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數據分析思維框架大全

數據分析思維框架大全

科技 更新时间:2025-01-15 14:48:08

前一篇文章我介紹了邏輯思維,講解了演繹和歸納這兩種基本的推理方法,在結尾處我給了一個用基本的演繹和歸納方法推導複雜結論的例子。問題來了,用什麼結構建立起這樣的邏輯大廈呢?有沒有固定的模闆可以學習?本篇就講解一下數據分析思維中另一個底層思維:結構化思維。

數據分析思維框架大全(數據分析必備思維之)1

結構化分析的主要工具之一是邏輯樹。這是麥肯錫公司的咨詢顧問分析問題時最常使用的工具。

邏輯樹有三種類型,分别是:問題樹、假設樹、是否樹。問題樹也有翻譯成議題樹的。網上搜索邏輯樹一般會默認是問題樹,往往忽略了後兩種。

這三種邏輯樹結構類似,但是有不同的使用前提,合理的使用它們,對于我們分析問題和制定解決方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1 問題樹

當對問題不了解 ,或者需要對問題進行全面的分解以确保不遺漏任何一個方面時,可以使用問題樹。即:在解決問題的初始階段使用問題樹。問題樹的結構如下:

數據分析思維框架大全(數據分析必備思維之)2

MECE原則

問題的同一層級必須遵循MECE原則。

MECE(MutuallyExclusive,CollectivelyExhaustive)的意思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發音是me see。

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将問題進行分解,每一層級的問題與問題之間沒有重複、交叉、相關性,就是“相互獨立”,而每一層級中務必不出現遺漏,就是“完全窮盡”。

數據分析思維框架大全(數據分析必備思維之)3

這個原理比較容易理解,不多說。

02 如何建立問題樹

建立問題樹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自上而下,一種是自下而上。

1. 自上而下做分解

比如我們要完成100萬元的業績,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呢?因為銷售的最終目标是客戶,所以我們可以将客戶分類,對不同的客戶群體采用不同的營銷方式。

根據MECE原則,客戶無非是三種:

  1. 陌生的新用戶
  2. 正在跟進的用戶
  3. 已經購買的老用戶

因此,我們可以在邏輯樹的第一層,劃分這樣三個類别。

根據業務常識,銷售額=流量×轉化率×客單價。所以我們在三個群體下分别有三種策略。

根據上述的策略,再往每一個子分類中添加具體的對策。

數據分析思維框架大全(數據分析必備思維之)4

這樣經過一層層的演繹推理,最終形成了一個問題樹。我們将一個大問題拆解成了一個個可執行的小問題。

其中,第一層的分類最重要,它決定了你整個結構的整體功能。

不過這個分解方式沒有标準答案,你在運用的過程中,得根據實際問題,找到對問題的解決最直接有效的切分方式,比如:

  • 側重于分而治之的,可以按空間維度進行分類:新客戶、跟進中客戶、老客戶;或者業務A、業務B、業務C;
  • 側重于進度把控的,可以按時間維度進行分類:第一個月、第二個月、第三個月;
  • 側重于戰略聚焦的,可以按重要程度進行分類:機構客戶、普通客戶;
  • 側重于目标達成的,可以按演繹邏輯進行分類:流量、轉化率、客單價、複購率。

資深分析師相比新手分析師,最大的區别就在于能夠找到更好的分類維度。這種差距是業務思維上的差别,我将在之後的文章再詳細解讀,本文不做深入。

2. 自下而上做聚合

自上而下演繹法的好處是效率高,可以很快速地就把問題結構化。可是,這種方式有個前提,就是你得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有深刻的理解,能夠快速找到恰當的分解角度,或者大腦中已經有了現成的結構可以直接使用,比如:銷售額=流量×轉化率×客單價。如果沒有現成的結構,或者找不到分解的角度怎麼辦?你可以嘗試使用“歸納法”自下而上地提煉結構。具體怎麼做?

第一步:收集信息。在這一步,我們把所有收集到的信息,都一條一條地羅列出來。

第二步:分類。在這個環節中,我們要按信息的屬性、特點進行歸類,确保在同一組的信息都屬于同一個範疇。

第三步:概括總結。在這個環節中,我們要根據每個分類的特點,給每個分類寫一個具備總結功能的标題。

舉個例子:比如想要銷售額提升一倍,怎麼辦呢?如果你沒有對業務的整體認知,那麼可以召集團隊成員,一起開個頭腦風暴會議,大家一起想一想有什麼方法。

經過激烈的頭腦風暴會議,大家列舉出了很多的想法:

  • 約客戶吃飯
  • 請客戶喝咖啡
  • 陌生拜訪
  • 公衆号合作
  • 電商合作
  • 老客戶回訪
  • 挖掘新用戶
  • 線下活動……

這些信息雜亂無序,我們進入第二步分類,用歸納法把類型相同的信息分成一類。

比如電商合作、公衆号合作、線下活動屬于渠道類,請客戶吃飯、請客戶喝咖啡等屬于溝通類,陌生拜訪又屬于挖掘新用戶下面的一種方式。

然後是第三步概括總結。渠道類裡,電商和公衆号屬于線上渠道,線下活動屬于線下渠道。

經過這樣的梳理分類逐漸清晰。然後再根據每個分類下的情況,删除重複的内容,增加缺少的内容。

比如用戶類型裡有挖掘新用戶、老客戶回訪,因此需要增加一個跟進中用戶。

但到了這一步還沒有完,我們依然要遵循MECE原則。

這樣的分類,有渠道、有溝通方式,還有用戶類型。用戶類型明顯和前天類型不是同一個維度的内容。所以我們可以選擇把用戶類型放到上一層。

數據分析思維框架大全(數據分析必備思維之)5

最終通過自下而上,構建了一個和之前類似的邏輯樹。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到底哪種方法比較好?要看不同的的情況。

