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娛樂

 > 水浒傳楊志賣刀體現的性格

水浒傳楊志賣刀體現的性格

娛樂 更新时间:2024-06-11 13:33:07

在小說《水浒傳》中,作者用了将近一個章節的篇幅,描寫了楊志賣刀的經典橋段。那麼,我們下面就來讨論一下這個故事在小說中的幾點作用。

一 和前文中林沖的故事形成對照

楊志在小說中的第一次出場,就是和林沖在梁山下的打鬥場面。一個是為了能夠屈辱地留在梁山,而苦苦地找尋投名狀的來源,一個是帶着一擔的錢物,妄圖到東京再次尋個出身的機會。

在楊志和林沖的身上,是有着很多的相似點的,例如都曾經是吃官飯的,楊志做到過殿司制使的職位,林沖雖然隻是個禁軍教頭,稱不上是官員,但好歹也是每個月裡都能領到朝廷薪水的人;兩人的武功還都差不多,在梁山下倆人鬥了将近四五十個回合不分上下,而且他們的武功還都是正規的路數,不是綠林中的手段;兩人都曾是奉公守法的良民,哪怕是受到了欺壓,也都是能忍就忍的。

水浒傳楊志賣刀體現的性格(試論楊志賣刀的故事)1

而關于寶刀的故事,更是将二人聯系了起來。

林沖受到高俅的陷害,就是因為自己買了一把寶刀,而被高俅派人将他領到白虎節堂禁地引起來的,從此,林沖就被定罪發配了。而楊志則是在不被高俅收留,走投無路的時候,隻得去賣寶刀換錢,不成想受到牛二的無理糾纏,一氣之下殺了他,也被定罪發配了。這兩個好漢一個因為買了寶刀,一個因為要賣寶刀,都為此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迹。

二 寶刀配草标,寫盡了英雄失路時的凄涼與無奈

楊志想要在東京再次得到朝廷重用的計劃落湯了,而手裡的盤纏也使盡了,不得已,隻得賣了自己随身佩帶的祖傳寶刀,好投身到别處,再尋找其他的機會。

古人賣東西時,往往是在待售的物品上插上草标就可以了。例如在《儒林外史》中,那個窮酸文人範進在賣那隻雞的時候,就是在雞的身上插上一支草标。草标也稱之為草芥,其中"草"表示賤的意思,當把它插在東西上時,就表示所賣的這個東西對我來說已經沒有用了。

然而,楊志要賣寶刀,卻是萬不得已之下的無奈之舉。這把寶刀,可是楊志家裡祖傳下來的,而楊志,可是“三代将門之後,五侯楊令公之孫”,不知道楊志懷裡的這把寶刀,都經曆過了多少的戰場厮殺,為朝廷立下過多少的功勳,又有多少位英雄豪傑,曾經“醉裡挑燈”觀賞過它,贊歎過它,而現如今,卻落得個插上了草标的命運!

水浒傳楊志賣刀體現的性格(試論楊志賣刀的故事)2

作者這不是在寫寶刀,分明是在寫楊志。

在楊志年紀還小時,就曾經應過武舉,可謂是少年成名,一直做到了制使的職位。後來,楊志為道君皇帝押運“花石綱”,沒想到派去十個制使去太湖邊押運十條船,偏偏隻有楊志“時乖運蹇”,翻了船,可真是“有命無運”。楊志要是回到東京去複命,可就是殺頭的罪過,沒法子,楊志隻好跑路了。

趕上皇帝大赦天下,楊志便又有了“博得個封妻蔭子”的希望,沒成想卻又被高俅給趕出了太尉府,因為沒有了盤纏,落得個獨自抱着寶刀,在集市上從早上挨到晌午,一站就是四個小時來變賣祖傳寶刀的地步,真是“一分錢難倒英雄漢”,讀來不禁讓人唏噓不已。

三 通過楊志賣刀的故事,進一步刻畫出楊志的性格特點

作者通過楊志在路過梁山的表現,就開始了對楊志性格特點的初步描畫。

首先是楊志熱衷于功名。當王倫問楊志是誰的時候,楊志沒有先說出自己的姓名,而是先報出了自己顯赫的家世:“灑家是三代将門之後,五侯楊令公之孫”,可見他是極其重視這一點的,而這也就決定了楊志是不到山窮水盡的地步,是絕不願意“将父母遺體來點污了”,一心“指望把一身本事,邊庭上一槍一刀,博個封妻蔭子,也與祖宗争口氣”的理想。

其次,楊志還是個直性子的人。剛見面的時候,楊志就對王倫他們直接說了自己想要去東京使用錢物,來為自己賄賂上司來買官的目的,絲毫沒有隐晦什麼的意思。而當王倫在山上再次邀他入夥的時候,楊志才隻得撒了一個慌,說自己還要去東京酬謝一個親眷,難以入夥,這個理由編的就太牽強了些。這直性子的人,說謊的本領還真是不敢恭維的。

