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原油的化學分類方法通常有兩種

原油的化學分類方法通常有兩種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20:41:23

原油的化學分類以原油的化學組成為基礎,通常用與原油化學組成直接有關的參數作為分類依據,如特性因數分類、美國礦務局關鍵餾分特性分類、相關指數分類、石油指數和結構族組成分類等,其中以前兩種應用最廣。通常認為,按這兩種方法分類,對原油特性可得到一個概括認識,不同原油間可作粗略對比。

原油的化學分類方法通常有兩種(走進石油課堂之原油的化學分類)1

一、特性因數K值分類法

原油特性因數是根據相對密度和沸點組合成的複合常數,常用來判斷原油的化學組成。各類烴的特性因數不同,烷烴最高,環烷烴次之,芳烴最低。特征因數K值又稱Watson K值或UOP K值,它是油品平均沸點和相對密度的函數,其具體關系如下式所示:

K=1.216T/d式中,T——油品平均沸點,以絕對溫度來表示;d——測定密度。

經研究發現特性因數K值與油品化學組成有關。當沸點相近時,烷烴的K值最大,環烷烴的次之,芳香烴的最小。

因此,可以大體按照其特性因數将原油分成石蠟基、中間基和環烷基。K值大于12.1的為石蠟基,K值在11.5~12.1的為中間基,K值為10.5~11.5的為環烷基(見表1-2)。

原油的化學分類方法通常有兩種(走進石油課堂之原油的化學分類)2

特性因數分類法多年來為歐美各國普遍采用,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原油的組成特性,如通過這一方法分類可以知道這種原油是含烷烴多還是含環烷烴多。但它也存在明顯的缺點:其一是不能表明原油中低沸點餾分和高沸點餾分中烴類的分布規律,因此它不能反映原油中輕、重組分的化學特性;其二是由于原油的特性因數K難以準确求定,用其他參數計算或查特性因數K容易造成誤差,因此這一方法并不完全符合原油組成的實際情況,所以目前已經很少用于原油分類。

二、關鍵餾分特性分類法

按原油經一次加工(常減壓蒸餾)後殘留物組成與性質分為石蠟基原油、環烷基原油和中間基原油三大類。

1935年美國礦務局提出了對原油的關鍵餾分特性分類方法,也是目前世界上應用得最多的常規方法。關鍵餾分特性分類法是将原油用Hempel簡易精餾裝置切取250℃~275℃和395℃~425℃(即在殘壓40mmHg下取得的275℃~300℃的餾分)兩個輕重關鍵餾分,分别測定其相對密度,對照分類标準表确定兩個關鍵餾分的基屬,然後根據關鍵餾分特性分類表确定原油的類别。第一關鍵餾分指原油常壓蒸餾250℃~275℃的餾分;第二關鍵餾分相當于原油常壓蒸餾395℃~425℃的餾分,即在殘壓40mmHg下取得的275℃~300℃的餾分(見表1-3)。

原油的化學分類方法通常有兩種(走進石油課堂之原油的化學分類)3

于輕重關鍵餾分的基屬不一定相同,如再按兩個關鍵餾分的基屬類别确定原油的分類,若是輕、重餾分皆屬石蠟基,則原油屬于石蠟基,若輕餾分屬石蠟基,重餾分屬中間基,則原油屬石蠟—中間基;依此類推,則可細分或組合成石蠟基原油(P)、石蠟—中間基原油(P-I)、中間—石蠟基原油(I-P)、中間基原油(I)、中間—環烷基原油(I-N)、環烷—中間基原油(N-I)、環烷基原油(N)、石蠟—環烷基(P-N)及環烷—石蠟基(N-P)9個可能類别,但是實際上由于後兩種類型的原油極為罕見,所以絕大多數原油屬于其餘7類不同基屬的原油(見表1-4)。

原油的化學分類方法通常有兩種(走進石油課堂之原油的化學分類)4

石蠟基原油富含烷烴,其蒸餾殘留物以固體石蠟為主,揮發性輕質物含量較高,該類原油的汽油産量較高,可加工生産出石蠟和優質潤滑油。

環烷基原油以環烷烴、芳香烴為主,其蒸餾殘留物主要是柏油,此種原油顔色較濃,重質油分較多,黏度也較大,其精加工成本因此較高。

中間基原油的性質則是介于石蠟基和環烷基原油之間,是石蠟烴與環烷烴含量均較高的原油,含硫量适中,也被稱為混合基原油,目前全球的此類原油産品居多。

這種分類方法可大體反映原油化學組成的類型。但是這樣分類不一定能反映減壓渣油的組成特征,而我國的原油一般偏重,其中減壓渣油含量往往達到40%~50%,對于這類較重的原油,這種分類方法則明顯存在着缺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