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合肥地名淵源

合肥地名淵源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7 02:45:43

合肥地名淵源(理響合肥廬陽地名物語)1

合肥地名淵源(理響合肥廬陽地名物語)2

合肥曆史上留下來的古老地名

既記錄了這座城市厚重的曆史

也傳承了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

“合肥之根”廬陽區地名更替的曆史

是昔日合肥發展史最主要的組成部分

說地名故事 品廬陽古韻

--

「六尺巷」

六尺巷

謙遜、禮讓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于是,六尺巷的故事被演繹至全國好幾個城市。至于哪裡才是正宗已經不重要了,傳播的都是和諧、睦鄰的夙願。合肥也有一條這樣的小巷,即現在的永紅路。

合肥地名淵源(理響合肥廬陽地名物語)3

廬陽區永紅路龔灣巷

合肥地名淵源(理響合肥廬陽地名物語)4

“龔灣巷”原名“龔萬巷”

永紅路位于三孝口西邊,從長江路一直通往環城南路。别看這條路現在寬闊得可以并排跑好幾輛汽車,過去隻是一條窄窄的小巷。叫“龔灣巷”。龔家在合肥是大戶人家,關于他們的故事自然也很多,最著名的就是“龔萬巷”的故事。

當年這裡居住着兩戶相鄰的人家。一家姓龔,家主為朝廷重臣,人稱龔大司馬;另一家姓萬,家主為地方權貴,人稱萬大老爺。這兩戶人家雖相鄰多年,但并不來往。雖然是左鄰右舍,但各走各的門,各用各的竈,井水不犯河水,倒也相安無事。

孰知這年,龔、萬兩家同時大興土木,翻建房屋,均欲将各自山牆向外延伸,以擴大房基,結果引發了争吵。你不允我不依,一時間吵得天昏地暗,直吵到縣衙老爺那裡。龔、萬兩家都是有權有勢的人家,縣衙老爺乃七品芝麻小官,豈敢輕易判決,以緻官司遲遲沒有結果。

合肥地名淵源(理響合肥廬陽地名物語)5

根據曆史資料繪制的龔鼎孳畫像

龔家氣憤難忍,派管家持書星夜趕往京城,禀報龔大司馬,希求龔大司馬出面幹預,以振族威,出掉這口怨氣。遠在京城的龔大司馬接到家書後,起初确也很氣惱,好在其婦人乃一知書明理之人,聞情後淡淡一笑而勸道:“鄰裡相争,隻為一牆,何值如此。汝乃朝廷要臣,官居高位,對此區區小事,當大度才是,讓人幾尺何妨?”

龔大司馬覺得妻子言之有理,頓時息怒,随即付書一封,交來人帶回。龔家人接到龔大司馬來信後,拆開一看,見詩一首:“千裡來信隻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裡長城今還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龔家人見言,皆息怒默語,悄悄将與萬家相鄰的山牆拆除退後三尺。

龔家一反當初的舉動,使萬家很受震動,愧疚之餘,也仿效龔家做法,主動将與龔家相鄰的山牆退建三尺。這樣一來,使得龔、萬兩家宅居間形成了一條六尺寬的巷道。人們便把這條巷道稱為六尺巷,因為是龔萬兩家禮讓出來的巷子,所以又稱作龔萬巷。後來叫來叫去叫白了,就成了龔灣巷了,即如今永紅路的前身。

不過,同樣的六尺巷桐城也有一條,據說是最正宗的。看過《康熙大帝》、《康熙王朝》和《乾隆王朝》等熱播電視劇的,應該對這對父子宰相不陌生,他們一位是太子恩師,一位配享太廟,在康、雍、乾盛世居官數十年,參與了平藩、收台灣、征漠北等一系列大政方針的制訂和實行。二人為官清廉,人品端方,是史家公認的學者大儒。姚永樸的《舊聞随筆》和《桐城縣志》裡均記載了張家與六尺巷的故事,内容和龔灣巷的傳說差不多。

