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産品經理社區推出産品經理培訓課程,讓BAT産品總監手把手帶你學産品吧!
想起來個應用,叫 "Yo",記得以前下載過,用過,挺有意思的,後來卸載了,現在想玩玩,就重新下載了一個,你别說,這次還真給我了一點驚喜。
"Yo"這個小東西,知道的人都了解:什麼都不能幹,隻能給你的好友發一個“Yo”。自從被發明出來了以後,兩邊倒的人大行其道:認為他無聊的人說這是移動互聯網泡沫的最好證明,認為他有用的人說這是在移動端生活下最好的寫照。
你看,他确實沒别的功能:注冊登錄,然後你加個好友,然後你給你的好友發個“Yo”。哈哈,僅此而已。
可是我第一次用的時候,真心覺得,這個産品不簡單哦。
說說我們會常常碰到的場景吧。
場景1:小明下了班,約好和哥們一起打球。球場等半天,哥們還沒來。打個電話吧,怕哥們煩;發個微信吧,還不嫌麻煩哩;要是有個東西duang的一聲告訴他們就好了,也不用那麼麻煩是吧。
場景2:還是小明,這次星期天,中午約女朋友吃飯。女友在樓上,小明在樓下,估計又化妝呢吧。這個時候打電話那個鈴聲響的呀。萬一眼線畫歪了。duang duang的,飯就别想了,估計小明腦袋得長倆泡。。。
場景3:怎麼老是小明?我都覺得小明累,沒辦法,就他吧。公司組織旅遊,說好門口集合的呀,CBD中央區八個門,我去哪找啊,行政你咋就不給個地圖啊。
看看這些場景,熟悉嗎?沒錯,微信QQ陌陌都能幫我解決這些問題,可問題是:煩不煩啊?!。我幹啥都得開微信?幹啥都得上QQ?找個聯系人我得從我120個好友裡面找。累不累啊?!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産品深度粘性所帶來的不安感,我們的生活被APP真的嚴重介入了。
所以說,Yo 是有存在價值的,Yo的真正價值在于在不會強請打擾用戶的情況下能夠做到信息傳達。
Yo 這個詞是個美國俚語,有很多意思,打招呼、問好、疑問、敬意、警告。怎麼說呢,就像咱們漢語裡的“嘿”,不同語調不用的意思呗,仔細琢磨琢磨,是不是挺有意思的?
對,這個産品最大的成功就是一個“Yo”
本質上講,他是一個聊天APP,他能聊的隻有一個"Yo"。一個“Yo”,代表了太多的意思。但是發一個"Yo",我隻需要一個動作就行了。
極簡主義,在這裡體現的淋漓盡緻!
上面說的場景,其實我們都遇到過,我們可以用百度地圖啊,微信啊,QQ啊,這些生活必備APP去解決問題。可是大家都知道,打開任何一個東西都是有成本的。你開微信是頻繁動作,可是給你帶來的困擾也是很多的:各種朋友圈、各種廣告、聊天、公衆号,打開一次微信,你不把所有的紅點點開你是不會罷休的。
其實這也是一種成本,你的時間和精力成本。
“Yo” 幹掉了你的那些不必要成本,提高了你的效率。由此,這個東西大有可為,從産品形态上來說,Yo的交互設計形态上我特麼太喜歡了,因為真的好簡單!!
左滑右滑的方式可以事先在地圖、聯系人、拍照方面的來回切換,拍照也一樣,默認打開的就是相機,在相機界面,直接點誰,就發給誰。
“Yo”的這種極簡設計可能參考了Snapchat,但是确實很新穎,在盡量能夠滿足基本場景的前提下進行了創新、高效、簡潔、圖片、地址淩駕在用戶列表之下,算是一種微創新。左右滑動的交互方式也能夠體現出比較簡潔的操作路徑,用戶不用擔心選擇哪裡,拍那裡,所見即所得,這個應該算是交互設計裡的優秀代表了。
一個産品的成功與否其實真正的意義不在于功能的多少,結構的繁簡,個人覺得在這種隻有一個功能的情況下,能做到如此的地步,已經算是成功了。這裡面包含着對人性的深挖,對于人們真正的需求的正确把握,雖然隻能發一個“Yo”,但是就夠了,僅此而已,用戶覺得有用,有意思,就成了。
本文由 @冷夜 原創投稿,并經人人都是産品經理編輯。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