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經典音樂,筆耕原創評論
喜歡音樂的你,加個關注吧
2013年,陳可辛執導的新東方教學案例影片《中國合夥人》上映,這部基友版的“緻青春”,講述了有志青年“一直想改變世界,最後才發現,其實是世界改變了我們”的故事,呼應了影片主題曲《光陰的故事》。
由黃曉明、佟大為、鄧超三位主演演唱的《光陰的故事》,用一個字形容:輕。平平緩緩的編曲,淡淡款款的演唱,那股輕柔正像那慢慢溜走的時光。
雖然三人都不是歌手出身,也有些許不完美,卻有種感動發自内心。也許電影裡三人青春的奮鬥戳動了心裡的那份柔軟,也許那自然的演唱更加更讓人回憶青春的故事,也許......
電影《中國合夥人》裡有着青春荷爾蒙的悸動,80、90年代敢闖敢拼的味道,還有着三個人(孟曉駿、成東青、王洋)從夢碎到圓夢的光陰故事。更何況那個踉跄三人是以新東方大佬(俞敏洪、王強、徐小平)為原型的呢?
所以這首歌不僅僅是旋律,還是那些年逝去的青春。每一個音符的跳動都是青春的跌宕,每一次的哼唱都是在重走一遍青春。
追溯前世今生,這首歌是羅大佑的青春,并且與金馬影後張艾嘉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1981年從醫學院畢業的羅大佑在樂壇初露頭角,并首次以音樂制作人的身份為張艾嘉打造了專輯《童年》,《光陰的故事》便收錄其中。正是因為兩人當時轟轟烈烈的愛情,羅大佑才心甘情願把耗時5年光陰的作品送給張艾嘉。
“張艾嘉的聲音雖然不甚專業,但有一種安定的感覺,是一種神經質的溫柔情感。”李宗盛如是說。聽着她的《光陰的故事》,從嘴裡緩緩唱出,雖然有點青澀,但心靈瞬間被俘獲,感覺青春的世界溫柔且美好,令人向往。
羅大佑在1982年的演繹與張艾嘉不同,他用略微沙啞的嗓音把《光陰的故事》演唱的更加有力量,青春的故事也不再那麼簡單美好,透露着些許的傷感,這也許與他不願回首的童年和懷才不遇的青春有關吧!
羅大佑首張專輯《之乎者也》将《光陰的故事》收錄其中,專輯裡的《童年》、《戀曲1980》《鹿港小鎮》等經典作品,整個華語世界都在傳唱。也正是因為這張專輯,羅大佑聲名鵲起,逐漸成長為“中國音樂教父”。
這首歌裡有着80年代濃濃的風格,但又有一股搖滾風格參雜其中。融合西方與東方、傳統與現代、嚴肅與通俗的編曲方法極富現代多元化風格,更是踢開了另一扇音樂之門,打開了搖滾的“潘多拉”魔盒。
除了革命式的編曲,《光陰的故事》的歌詞也更貼近現實生活。歌詞裡娓娓道來的瑣碎,“褪色的聖誕卡”“發黃的相片”“遠去的笑聲”,看似白描破碎,卻在極力得回憶青春的事物,聯系青春的故事,着重憑悼過往。“等待”、“流淚”、“回憶”的青春都曆曆在目,就像關于青春的放燈片一樣真實。
這些年很多人也曾經翻唱過《光陰的故事》,但都流于表面,非但沒有絲毫感動,反而讓人感覺做作。因為沒有青春故事的人根本唱不好《光陰的故事》。這首歌并不需要多麼高超的技巧,也不需要多麼華麗的舞台,隻需要情感的充沛,這恰恰是很多歌手所缺少的,但對于羅大佑來說卻非常簡單。
當2008年縱貫線樂隊【羅大佑、李宗盛、周華健、張震嶽】橫空出世,巡回演唱會多次響起《光陰的故事》的旋律,當時萬人合唱,許多人淚流滿面。再次聽羅大佑唱這首歌,在傷感的同時多了些許不舍和絲絲甜蜜,也許每當他唱起這首歌就會想起張艾嘉微笑的臉龐,也許會後悔當年草率的分手決定.......但誰有真的懂呢?
在許多年後,張艾嘉在接受采訪時惋惜的說,“那時候年少輕狂,覺得能配上自己的男人,似乎隻有聲名赫赫的羅大佑了。隻是兩個人緣分未到。”
羅大佑在青春時候寫的這首歌,更像是提前寫好的時代挽歌,隻是為了悼念他青春奮鬥的故事和那段遺憾的美好愛情。
但對于經曆過80、90年代的人來說,這不隻是屬于羅大佑的青春,更是一代人的青春。柴靜曾在《看見》中寫到羅大佑去中央台參加年會,羅大佑壓軸演出,拿起吉他問聽什麼,他們集體說:光陰的故事,而後嚴肅的新聞編導們席地而坐,衆人一起跟着唱起來。
他們唱的是青春、是淚水、是生活...可以說《光陰的故事》是一個時代的回憶,正如張愛玲說得那樣“我們也有過美好的回憶,隻是讓淚水染的模糊了。”
每當哼唱這首歌總有一些人淚流滿面,也總有人感到茫然,大呼不懂。但到了一定的時間節點,有了人生閱曆後,你就會恍然大悟,潸然淚下。這首歌永遠不會過時,因為青春的故事不會過時。雖然青春歲月無法常駐,但始終相信時過境遷後真情永駐,青春不悔。
這首歌不僅僅藏着音樂教父羅大佑與金馬影後張艾嘉的愛情,還裝着一代青春的叛逆、瘋狂、愛情、癡迷...一段青春的旋律,傾聽,咀嚼,回味,越老越迷人,越老越有味道!這是對經典的定義,而《光陰的故事》就是對經典的最好诠釋。
重複的聆聽,重複的回憶,不同的故事,一樣的感動。雖說“一千個人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卻隻有一個專屬于你的《光陰的故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