡本應由物業做的事情,都由我們社區來承擔了。所以,一般人是不願意到老舊小區擔任社區書記、主任的,因同樣的工作,要雙倍的付出。”2007年1月就任該社區黨總支書記兼主任的張建新告訴《法治周末》記者,工人新村第一社區地處鬧市,在社會管理、鄰裡糾紛等方面存在着諸多難題,老百姓亦各有己見。
社區裡的房子大多建于20世紀七八十年代,張建新剛來社區,就發現了房子外牆風化嚴重、管道老化等問題。
“從2007年,每天都有老百姓來找我,主要是困難求助,矛盾糾紛調解,如鄰裡糾紛、環境糾紛、家庭糾紛、财産糾紛……為了更好地接待居民,我基本上不坐在辦公室,就在大廳裡接待居民。”張建新從來不回避、躲着居民找上門的‘麻煩’,反而主動把手機号碼告訴居民。
而電話公布後,他就沒有了上下班時間的概念了。“有時候我下班剛燒好飯,還沒來得及吃,就接到居民打來的電話。”張建新每次都立即趕往糾紛現場。
有人曾問張建新,為何要把自己的手機号碼主動告訴居民?
他說:“既然在社區工作,就不要怕麻煩,要把社區工作做好。電話号碼給居民是為了方便了居民。居民來找你,能把自己遇到的煩心事講給你聽,這是對你的信任。”
最辛苦的工作 也最有成就感
張建新每天接待處理的居民訴求,其實都是居民的一些瑣碎、煩心事,而不僅僅局限于居民之間的矛盾糾紛,“還有經營戶要求提前退租的、企業拖欠工資的也來向我們反映。還有些老人在藥店買藥,吃了一片、兩片要退掉的……”張建新向《法治周末》記者列舉着每天的工作。
為了更好接待居民,工人新村第一社區專門成立了“張建新調解工作室”。他的調解工作室裡面寫着,“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氣和”。
張建新在工人新村第一社區工作的14年,每年一本台賬,詳細記錄了每一位來訪居民的矛盾糾紛、訴求和處理結果。
《法治周末》記者看到,從2006年至2019年,13本“矛盾糾紛調解和信訪登記台賬”詳細記載着每件糾紛或事項的類型、時間、訴求及處理情況,比如,家庭糾紛、環境糾紛、鄰裡糾紛等。
為什麼台賬做這麼細?張建新認為,這得益于他此前擔任過辦公室主任,那時他專門學過檔案管理。
他在社區做書記以前,在天甯區法院做了5年的陪審員。“在法庭上學了很多調解的知識,運用到我們社區的矛盾糾紛調解學的每一樣武藝都有用武之地。”張建新認為。
他同時也認為:“矛盾糾紛調解工作是社區工作中最辛苦的工作,但調解成功後也最有成就感和喜悅感。”
做矛盾調解不是最終目的
社區的工作會有大量煩瑣事務,有些糾紛涉及的法律還比較專業,為了及時有效地化解居民們的矛盾糾紛,2009年,工人新村第一社區引進了公益律師進行專業的服務,“每個月都會來配合我們做法律援助工作。”張建新說。
2014年開始,張建新牽頭開辦了“民情茶座”,每周五邀請社區居民到社區坐一坐,聊一聊,喝喝茶,議議事,解解憂,看新聞,聽政策,學法律。通過茶座平台,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問效于民。在第一時間内切實解決社區矛盾和困難,第一時間解決居民提出的疑難和困惑。
現在作為“法律明白人”的張建新,每周五都會到“民情茶座”與居民交流、收集意見,并認真做好“民情茶座”的登記。
做了10多年的社區調解工作,張建新感受最深的是,“現在做調解工作與以前不一樣了,以前調解先講情,再講理,情字為先;現在是以法、以理為主。”
他說:“法律明白人要學法、懂法、守法。因為居民現在都在學法,我們再不懂法,靠情去說,說服不了。我們現在既要合情,更要合法,這就是轉變,法律明白人要更加懂法。”
張建新随身帶着一本微型的民法典,他說:“遇到矛盾糾紛調解工作中涉及法律方面的事就翻翻,也給各方當事人看看,觸犯了哪條法律。空閑時,自己可以随時學習。”
“做矛盾調解不是最終目的,我們要提高居民對法律法規的知曉度、法治精神的認同度、法治實踐的參與度,尊法、學法、守法、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營造一個全社會學法、守法、用法、懂法的良好氛圍。大家都有法治意識了,那我們社區的工作就好做多了。”這是張建新對“法律明白人”職責意義的理解。
截至目前,“民情茶座”已持續了6年時間,接待社區7個網格内300多位居民,調解糾紛600餘起,收集群衆提議數十條 。
2019年,張建新被評為“最美常州人”。
來源: 法治日報·法治周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