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詩經 與子同袍

詩經 與子同袍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12 21:10:41

雷聲隆隆王者歸

——《詩經·召南·殷其雷》解析

北郭先生

詩經 與子同袍(北郭先生說詩經)1

詩經·召南·殷其雷

殷其雷,在南山之陽。何斯違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歸哉歸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側。何斯違斯,莫敢遑息?振振君子,歸哉歸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下。何斯違斯,莫或遑處?振振君子,歸哉歸哉!

一、翻譯

雷神隆隆,在南山之南。為何漂泊無定,一刻不敢閑暇?振奮有為的君子,回來吧!回來吧!

雷神隆隆,在南山之側。為何漂泊無定,一刻不敢休息?振奮有為的君子,回來吧!回來吧!

雷神隆隆,在南山之下。為何漂泊無定,一刻不敢安處?振奮有為的君子,回來吧!回來吧!

二、字詞

殷。《周易·豫卦》: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說文》:作樂之盛稱殷。從殷的甲骨文、金文字形看,殷像是以物進奉有身孕之人。該有身孕之人,或為部族的女性始祖。在生存環境惡劣、人口增長低迷的時代,孕育後來是天大的事情,母系氏族社會的女性始祖成為整個部族尊崇的對象,對其進奉的場面比較盛大,态度也比較殷勤,故此,才有盛大、殷勤等引申義。“殷其雷”的句式與“灼灼其華”(其華灼灼)相似,可以解釋為“其雷殷”,那雷聲轟隆隆。曹丕《黎陽作三首其二》:殷殷其雷,蒙蒙其雨;我徒我車,涉此艱阻。

詩經 與子同袍(北郭先生說詩經)2

南,山南水北為陽。

“何斯違斯”中的兩個“斯”,都是語氣詞,相當于“猗兮違兮”之“兮”。“何斯違斯”即“何違”,意思是,為何離家出走、在外轉如飛蓬、漂泊無定。違,有離開、出奔、徘徊等義。毛傳與鄭箋将前一“斯”字解釋為君子,後一“斯”字解釋為此地。朱熹承襲此說,解釋為“何此君子獨去此而不敢少暇乎”。

敢,助動詞,有勇氣、有膽量做某事。

或,在否定句中加強否定語氣。

遑、息、處,閑暇、休息、安處,意思層層遞進。

振振,振奮有為。有人解釋為忠厚,欠妥。

三、押韻

三章,雷、違、歸,上古音系均在微韻部。

第一章,陽、遑,上古音系均在陽韻部。

第二章,側、息,上古音系均在職韻部。

第三章,下、處,上古音系均在魚韻部。

四、主旨

關于《殷其雷》的主旨,前人意見基本一緻,認為是妻子思念在外行役從政的丈夫。較早且有代表性的說法是《毛詩序》:“召南之大夫遠行從政,不遑甯處,其室家能闵其勤勞,勸以義也。”後人各有異說,但總體不離妻思夫之根本。

這裡,我給出另外一種解釋:呼喚王者歸來!——國人呼喚出奔在外的國君或儲君趕緊回來。“殷其雷”,雷聲隆隆,烘托出風雲際會、山雨欲來的政治變局。“殷其雷,在南山之陽……在南山之側……在南山之下”,比喻出奔在外的國君或儲君漂泊無定,同時也暗示國君或儲君雖然出奔在外,但卻如雷貫耳,在國人中享有崇高的聲望。“振振君子,歸哉歸哉”,表達國人對出奔在外的國君或儲君衷心愛戴、急切盼歸的心情。

雷,是古人長期觀察到的一種極其重要的天象。《易經》六十四卦之震卦,其辭曰“震:亨。震來虩虩,笑言啞啞,震驚百裡,不喪匕鬯”,大意是,震卦代表吉祥亨通;雷震初來,如猛虎下山令人驚惶,但聖人君子卻毫不畏懼,依然談笑風生;一聲霹靂,雖然方圓百裡衆人驚懼失色,但人主卻安之若素,這樣的人可以守宗廟社稷,以為祭主也。鄭玄解釋震卦:震為雷;雷,動物之氣也;雷之發聲,猶人君出政教以動國中之人也,故謂之震。可見,雷的出現,與君王的行迹相關。了解雷在古人心目中的獨特意象,就知道,将《殷其雷》解釋為妻思夫,失之于小了。

最後需要補充說明的是,在夏商周,因政治鬥争被迫出亡的國君或儲君比比皆是,舉不勝舉。将《殷其雷》解釋為呼喚王者歸來,符合當時的政治生态和社會背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