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是語文的基本功。網課期間,我們七年級上的13首古詩、部分古文、部分現代文。關于朗讀,我是要求學生傳朗讀或背誦視頻。
我對視頻的要求是:側面、露出面前較寬的地方,讓我看得清楚面前沒有書。
完成情況如何?讓我大跌眼鏡。分析如下:
一、新課之前,關于朗讀,我做的指導工作:1.要求學生把文下注音搬到文中。自己還不不認識的,查工具書并标注。
2.我把我的注音拍圖片發家長群。要求學生聽後訂正、補充。
3.我把易錯字詞的朗讀錄音發家長群裡,要求學生聽後訂正、補充。
4.上網課時教師又講了一次讀音。
二、學生背誦錯誤列舉:我以我班學生背誦《望嶽》和《木蘭詩》為例,來看普通初中學生,語文學習的現狀。
1.《望嶽》背錯的:
“岱宗夫(ú)如何?”:把“夫”讀成一聲。這裡應該讀二聲,因為是語氣詞。表名詞,如夫人、丈夫,才讀一聲。
“齊魯青未(wèi)了”:“未”讀成“末”。這是形近字讀錯。
“蕩胸生曾(céng)雲”:“曾”讀成“zēng”。這是多音字讀錯。
“決眦(zì)入歸鳥”:“眦”讀成“cì”。這是生字讀錯。
2.《木蘭詩》背錯的:
機杼(zhù):杼讀成“chù”。這是什麼聲母誤讀。
可汗(kèhán):讀成“kěhàn”“kěhán”。這是多音字讀錯、不理解意思讀錯。
軍帖(tiě):讀成“軍tiē”。這是多音字讀錯、不理解意思讀錯。
卷(juàn):讀成“juǎn”。這是多音字讀錯。
原為(wèi):讀成“wéi”。這是多音字讀錯。
鞍鞯(jiān):讀成“ānjiàn”。這是不常用字讀錯。
鳴濺濺(jiān):讀成“jiàn”。這是不熟悉多音字的另一種讀音讀錯。
燕(yān)山:讀成“yán”。這是多音字讀錯
胡騎(ji):讀成“qí”。這是不熟悉多音字的另一種讀音讀錯。
戎機(róng):讀成“戒jiè”。這是形近字讀錯。
朔(shuò)氣、撲朔(shuò):讀成“sù”。這是形近字讀錯。
金柝(tuò):讀成“chāi”。這是形近字讀錯。
策勳(xūn):讀成“xuān”“xiōng”。這是方言影響而讀錯。
百千強:讀成“千百強”。這是不仔細而讀錯。
阿姊(zǐ):讀成“jiě”。這是不常用字讀錯。
著(zhuó)我舊時裳:讀成“zhù”。這是不熟悉多音字的另一種讀音讀錯。
雲鬓(bìn):讀成“bīn”。這是不常用字讀錯。
同行(xíng)十二年:讀成“háng”。這是多音字,因沒理解意思而讀錯。
傍(bàng)地走:讀成“páng”。形近字讀錯。
雄雌:讀成雌雄。這是不仔細讀錯。
(一)在上述舉例當中,已經分别闡述了學生讀錯的原因,這些屬于基礎的原因。現在歸納如下:
1.不常用字、生字讀錯。
如:眦、杼、鞯、濺、姊、柝、鬓。
2.形近字讀錯。
如:把“青未了”讀成“青末了”;“戎機”讀成“戒機”;把“朔氣”讀成“塑氣”;把“金柝”讀成“金拆”;把“傍地走”讀成“旁地走”;
3.多音字讀錯。如:
把“曾(céng)雲”讀成“zēng雲”;把“可汗(kèhán)”讀成“kěhàn”;把“卷(juàn)"讀成"juǎn";把“燕(yān)山”讀成“yàn山”;把“胡騎(jì)”讀成“胡qí”;把“同行(xíng)十二年”讀成“同háng”等。
4.粗心大意、讀得太快。
如:把“百千強”讀成“千百強”;把"策勳"讀成"勳策";把“雄雌”讀成“雌雄”等。
5.方言影響。
如:把"策勳(xūn)"讀成"策xiōng"。
(二)其它更重要的原因:
1.學生沒有好的閱讀習慣和方法。
閱讀的基本要求是讀正确,讀正确的方法,最基本的有兩個:一是借助文下注音;二是翻閱工具書。平時在校,我的要求是把文下注音搬到文中。
上述列舉的讀錯的字,其實多數在文下都有注音。學生網上學習,缺乏老師的直接監督,對文下注音視而不見,因此信口開河,錯誤連連。
2.機械記憶,不動腦筋。
讀正确的另一重要方法是結合上下文,這種方法需要一定的理解力。
(1)信口開河,不問意思。
