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地球上最大的蛇被找到

地球上最大的蛇被找到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5 00:55:26

科幻電影中,我們能不時地看到身型堪比卡車的巨蛇,它們的真實性往往遭人诟病,但是你知道嗎?這種巨蛇真的存在。

地球上最大的蛇被找到(在6000萬年前地球發了一次)1

巨蟒模型

大約6000萬年前,地球發了一次“高燒”,在這樣的環境下,孕育了史上最大的蛇

泰坦巨蟒

2009年,美國考古實驗室接到緊急消息,位于南美洲的塞雷洪露天煤礦被挖出了大量的生物遺骸,希望美國組建科考隊立即前往調查。

科考隊連夜趕往礦場,并組織考古工作人員進行為期半個月的考古開采工作。

半個月後,考古學家将開采到的骸骨簡單拼接起來,驚訝地發現,骨骼的外形酷似森蚺。

地球上最大的蛇被找到(在6000萬年前地球發了一次)2

可怕的亞馬遜森蚺

經驗老到的考古學家立刻反應過來,這應該是一隻遠古生物,而且與現代森蚺有着諸多相似之處

将這些骨骼帶回實驗室後,考古學家對骨骼進行了分析研究。

後來考古學家将這種史前生物命名為泰坦巨蟒,研究表明,泰坦巨蟒生活在恐龍滅絕之後,是地球曾經的霸主

地球上最大的蛇被找到(在6000萬年前地球發了一次)3

二者對比 高下立現

泰坦巨蟒的體長可達14米左右,寬約1米,體重基本在1噸以上,屬于兇性獵食動物,就連鳄魚都難以逃過它們的獵食。

那麼,這樣的龐然大物究竟是如何誕生的呢?抱着這樣的疑惑,考古學家展開了對當時曆史的研究。

6000萬年前的地球高燒

65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導緻恐龍滅絕,白垩紀結束。

這些撞擊對地球的環境産生巨大影響,由于大量植被遭到破壞,地球的二氧化碳居高不下,小行星撞擊帶來的溫室氣體便在大氣當中堆積起來。

地球上最大的蛇被找到(在6000萬年前地球發了一次)4

溫室效應圖解

堆積的氣體當中,還包括許多有毒氣體,對生物的延續和發展造成了嚴重危害。

500萬年後,地球環境有所改善,溫度也不再像以前那樣高,在南美洲地區,初步形成了雨林

南美洲的雨林是當時地球為數不多的森林植被區域,因此南美洲的動物數量奇多,種類也數不勝數。

但是,好景不長,地球再次陷入了高燒之中。

考古學家将地球的這次高燒稱為始新世極熱事件,就連考古學家也不清楚,地球為什麼突然陷入到高燒之中。

考古學家推測,一部分原因是,小行星撞擊地球殘留的溫室氣體對地球的保溫作用,另一部分原因是地球周轉軌道有所偏轉,導緻地球接收到的太陽輻射量增多。

地球上最大的蛇被找到(在6000萬年前地球發了一次)5

太陽熊熊燃燒 熱量輻射地球

也有考古學家認為,始新世極熱事件出現的原因,與海洋底部的甲烷化合物有關。

由于地殼運動,海洋底部的甲烷化合物紛紛湧出,引發地球的溫室效應。

甲烷帶來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2倍,大量的甲烷化合物湧出之後,也就導緻了地球的“高燒”。

當時,地球的闊葉林幾乎蔓延到了極地,而雨林也拓展到了45°的中緯度地區。

地球上最大的蛇被找到(在6000萬年前地球發了一次)6

闊葉林

要知道如今的極地地區隻能生長針葉林,闊葉林生活的緯度很少超過45°。

全球各地的溫度也持續飙升,一些地方的夏季溫度能夠達到50攝氏度到60 攝氏度,在冬季,熱帶地區的平均溫度更是超過了33攝氏度。

高溫的環境,讓許多變溫動物生活得很舒适,于是泰坦巨蟒便應運而生了。

地球上最大的蛇被找到(在6000萬年前地球發了一次)7

泰坦巨蟒CG

孕育的“大蛇”

為什麼高溫環境能讓變溫動物很舒服呢?