合肥地名淵源(理響合肥廬陽地名物語)6

桐城六尺巷

康熙年間,張英的老家人與鄰居吳家在宅基的問題上發生了争執,兩家大院的宅地都是祖上的産業,時間久遠了,本來就是一筆糊塗賬。結果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也不肯相讓一絲一毫。由于牽涉到宰相大人,官府和旁人都不願沾惹是非,糾紛越鬧越大,張家人隻好把這件事告訴張英。家人飛書京城,讓張英打招呼“擺平”吳家。

張英閱過來信,隻是釋然一笑,旁邊的人面面相觑,莫名其妙。隻見張大人揮起大筆,一首詩一揮而就。詩曰:“一紙書來隻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裡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交給來人,命快速帶回老家。

家裡人一見書信回來,于是立即将垣牆拆讓三尺,大家交口稱贊張英和他家人的曠達态度。張英的行為正應了那句古話:“宰相肚裡能撐船。”宰相一家的忍讓行為,感動得鄰居一家人熱淚盈眶,全家一緻同意也把圍牆向後退三尺。

合肥地名淵源(理響合肥廬陽地名物語)7

不僅合肥、桐城有六尺巷的存在,外省也有相似的傳說。比如山東、浙江,時間上比安徽的還要久。

清朝的第一位狀元傅以漸是山東聊城人,當年鄰居家占了他的老家三尺房基。傅老太爺氣不過,便叫家丁拿來文房四寶,給在京城當大官的兒子傅以漸寫了信,要兒子寫信到縣衙,打赢這場官司。

傅以漸接到家書,不禁坦然一笑,立即揮筆寫了回信,并附詩一首:“千裡修書隻為牆,讓人三尺又何妨?長城萬裡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傅老太爺看了回信,又細細體味了兒子附上的那首詩,感到兒子說得對。第二天,他主動找到鄰居門上,表示願讓出三尺屋基。鄰居見傅家主動相讓,也讓出了三尺屋基。這禮讓出來的六尺巷,被當地人稱為“仁義胡同”。

而在浙江省級曆史文化村清漾,同樣流傳這樣“一堵牆”的故事。明代禮、吏、刑三部尚書毛恺,自此入仕至隆慶四年(1570年)因病辭官,30餘年曆官均清廉無私,正身黜惡,被世人稱為“毛青天”。毛恺在京任刑部尚書時,家人為地界與鄰裡發生糾紛而寫信給毛恺,毛恺回信說:“千裡修書為堵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裡長城今猶在,誰見當年秦始皇。”于是清漾同樣出現了一道“六尺巷”。

合肥地名淵源(理響合肥廬陽地名物語)8

有人問,到處都是六尺巷,那裡才是真正的原型。其實,這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禮讓的謙遜思想根治于華夏大地,并且通過六尺巷的故事,滋養着一代又一代的人。願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條六尺巷,如此我們的社會必定會奏出更加和諧的樂章。

作者簡介:

李雲勝

安徽曆史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安徽省民俗學會副秘書長

合肥晚報最合肥周刊主編

高級經濟師

出版作品有《合肥街巷故事》《合肥地理》

《百年淮河路》《漫步七桂塘》《廬陽地名物語》等

■《廬陽地名物語》

合肥地名淵源(理響合肥廬陽地名物語)9

合肥曆史上留下來的古老地名,可以說記錄了這座城市厚重的曆史,也傳承着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近年來,合肥這座城市迅速崛起,但曆史的烙印依舊很濃,尤其是在環城馬路以内的老城區,像紅星路、六安路、舒城路、無為路,雖然并不寬敞,但正是這些尚存的老街道,留下了幾代合肥人童年的記憶;還有像吳山巷、雙井巷、丁家巷、操兵巷、姑娘巷、大衆巷等彎彎曲曲而略顯陳舊的小巷,居住在那裡的居民也多操着地道的合肥話,給人以溫暖度和親切感。

城市的發展需要留住人文,人類的情感需要感懷記憶。正是這些地名的提醒,讓人們感受着曆史的風雲變化,參悟着時代的更叠變遷。《廬陽地名物語》一書通過對合肥地标和街巷的追根溯源,成了這座城市的共同記憶。

信息來源:合肥交通廣播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