把“東市買駿馬”連着那四句裡的“買”讀成“賣”,稍動下腦筋就不會讀錯了,但是,學生不問意思,隻管讀完背完。把"策勳"讀成"勳策"是什麼意思?學生也不管。把“雙兔傍地(dì)走”讀成“雙兔傍地(de)走”,意思都講不通,學生也不去追究。
(2)筆記和朗讀脫節。
複課的第一天,我抽查了幾個學生背《木蘭詩》。他們都做了注音筆記的,而且筆記沒做錯,但是,依然讀錯。這屬于完全沒用腦筋,憑自己想當然讀的壞習慣。也有人是拼音寫下來了,但是不會讀,屬于拼音沒過關。
3.家長忙碌,或不重視。
在背誦《木蘭詩》的時候,錯誤百出。我把易錯字的朗讀帶講,解錄成了視頻,連續三天共三次發在家長群裡的;發在作業簿裡的,隻要我不删除,就是永久的。
但是,學生傳過來的朗讀視頻,依然是我行我素地讀錯,而且,越拖延的學生,錯誤越多。明顯看得出,我傳在家長群裡的糾錯視頻,學生沒看過。
這部分學生的家長可能已經複工,很多下班得晚,孩子手裡沒有手機,所以,我發在家長群裡的内容,孩子完全不知道。家長由于忙碌和勞累,回家又忘記轉告孩子了。
每一份作業,我都用文字或語音糾錯,但是部分家長根本沒看我的批改,或者看了也沒引起重視,不把我的批改意見轉給孩子,造成孩子的錯誤一直得不到糾正。
四、語文老師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去引導學生做到朗讀正确:1.給學生明确正确朗讀的基本要求:讀正确、不添字、不漏字、不錯位。
結合課文教學,每天訓練。
2.培養學生正确的語文學習習慣。
拿到一篇文章,好的習慣是:潛意識第一個要做的就是讀正确。把借助文下注音、翻閱工具書、結合上下文的要求爛熟于心,主動運用。
3.培養學生用腦筋朗讀。
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機械記憶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也不難,但是,這樣背下來的有什麼意義呢?所以,背誦的重點,在讀正确的基礎上,要指導背誦的方法。比如:理解了再背、分層次背、想象畫面背、利用自己有效時間段背等。
4.示範很重要。
有些家長很重視,先把孩子的朗讀視頻私傳給我。很明顯,是希望得到個别指導。有些家長是因為忙碌,錯過了傳視頻進作業簿的時間而私傳給我。
這些私傳給我的,我就用語音回複糾正。這些學生第二次傳過來的,幾乎都讀正确了。因為,老師示範朗讀時,對于學生來說,一方面用視覺看文字,另一方面用聽覺感知老師的聲音。兩種感覺器官共同作用在背誦内容上,學生朗讀的正确率就高了。
老師示範有兩種方式:一是教師自己朗讀。适合那些普通話讀得準确的老師。二是放錄音。網上錄音多,教師要經過選擇、比較後,再放給學生聽。
5.初中語文教學仍然承擔着識字任務,因此,在教學中要有意強化易錯字的讀音和意義。
課标要求初中學生掌握3500個常用漢字。有一半以上的學生,不經過強化訓練是掌握不了這麼多的。
我常用的方法,一是随文勾畫講解;二是對同音字、形近字随文進行歸類式的聯系式記憶;三是聽寫;四是有意強化,比如“姊”是在七上《秋天的懷念》裡學的、“勳”是在七下的《鄧稼先》裡學的,但是學生讀錯的依然很普遍。
語文提升起來很慢,是因為積累不夠已成為共識。但是,忽略了讀音的正确性卻沒引起重視。還有,部分老師認為初中階段識字也不是主要任務,加上平時的背誦任務是教給組長在檢查 。因此,大多數語文老師根本不知道學生的朗讀如此糟糕。
也得承認,朗讀隻是語文學習的起點,并不是語文學習的全部和重點。但是,閱讀這個起點沒做好,後面的重點基本上難以突破。
再從語文成績的分數段來看,我校每個年級都是近900學生,150分的題,能上120分的一般在30——200個波動;不及格的也在30——200個波動。所以,絕大多數學生的語文學習,都處于中間狀态。這樣的語文成績,随着年級的增高,拖其它學科的後退現象就越來越明顯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