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皇帝中,人們一直對乾隆印象深刻。這位皇帝一生喜愛下江南,又擁有42位妃嫔,堪稱大清最會享受的皇帝。其實,他的皇祖父康熙爺,也是一點不遜色,曾經創下過一晚寵幸九女的記錄,被稱為“九妃連珠”。不過這個現象,似乎就與皇宮中一個部門的職責相悖了。
清朝皇帝雖然有衆多嫔妃,但是為了避免皇帝沉迷于聲色犬馬,對于皇帝的房事一直有太監“盯着”。負責這個工作的,就是隸屬于内務府的敬事房。這個部門既要負責記錄皇帝寵幸妃嫔的時間,還要負責在房外“聽聲”。聽聲的作用第一點為了随時伺候着皇帝,第二點才是最主要的,就是要提醒皇帝時間到了,該讓妃子出來了。
這個時間是多長呢?有一種說法是1個小時,皇帝顯然不會滿意這樣的限制。但是這些都是祖宗規矩,是為了皇帝的身體和大清江山,再不樂意也得受着。後來康熙皇帝就想出了能讓自己盡情享樂的辦法。
既然規矩都是紫禁城内的規矩,太監們也是隸屬于宮内的敬事房,隻要不住在紫禁城,那就不用受這些規矩的管束了。于是康熙二十三年時,皇帝終于找到了一處好地方,就是明朝清華園的舊址。在這裡,皇帝命令工匠們重修土木,建設一個新的園子,園子中的景緻都是仿照的江山的景色,康熙還給這裡取了個名字叫“暢春園”。
園子建好後,就成了康熙每年夏天居住的場所。以後每年夏天康熙都在這裡吃住和聽政,如此看來,雖然夏天酷暑難耐,但卻是給了皇帝們能“逃出”紫禁城,獲取“自由”的最好時節。在這裡,康熙生活舒适自在,能整日飲酒作樂,比皇宮中要舒适自由的多。在這美麗的園子中,康熙當然就能與妃嫔們共度良宵,再也不擔心有太監催促了。
乾隆年間,夏天最愛去的就是圓明園。這座園林,算是傾注了乾隆畢生的心血。人們都知道乾隆喜歡遊曆江南,盡管路途遙遠,但是江南的山水和美人還是吸引着這位千古一帝不辭辛勞。每次遊曆江南,乾隆都會帶着畫師,他命畫師們把江山最美的景色繪制出來,回到北京後就把這些美景投建在了圓明園中。
鹹豐死之前,圓明園被燒。這個最近的避暑去處沒有了,鹹豐就擺駕承德,去承德避暑消夏。在這裡鹹豐每日沉迷酒色、縱欲無度,甚至還抽上了大煙,糜爛的生活令他毫無國君的樣子,俨然是一個廢人。最後在承德,他的生命倉促結束,引得後宮和大臣一片慌亂,還要慌忙為他趕制棺椁。
由此可見,皇宮内的敬事房,并不是不盡職,而是皇帝們一個個“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一個比一個有辦法。催促皇帝的房事看似很無趣不近人情,似乎是限制了皇帝們的自由,但是對于皇帝們來說還真的很有必要。畢竟他們都是一國之君,權利無人能及,如果缺乏自制力,那坑的不止是自己,還有整個國家。
參考文獻丨《日下舊聞考》 《清史稿》 《禦制暢春園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