在接下來楊志賣刀的故事中,作者又進一步地刻畫出了楊志的性格特點。

水浒傳楊志賣刀體現的性格(試論楊志賣刀的故事)3

(一)安分守己

楊志是一個安分守己的人。盤纏用盡了,楊志沒有想到憑借着自己的武藝高強,去吃個霸王餐,或者是在晚上打個劫,而是老老實實地去集市上賣掉自己祖傳的寶刀。這其中有楊志不願意因小失大,怕萬一出了纰漏而影響自己的前途的原因,更多的恐怕還是楊志愛惜自己的高貴出身,不屑于去做這類勾當吧。

在潑皮牛二的一再撒潑胡鬧之下,楊志保持了最大的克制與忍讓。

牛二對楊志是極其無禮的,一上來就稱他為“漢子”,楊志忍了。對待楊志賣的寶刀,牛二也是加以戲弄,稱其為“鳥刀”,還把它和三十文一把的菜刀來做比較,楊志也忍了。楊志在牛二的要求下,親自為牛二和衆人測試了寶刀的前兩個好處:“砍銅剁鐵”和“吹毛得過”,甚至當牛二非得要楊志表演一下寶刀的第三個好處“殺人刀上沒血” 的時候,楊志還在進一步想向牛二妥協,要換成殺狗來演示。可以說,牛二對楊志是步步緊逼,而楊志對牛二卻是一再地退讓。

水浒傳楊志賣刀體現的性格(試論楊志賣刀的故事)4

然而,我們并不能把楊志的安分守己等同于普通人的老實窩囊,英雄畢竟是英雄。當牛二一出場的時候,衆人都是“亂竄”的,嘴裡都喊着:“快躲了!大蟲來也!”,然而楊志卻是巋然不動的,别說牛二隻是一個“沒毛大蟲”,就是一隻有毛的大蟲來了,楊志也不會有任何的懼怕和躲閃的。

(二)精細

楊志還是一個精細的人。在楊志為牛二解釋并驗證自己的寶刀的好處的時候,他明知道牛二是不可能肯花三千貫來買自己的寶刀的,可是通過自己對寶刀的一番介紹,在衆多的看客中,也許就會有人相中自己的寶刀前來購買,這可是一個難得的推銷寶刀的機會,總比自己在大街上一站就是四個小時沒有人搭理強吧。

在最後牛二撒潑,鑽到楊志的懷裡,想要訛詐這口寶刀的時候,楊志并沒有上來就殺人,而是先向衆人求助:“街坊鄰舍,都是證見。楊志無盤纏,自賣這口刀,這個潑皮強奪灑家的刀,又把俺打。”楊志知道衆人都懼怕牛二,是不敢上來勸解的,然而自己說的這番話,将來是可以在官府上作為證明,來減輕自己殺人的罪過的。

在憤怒至極的情況下,楊志能在殺人之前,想到殺人之後如何才能為自己減輕罪責,可見在楊志的性格中,還有着精細的成分。

水浒傳楊志賣刀體現的性格(試論楊志賣刀的故事)5

(三)有擔當

楊志還是一個有擔當的人,殺死了牛二後,楊志并沒有像魯達一樣逃走,而是選擇了夥同衆人到官府裡去自首。楊志要是想要殺完人逃跑的話,估計現場是沒有人會攔住他的,再說想攔也攔不住他啊。這就表現出了楊志大有“好漢做事好漢當”的英雄本色,是一個有擔當的英雄人物。

四 作者通過楊志殺牛二,表達了自己對高俅一類奸臣的痛恨

在小說的一開始,作者就先描寫了高俅的發迹史,他原先就是一個潑皮無賴,隻是因為機緣巧合,才做到了殿帥府太尉的位子上。高俅先是睚眦必報,逼走了教頭王進,又為了幫他的義子高衙内奪得林沖的妻子,而陷害了林沖。現在,他又因嫉賢妒能,将渴望得到任用的楊志趕出了太尉府,使得衆多的英雄好漢們報國無門。

作者之所以先寫高俅,而不是先寫一百單八将,就意在表明宋江等人的起義是“亂自上作”,是由朝廷任用奸臣賊子導緻的。所以楊志在求職無門後,心内大叫了一聲:“高太尉,你忒毒害,恁地刻薄!”楊志不會不知道高俅潑皮的出身,殺牛二的時候,在楊志的心中,那幾刀恐怕更是“搠”在了高俅的身上。

水浒傳楊志賣刀體現的性格(試論楊志賣刀的故事)6

五 楊志賣刀的故事,在小說中起到了引領下文的作用

楊志賣刀的故事,在小說中除了進一步刻畫楊志的性格特點以外,還起到了“借勺水興洪波”的作用。

楊志殺死的牛二是個潑皮,上至官府,下至平民,都深受他的毒害,所以說楊志殺死牛二算是一項義舉,是為民除害的正義行為。但是客觀來說,楊志也并不是主動去這樣做的,他是在牛二的一再逼迫下才下手殺死的他,所以說,楊志賣刀,在小說中隻是一個小故事而已。

但是正因為楊志在賣刀的時候殺了人,所以才被發配到了北京大名府,才得以被梁中書賞識,擔任了押運生辰綱的差事,接着就引出了晁蓋等人劫取生辰綱的一系列故事。所以,這個不太起眼的小故事,還在小說中起到了引領出後來許多的大故事的重要作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娛樂资讯推荐

热门娛樂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