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諸葛亮社交心理學

諸葛亮社交心理學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3 22:06:58

諸葛亮社交心理學(為什麼做個事後諸葛亮)1

文|假裝溫文爾雅

體育競技中的“事後諸葛亮”

最近,籃球世界杯如荼如火的進行着,中國男籃的表現使其處于了輿論風暴的中心,不管是球員的表現,還是教練的戰術布置都遭到了不小的質疑,甚至于有些球迷對姚明主席的用人也産生了質疑。于是乎,類似于:“我早就知道李楠難堪大任”,“我早就知道某個球員被高估,難堪大任“的言論紛擾而至。的确男籃的表現确實讓人失望,但是更多觀衆所展示的“早就知道”:其實是在輸掉比賽之後。

同樣,在一些競技遊戲的比賽中,彈幕文化更加淋漓盡緻的展示了“事後諸葛亮”的言論。赢了:“我早說了赢定了”、“我就知道,xx選手會c”、“早點打團早赢了”。但是如果輸了:“我早就說了,有xx選手,必輸”、“我上我也行”、“一看這個陣容就要輸”等等。看似偉大的預言家,實則是以結論出發,尋找勝或者敗中的關鍵點。

即使有一個人在評論中說:小編你寫的真爛,我都會覺得難過。更不要提這些聚焦在輿論中心的選手們,希望即使要做一個“事後諸葛亮”,也請以善意為名。

諸葛亮社交心理學(為什麼做個事後諸葛亮)2

社會心理學中的“我早就知道了”現象

當我們檢驗一個理論是否正确,事件的發展是否如預測時,我們需要進行試驗驗證,需要進行預測的反饋,理論與預測必須在試驗和事件未結束之前,否則,當試驗結果或者事件結果出現時,我們才提出我們的理論或者預測進行解釋,雖然這樣的解釋,正确且毋庸置疑,但是意義又在哪裡。即我們将實驗結果或者事件發生的結果作為了支持我們理論的信息,那麼其中的核心點,關鍵點或者勝負的原因,自然顯而易見,自然是“我早就知道了”。

《社會心理學》中如此解釋:我們對将來事物的預見性判斷可能出現錯誤,這種錯誤與對過去的錯誤記憶共同導緻了後見之明偏差(hindsight bias),也被稱之為“我早就知道了”現象。

當事實發生并且有結果的時候,用結果來解釋起來發生的原因總是容易,就類似于,我們用數學題的答案去解釋過程,不僅思路清晰,可能還會帶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似乎心裡有個聲音在告訴自己,其實我早就知道這道題就應該這麼做。又類似于,一場比賽結束的時候,我們總是很容易找到赢得這場比賽的關鍵點是什麼,并且可能表達,你看,我就知道那個球很關鍵。

諸葛亮社交心理學(為什麼做個事後諸葛亮)3

做事後諸葛亮總是容易

1.以結果為信息,很容易解釋

當我們洞察,目睹,或者經曆了整個問題,情景,事件發生過程,以事情的結果作為我們已知的信息,自然而然容易推測,分析,解釋整個問題,情景或者事件發生的原因,關鍵,并且很容易改變我們之前持有的态度,觀點,甚至改變我們對這件事情最初看法,并且形成了新的因果關系。就如同丹麥哲學家,索倫·克爾凱郭爾說的:生活是正着來活,卻是倒着去理解。

當一場NBA比賽結束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得到本場比賽的數據:球員的上場時間,球員的得分情況,球員的正負效率值,比賽中一些關鍵的時間段以及關鍵球的處理等等信息,讓我們去很容易去分析這場比賽的勝負,以及球員的比賽。這樣的話,事後諸葛亮可以很容易的說,這場比賽輸的原因,就是因為xx球員的表現太差了,關鍵球沒有處理好,xx隊沒有防守反擊,xx隊輸了更多的籃闆球,而且事實上,這些分析全然是正确的。随着結果去分析事件發生的原因,的确很容易去解釋。

諸葛亮社交心理學(為什麼做個事後諸葛亮)4

2.信息的指向的不确定性和多樣性

當我們對一個信息進行分析的時候,很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印象,比如,到底吃方便面會不會長胖?胖子愛吃方便面,于是大家吐槽說:“你老是吃方便面這種高油脂垃圾食品,能不胖嗎?”瘦子愛吃方便面,于是大家吐槽說:“你老是吃方便面這種低營養垃圾食品,能不瘦嗎?”吃方面是否長胖作為一個信息,是有兩種可能的,因此我們分析的結果也必然是截然不同的,很難卻判斷。當結果的個體是胖子的時候,你便很容易做出:看,我就說了你别老是吃這種高油脂的食物,還不相信,胖了吧。另一種情況,結果的個體是瘦子的時候,你又可以說:早就說了别吃這種沒有營養的東西,越吃越瘦。

