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每度的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是中國老百姓過得最隆重的節日。
每當春節來臨,處處洋溢着節日的喜慶,充滿了歡聲笑語,幾乎到處都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美麗景象。然而我覺得,在這快樂的時光裡,最能體現春節喜慶的是貼中國春聯。貼春聯,那可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啊。
許興華數學圖片
在我們國家,春聯可謂曆史悠久,源遠流長。我國出現最早的一副春聯是五代時蜀主孟昶令學士章遜題桃木闆上:“新年納餘慶,嘉節号長春”。所以春聯最早稱“桃符”。而在王安石的詩中就有“千門萬戶幢幢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自明代起,“桃符”才改稱“春聯”。明代陳雲瞻《簪雲樓雜話》中載:“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傳旨:公卿士庶家門口須加春聯一幅帝微行時出現。”朱元璋不僅親自微服出城,觀賞笑樂,他還親自題春聯。他經過一戶人家,見門上不曾貼春聯,便去詢問,知道這是一家閹豬的,還未請人代寫。朱元璋就特地為那閹豬人寫了“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的春聯。聯意貼切、幽默。經明太祖這一提倡,此後春聯便沿習成為習俗,這種表達新年喜氣的形式就漸漸“飛入尋常百姓家”,一直流傳至今。
春聯,紅色的紙張,黑色的文字,有着其特殊的意義,紅是喜慶之色,黑有殷實之意,組合起來,象征着平安、吉祥、喜慶、福祿、康壽。往門上這麼一貼,便是祈望,是心聲,是百福骈臻的那種希冀,是年頭接年尾的那份喜悅心情,是高度概括着龍的傳人生生不息的曆史文化。
春聯,是文字的組合,三言兩語,簡煉明隽,卻又寓意深遠,叫人回味無窮。不但平仄有序,對仗工整,融經鑄史,兼采雅俗。更有詩情畫意,奇思妙想,蘊含其内。可謂是:兩句包容天地,一聯擔盡古今。一幅好的春聯,不僅可以從中得到美的藝術享受,而且通過欣賞,還能從中得到許多啟迪、激勵、鞭策,豐富我們的精神文化生活。随着時代的發展,春聯越來越成為人民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春聯的内容也随着時代的不同而變化,有着更多的時代特征,也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特點。特别在黨的領導下,空前的大好形勢和改革開放政策,春聯以障顯祖國未來宏圖為主題的,如以前的“四化花開香萬裡,長征圖展映千秋。”九十年代有開拓發展的也有表達對社會優越憧憬的,如“一心耿耿創大業,朝氣勃勃奔小康。”“黨風純潔城鄉屢聞歡聲笑語,社會安定山水常見綠影清波。”進入新千年後人們的日子越過越好了,既有對黨的富民政策的頌揚也有對社會和諧的期盼。如“開發财源為民緻富,唯才是舉替國進賢。”“創大業千秋昌盛,展宏圖再鑄輝煌。”這方寸之間,能凝浩然之氣;尺牍之上,可書錦繡中華。
記得我在老家時,每逢春節,親戚朋友鄰裡的不少春聯都是出自我手,雖然我的字說不上很好,但他們總認為我寫的春聯長短格式和内容很有講究,比買的春聯那種千篇一律的俗套要好。農村習俗是有門必貼,每戶人家,大門上的春聯,是一家的門面,特别重視,每家都要把這幅春聯剪裁的又寬又大,顯示出那種大氣與氣派,内容也是充滿喜氣和祝福。
其他如卧室門、窗戶門、豬圈門、竈台上的春聯也适當按門的大小而剪裁,内容也各有不同。大夥對我的信任,我也着實為此而沾沾自喜。每臨除夕前幾天,夜靜更深,憑幾而立,屏氣凝神,懸毫蘸墨,在鮮紅的紙上一揮而就。雖沒有筆走龍蛇,飛雪騰浪,但總也是有模有樣。每當這個時候,兒女們就是給我牽紙的小書童。看着一副副整整齊齊平放在樓地上待幹的春聯,想着它們将要被喜氣洋洋的人們張貼在門楣。心中那份自得和喜悅也便油然而生了。
春聯,那美麗的中國紅,代表着炎皇子孫的一種情結。春聯,是興旺和諧的寄語,傳達着對美好的企望。春聯,是新春的喜慶,是一份誠摯美好的祝福。(注:部分圖片為網絡配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十一中秋節,我們在民和七裡寺花海等你哦!
,
2023-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