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4億暴利保健品,掏空了多少上海老人?
“權健”一石激起千層浪,再次引發大家對保健品的關注。
那些中老年人,我們漸漸老去的父母,是怎樣成為了保健品最大的購買群體?
小時候被父母教育不要輕信陌生人,現在我們以相似的方式,耐心勸導他們不要輕信保健品。
01
上海老教授被騙300萬買保健品
上海湯老伯今年81歲,是一名退休的大學教授,因為瘋狂迷信保健品,在5年裡不停地買,花掉了300萬積蓄。
在湯老伯準備賣掉房子繼續買保健品時,房産中介給他的兒子打了電話。
遠在國外工作的兒子吓得連忙回國勸阻。而湯老伯甯願相信銷售人員,也不願聽兒子的勸告。
無獨有偶,前幾日,上海一老人車禍去世,女兒第一次走進父母的“秘密房間”,發現一屋子保健品。
床上、衣櫥頂上、地闆上,都被整盒整箱的各類保健品所占據。
老夫妻十幾萬元積蓄,在近五年内,全部都用來買保健品了,錢不夠,還會經常向鄰居借!
第一位上海老伯,兒子遠在國外;第二位老伯,女兒很少回去照看。
兒女不在,銷售人員便噓寒問暖,趁機行騙。
為的就是兩個字:暴利!
02
“騙老人買保健品,我有幾十種套路”
2016年保健品市場的規模已經達到了2664億元。
一本萬利,讓很多人丢掉良心,铤而走險,運用各種手段,掏空一個又一個老人的錢包和身體。
南都周刊曾發布一篇文章,離職保健品銷售人員口述:騙老人買保健品,我有幾十種套路。
套路1:免費雞蛋、免費旅遊泡澡
養生館會經常組織養生會,屋子裡拉起橫幅,上面一般會寫着:“代天下兒女盡孝,為世間父母分憂、為中華民族人人身體健康而努力奮鬥”、“國家863項目惠民進萬家”等字樣。
會上免費向老人發放雞蛋、大米、生态養生杯、印度養生襪。
拿人手短,聽幾次就會買下銷售人員口中的“有病治病、沒病養生”的保健品。
如果聽了講座還不買,或者買的少,那麼養生館就組織旅遊,“河北三日遊”、“杭州三日遊”,包吃包住包門票。
目的就一個:讓老人買保健品!
套路2:專家講座,誇大恐吓
養生會館還安排養生講座,對外宣稱請來演講的人是“著名養生專家”、“30年老中醫”、“國際知名營養師”。
其實,他們都是“托”。
來源:《我不是藥神》
會議開始前一天,銷售人員會把自己跟進的老人情況彙總給“專家”,從每日的飲食到疾病史,十分詳細。
會議上,“養生專家”頭頭是道,誇大疾病,忽悠得老人暈頭轉向。買了保健品還要誇:“專家不愧是專家,病情說的準,建議給的好。”
套路3:軟磨硬泡,話術洗腦
四五個人聚在一起研究,根據老人的性格、家庭收入、健康狀況,總結出一套“接近、深入、銷售”的流程。
每次上門前,都要事前演練,準備好要聊什麼話題,甚至第一句話要怎麼說,中間怎麼帶動情緒都有兩三套方案。
銷售人員熟練掌握精巧的話術,逐漸深入後将自己從公司“搶到”的優惠單放到老人面前。
軟磨硬泡,讓老人簽字購買。
如果老人錢不夠,甚至還會陪老人去銀行取款,當場完成交易。
套路4:噓寒問暖,買菜做飯
養生館自诩“代天下兒女盡孝”,“打造一個不一樣的老年生活”。
在家裡,沒孩子陪伴?有他們!
在家裡,沒嘗過孩子做的飯?有他們!
沒時間買菜了、下雨出門沒打傘?有他們!
斷水斷電、夜裡生病怎麼辦?有他們!
打個電話,随叫随到!
銷售人員陪老人聊天、給老人端茶倒水、捶背洗腳,時不時還會給老人送水果、生活用品,甚至認老人為“幹爸”、“幹媽”。
這樣下來,别說八百一盒,就是兩千一盒的保健品,老人都會争相購買。
03
權健背後,是把保健品當藥的中國人
保健品在藥品和食物兩者之間徘徊,模糊不定,全靠銷售人員的一張嘴!
一盒普普通通的維生素C都能吹噓成能治百病的神丹妙藥。
宜賓一位老人,生病不吃藥,隻吃保健品,最終去世。
04
不要說父母太傻,是你太忙!
前文說的許多案例,都是老人自己在家,兒女或遠在外地或雖離得不遠卻很少回來。
人到老年,生活上碰到的問題增多,兒女不在身邊,賣保健品的人一個電話就能來。
我們小時候認為無所不能的父母,其實也需要我們的關心和幫助,就像他們曾經耐心教導、關心我們一樣。
如何避免父母被騙買保健品?
不要說父母太傻,是你太忙!
多打幾個電話,多陪陪父母。如果需要,自己帶父母從正規渠道購買。
你的父母買過保健品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