其原因在于,變溫動物能根據環境改變自己的體溫,在高溫的時候,隻需要躲在陰涼的地方,身體溫度就能得到有效調節

泰坦巨蟒就是這樣一種變溫動物,它所需的環境溫度不能低于30攝氏度

高溫對泰坦巨蟒來說影響不大,但是低溫環境卻是緻命的。

一旦溫度過低,泰坦巨蟒就會陷入到冬眠當中,但是龐大的體型需要大量的食物來維持,就算泰坦巨蟒吃得再多,也不可能讓它熬過冬季。

地球上最大的蛇被找到(在6000萬年前地球發了一次)8

泰坦巨蟒化石

因此,即使在地球發高燒的年代,泰坦巨蟒也隻能生活在沒有冬季的熱帶地區。

并且,在地球“發燒”的背景下,泰坦巨蟒可以全年活動,捕食獵物來供給身體所需。

科學家認為,如今的亞馬遜森蚺與泰坦巨蟒是近親,亞馬遜森蚺是如今世界上的大型蛇類之一,體重可達220千克以上,也能捕食一些中型的食草動物。

而且兩者生活的區域有着一定的重合性,盡管存在諸多的類似,但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兩者存在血親關系

地球上最大的蛇被找到(在6000萬年前地球發了一次)9

能與史前巨鳄對剛的泰坦蟒

泰坦巨蟒為什麼這麼大?

大家都知道,動物的體型越小,對能量消耗也就越低,就不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尋找食物。

為什麼當時的泰坦巨蟒選擇進化出如此大的體型?像普通蛇類一樣生存不好嗎?

其實,當時的南美洲環境實在是太适合泰坦巨蟒生存了,這裡不僅有着合适的溫度,而且還有着豐富的食物

地球上最大的蛇被找到(在6000萬年前地球發了一次)10

地圖上的南美洲

南美洲雨林當中,有大量哺乳類動物聚集。

動物們集中生活,一方面為大型獵食動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另一方面,也加劇了雨林的空間争奪。

為了能夠在環境當中更有競争力,泰坦巨蟒選擇用更大的體型來捍衛自己的生存空間。

泰坦巨蟒在當時一度是南美洲地區的霸主存在,在這片森林當中,泰坦巨蟒幾乎沒有天敵。

理論上來講,泰坦巨蟒在如此優越的環境當中,種族應該更加繁榮才對,但是它們的數量卻一直難以有效增長。

以至于如今發現的泰坦巨蟒骨骼化石非常少

地球上最大的蛇被找到(在6000萬年前地球發了一次)11

泰坦巨蟒骨骼化石

從泰坦巨蟒出現到最後消失,也不過200萬年的時間,相比恐龍等霸主來說,200萬年微不足道。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緻泰坦巨蟒從地球消失了呢?答案正是氣候!

地球高燒持續的時間隻有10萬年,其後雖然高溫總體上仍舊在持續,但是,氣候變得很不穩定,地球的溫度有時會變得很低。

在劇變的溫差當中,泰坦巨蟒無法有效調節體溫來适應環境。

地球上最大的蛇被找到(在6000萬年前地球發了一次)12

蟒的身體結構

泰坦巨蟒的消失

一旦環境溫度低于25攝氏度,泰坦巨蟒的行動都将受到限制

随着時間的演變,地球的氣候越來越不穩定,泰坦巨蟒的新陳代謝和身體器官功能也開始紊亂。

這些因素直接影響到了雌性泰坦巨蟒的生育能力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在不穩定的氣候下,許多動物也不能适應環境,紛紛死亡。

生态圈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最後影響到了上層的獵食者,泰坦巨蟒也就逐漸消失了。

大約5000萬年前,北冰洋出現了大量的浮萍,浮萍吸收空氣中的溫室氣體,導緻地球溫度大幅度下降。

地球上最大的蛇被找到(在6000萬年前地球發了一次)13

浮萍結構

随着浮萍的泛濫,地球溫度越來越低,最終陷入到冰期當中,給物種帶來了又一場災難。

泰坦巨蟒是因氣候環境出現的,也正是因為氣候環境滅絕的,人類應當吸取泰坦巨蟒滅絕的經驗,保護氣候環境,也是在保護我們自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