自上而下适合我們的目标特别明确的時候。比如你參加競聘,這時你的目标就非常明确,一定是從上往下搭建結構會更好。

自下而上适合我們沒有目标的時候,比如年底寫工作總結的時候,一開始往往不知道怎麼歸類。那就把一月至十二月所有的事情列出來,然後按照你的工作内容進行分類,之後再将每個類别概括出一個結構,最後再将這些結論往上概括出一個總結論來,便完成了金字塔結構的搭建。

但是,在實際工作中,不太可能隻用一種方法就把結構建完,一定是兩種方法同時使用。

03 假設樹

當你對問題已經有了較為充足的了解時,可以用假設樹分析問題。

假設樹是針對問題提出了某種假設的解決方案,需要驗證假設是否成立時的使用方法。換句話說,假設樹用于驗證假設。

假設樹的結構如下:

數據分析思維框架大全(數據分析必備思維之)6

對于某種假設方案,隻有當所有論點都支持該方案時,該假設方案可以得到驗證,否則會被推翻。對于每一個論點同樣可以進行分解,直至分解到可以被基本假設證實或證僞。

假如需要針對X公司制定“提高銷量”的方案,我們在了解了公司各方面的情況之後,覺得該公司可能可以通過研發新品來獲得銷量提升,遂繞過問題樹的方法,直接提出“X公司應該研發新産品”這一假設。

為了驗證假設是否成立,則可以構建如下假設樹。

數據分析思維框架大全(數據分析必備思維之)7

隻要我們将第三層次的7個論點進行驗證,就可以證明“X公司應該研發新産品”這一假設是否合理。

這種方式實際上就是對問題先做演繹或者歸納,列舉出前提或者是論據,然後用數據驗證這個推理是否正确。

假設樹這種分析方式相比問題樹效率更高。

假設樹針對問題所提出的假設,不用将問題的所有方面都考慮到,隻要能夠驗證假設合理或者不合理即可,這是其與問題樹最大的不同,加快解決問題的進程。

不過還是那個問題,怎麼建立假設?

一個問題究竟如何提出正确的假設?在看到讓X公司“提升銷量”的問題時,為什麼要提出“X應該研發新産品這樣一個假設”,而不是“增加銷售渠道”?這個問題依然還是業務思維的範疇。

04 是否樹

是否樹相比假設樹還要更簡單。

是否樹的主要形式是:先提出一個問題,然後對這一問題進行是否判斷,分析的結果隻能是“是”或者“否”;

然後接着進行下一輪判斷分析,繼續得出分析結果“是”或者“否”。是否樹的結構如下:

數據分析思維框架大全(數據分析必備思維之)8

在使用是否樹進行分析前,對一些結果應已有标準方案。如果答案為“是”,就可以應用實現準備好的标準方案。如果答案為“否”,那就需要再進行下一輪的判斷分析,對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根據結果确定解決方案。

比如,以下是分析産品戰略的一個簡單的是否樹:

數據分析思維框架大全(數據分析必備思維之)9

通過圖中的分析,根據不同的結果,就能夠确認最終合适的方案是哪一個。

05 三種樹的使用場景

最後,說一下三種邏輯樹的區别和其适用的場景進行簡單的分析。

問題的初始階段,尚不明确具體情況,需要對問題進行全盤分析時,使用問題樹;

對問題已經有一定了解了,并且有了一種假設方案,對假設方案進行驗證,使用假設樹;

對問題不僅足夠了解,且針對一些結果已經有了标準方案,需要在方案中進行選擇時,使用假設樹。

使用邏輯樹有以下優點:

  1. 通過“樹幹”和“樹枝”的搭建,找出問題的所有相關項,以此确保問題獲得完整的解決;
  2. 通過問題與問題的關聯,識别哪些是必須的,哪些是證明前提假設的重點;
  3. 個人使用時能幫助理清思路,将大問題分解為利于操作和解決的小問題;
  4. 團隊使用時,能将大問題分解為小問題再落實到個人,避免責任不清。
總結

以上這些方法看起來平平無奇,似乎都是我們生活中部分覺知和使用的。麥肯錫最厲害的地方在于,把我們習以為常、自動化思維的做法,經過提煉和梳理,形成系統化的方法論。

嚴格執行這些方法論,可以消除不确定性,讓結果穩定、可靠、可達預期。即使是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按照方法論分析的結果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以上是解決問題的基本思維結構,很多的分析模型都是建立在這幾個結構之上。

比如矩陣模型,實際上就是通過2×2的矩陣列舉出MECE的四種情況,算是問題樹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為什麼我不一上來就直接寫矩陣分析、漏鬥分析這類分析工具。因為如果不把這些更底層的東西說出來,很多人不懂得什麼時候用什麼工具,也不懂得工具如何變通。

前一篇的邏輯思維是建立結構化思維的基礎,本篇的結構化思維是後續更複雜分析的基礎。

工具是思維的延伸,不改變思維,就算掌握了正确的工具也未必能得出正确的結果。

#專欄作家#

三元方差,公衆号:三元方差(sanyuanfangcha),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專欄作家。專注用數據驅動業務增長,擅長數據分析、用戶增長。喜歡閱讀、思考和創作。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