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讀研算大齡嗎?【新聞随筆】作者:高耀(天津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26歲讀研算大齡嗎?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新聞随筆】
作者:高耀(天津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
近日,有媒體刊發了一篇《年齡大了讀研,越努力越焦慮》的報道,引起了網絡上對大齡讀研群體讀研動機、就讀壓力及擇業選擇方面的廣泛關注和讨論。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考研報名人數達到457萬人,比去年增長21%。自2014年起,教育部取消了考研的年齡限制,随着考研熱的不斷升溫,考研和讀研隊伍中的大齡群體也逐步走進公衆視野。
2021年全國學術學位碩士生離校調查統計結果顯示,當年畢業的學術學位碩士生群體中,年齡超過30歲的群體占比接近6%。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近年來的統計數據也顯示,兩校30歲以上的研究生新生占到了20%左右。大齡研究生的數量逐漸增多,日漸成為一個可見的群體。
在傳統的觀念中,大齡讀研群體被認為是“逆社會時鐘而行者”,他(她)們沒有完全遵照既定的社會時鐘和一般人眼中的固定軌迹前行,而是選擇“回爐”,甚至重新選擇行業和方向,抑或重新選擇一種自己眼中更為理想的生活方式。按照法國社會學家塗爾幹的觀點,社會時鐘(時間)指的是一種集體性的被賦予特定意義的文化節奏,它以其他事件為參照,反映了一種社會現象到另一種社會現象的變化。
我們可以将這種現象放在一個更大的社會結構視野下進行觀察和理解。受技術進步觀念、技術加速和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加速”成為現代社會的主導性原則和一種“常态”。
在“加速”社會中,“忙碌”取代“閑暇”成了人們最為普遍的生存狀态,技術的進步在解放部分勞動力的同時,也制造了更多需要時間來處理的事務,教育越來越不是一次性打包所能完成的,終身學習理念已經開始彰顯。“加速”社會對大齡讀研群體既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同時也意味着新的機遇和新發展的可能性。
從挑戰和壓力層面來看,大齡研究生群體可能要面臨暫時失去穩定的收入、需要不斷更新知識和保持不斷學習的習慣、需要适應新的年輕同輩群體和同輩文化、需要平衡好家庭和學業、需要有順利完成學位論文的毅力和韌性、畢業後重新求職中遇到各種關于年齡的“區别對待”或“準入限制”等“歧視性規定”的可能性等等。
從機遇和優勢層面來看,大齡研究生群體工作經驗豐富,心智更加成熟,方向更加明确,目标更加笃定,也可能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讀研時光”。一些大齡研究生在留言中寫道:“……相反,經曆了生活的‘吊打’,30至35歲的年紀真的目标清晰,看問題一針見血。……但是充滿希望,比沒考研前要自信的多。……他(她)們對當下、對未來都非常堅定,内在和外在也都非常自由,那是一種令人羨慕的狀态。”
“加速”社會中的大齡“逆行者”群體是令人尊敬和值得學習的,他(她)們敢于重新選擇,重新開始系統學習,他(她)們不向生活妥協,勇于在不确定性中追求新的可能,他(她)們經曆過風霜卻不見世故,他(她)們依然懷揣夢想。
在發達國家,大齡讀研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一些已有一定成就的學者或者離開政壇的政界人士,為進一步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也會選擇讀研。不是單純為了學曆學位、求職就業而讀研,這是可喜的現象。我們應該非常珍惜大齡讀研群體給我國研究生教育帶來的多樣性和新的可能性,這種多樣性和可能性本來就是研究生教育的底色之一。
從根本上而言,研究生教育可以對求學者的人生賦予新的意義,高校和全社會應該鼓勵和支持大齡讀研的有志者,為他們高質量完成學業創造更好的條件。
《光明日報》( 2022年04月14日02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