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講講我們家的故事
我的兒子,是幸福的00後
我出生在平凡又快樂的80年代
我爸媽長在在辛勞的50年代
而我的爺爺奶奶,是出生在貧窮的30年代
30年代,對于現代人來說,既熟悉,又陌生......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在50年代,大多數家庭都有好幾個孩子,一般少的會有五六個,多的甚至10幾個都不足為奇
奶奶嫁到我們家的時候,隻有十七八歲
和爺爺相濡以沫六七十年......
我記憶中,他們從來沒有吵過架
奶奶是我見過的最慈祥的人,一輩子待人和氣,也最疼我
他們一共育有7個孩子,三個兒子,4個女兒
現在想想真挺佩服他們的,在吃穿困難的年代,還要努力的拉址着7個孩子長大
我爸排行老二,上面有一個哥哥,下面是我的大姑、二姑、三姑、四姑和小叔
聽奶奶說:
在那段艱難困苦的日子裡,好多家裡娃多的,都會把養不了的孩子送給親戚或鄰居或有錢的地主家,當時沒有什麼法規不能買賣人口,給點吃的、穿的就行。
即使那麼艱難,家裡的孩子還是一個不少的在一起,
最困難的時候,真的是吃野菜度日,每個大人都餓的面黃肌瘦,當時的孩子也比現在幸福的娃們瘦小很多。
生活雖然困難
母慈子孝,兄弟姐妹團結在一起,互相謙讓,日子貧困而又幸福......
等孩子們漸漸長大一起,日子也好轉一些了,最起碼不用天天挨餓了。
村大隊的領導實行記工分制度,按人頭分糧食,家裡人多的就會多分些,人多幹的活就多,分到的糧食也會相對多些。
聽爸爸說,從前最常吃的就是地瓜面的窩頭,把地瓜切片,曬幹後磨成粉,再蒸窩窩頭,現在吃一次這樣的會感覺很稀罕,當時頓頓吃,剛出鍋的會好些,涼了之後又黑又硬,即使那樣也甘之如饴,對他們來說隻要能吃飽就是最大的奢侈了。
圖片來源于網絡
聽奶奶說,小時候有一次,有兩個孩子在地裡摘野果子吃,一種不知名的小黑豆狀的果實,吃下去以後,過了一會就渾身難受,明顯是中毒的症狀,奶奶又心疼又慌張,連忙找來村裡的丈夫給瞧病,幸虧發現及時,不然就晚了,真的是有驚無險。
家中大點的孩子到上學年紀的時候,家裡又有了難題,家裡沒錢
幸好爺爺有一門手藝,就是會修修補補,補鍋、補盆、修鎖、磨菜刀等,還能勉強補貼家用。
天一亮,爺爺就挑着擔子走街竄巷,隻為多掙一分錢養家糊口
據說當時的學費,一學期隻要幾塊錢
大伯畢業後去當了兵
爸爸當了一名小學老師
姑姑們接連着找工作、出嫁
最小的叔叔也有了工作,成了家
一天天
一年年
孩子們漸漸長大成人,直到爺爺的背駝了,腰彎了......
隻要想上學的孩子,爺爺都會盡量供他,從來都是默默支持,沒有怨言
直到孩子們都成家立業了
爺爺還在不停歇的忙碌着
記得我上小學的時候,他那時候會騎着一輛腳蹬三輪車,去附近的村莊轉
日子好了,很多時候爺爺都會免費幫人家修理東西
附近的村民大部分都認識爺爺,每當見到他的身影,都會主動上前打招呼
即使這樣,他依舊每天早上出門,傍晚回家,每次回家我都會跑着去迎接爺爺
在他山輪車後面使勁推,停到院裡後,他總會變戲法一樣,從車裡變出一些好吃的餅幹、面包等零食給我
我有時會問爺爺一天去了哪些地方,有哪些見聞,有哪些有趣的事情發生
爺爺就會滔滔不絕講給我聽。
奶奶年紀大了,也不閑着,把家裡收拾的有條不紊
誰家生了小娃娃,都會找奶奶去做一件紅色小衣服,圖個喜慶
冬天,不會做棉衣的也會找奶奶幫忙
誰家缺個鞋樣子,第一時間也會想到奶奶
我們一大家
記得一年當中,最開心的一天就是大年初二
全家人一個不少的聚在一起
那一天,爺爺和奶奶總是早早起來
準備菜肴,忙忙碌碌
孩 子們在院子裡玩耍
姑姑們幫奶奶做飯
男人們準備好酒
滿滿的三大桌子
那是一家人在一起幸福的味道
時光流逝
一轉眼,孩子們都各自有了家庭
當年紮着兩個麻花辮的小女孩,現在也成了孩兒他媽
當年的老院子雖還在
可已是物是人非
最疼愛我的爺爺奶奶去了另一個世界
希望他們在那裡可以一直幸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