諸如此類的情況,當一件事情有兩種甚至多種選擇的時候,當結果不如旁觀者意的時候,他可能便會說:早就告訴你了,這個方法行不通。甚至于說,這件事情你做到很好,但是他依然會說:如果按照我的方法去做,會比你這個結果更好。

起初或許覺得這樣的人很厲害,不管是賽後的分析,還是一些事情上的見解都非常的符合邏輯,但實際上而言,他并沒有去做,隻是按照你做了的結果去解釋了更好的可能。

諸葛亮社交心理學(為什麼做個事後諸葛亮)5

3.極少數有用的信息,在事後諸葛亮眼裡顯而易見

在“9·11”事件發生之後,一份美國參議院的調查報告列出了這些被人忽視或者被人誤解的線索:1.美國中央情報局知道基地組織的爪牙已經嵌入了境内;2.一份情報員給總部的備忘錄:聯邦調查局和紐約市,本·拉登可能會将學生慫到美國參加民辦航空院校的聯合行動;3.總統在度假期間收到一份名為“本·拉登決定襲擊美國”的每日簡報等。

如果把這些線索聯系起來,似乎可以避免一場災難。但很不幸的是,這些看似顯而易見的線索是在事件發生之後。于是人們開始疑問:“為什麼沒有把這些有用的線索聯系起來呢?這些笨蛋在幹嘛?”可是事實上,在9·11事件發生之前的6年中,聯邦調查局的反恐機構有68000件事情毫無頭緒,點滴有用的信息在堆積如山的無用信息裡,無異于石沉大海。看似十分清晰的線索,隻有在事件發生之後才顯得刺眼。

千裡之堤毀于蟻穴也好,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也罷,在沒有毀掉,在沒有壓死之前,誰能夠注意到這個蟻穴或者注意到這根稻草。隻是在事後分析時,或許會豁然開朗的說着:你看,原來就是這個蟻穴毀掉了長堤。又或者拿着稻草說:你們看,就是這根稻草壓死了駱駝。(沒有曲解這兩個故事的意思,隻是從數據上而言,那些看似顯而易見的線索或者信息,其實都在事件有結果之後。)

諸葛亮社交心理學(為什麼做個事後諸葛亮)6

4.事件的“導火索”,總是容易無限放大

如果我的分析得到你的認可,那麼無疑是對我的肯定,于是乎,抓住這個關鍵點,無限的放大,很多時候并不是要将事情的原原本本展示,而是喜歡這種被别人稱贊“聰明”的感覺。

在球賽類的比賽中,我們可以經常聽到的一句話便是:這個球非常的關鍵。而且如果球賽中出現絕殺球更是讓人激動。同樣如果是A隊領先,但是有個隊員卻因為失誤葬送了比賽,那麼在賽後輿論的中心或許就是這個球員。

再次回到這次世界杯籃球比賽中,周琦在輿論中心的原因就是因為:關鍵球發球失誤,導緻中國隊敗北,輸掉了關鍵一場的比賽。于是漫天的質疑聲,輿論壓力,甚至于無數的謾罵都指向周琦。從結果上,周琦的這個發球确實有很大的責任,但是我們不要忘記的是,籃球比賽是團隊比賽。但是很多不善意的事後諸葛亮,恨不得将所有的責任全部推倒周琦身上,因為事實上,這場球輸的“導火索”就是發球失誤,而恰恰這個發球失誤總是容易無限放大。

赢了是英雄,可是輸了,尤其是在一些關鍵球上輸了,便有可能成為人們口中和筆下的“罪人”。在NBA的比賽中,即使整場比賽某個球員一己之力得了45分,可是最後如果是他的防守失誤,運球被搶斷或者發球失誤,那麼相對于45分的精彩表現,那一秒的失誤更容易成為焦點,甚至無限放大。“我早就知道他不行,得45分還不是輸了?”“我早就知道,他處理不了關鍵球。”

在很多的比賽中,類似的事情可謂是層出不窮,赢了一起吹,輸了有人必須背鍋。除此之外,在生活中,當我們在一些事情上犯了失誤或者錯誤的時,有些不善意的“事後諸葛亮”便會抓着不放,無限放大,或許這也是一些“事後諸葛亮”的樂趣吧。

由此可見,以上帝的視角去分析,做個“事後諸葛亮”确實容易了許多。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