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大強走的第二天,想他。”
這是壹哥昨天在朋友圈裡剛剛刷到的一句話。
有些人,注定要在60歲的時候被人做成表情包,比如倪大紅:
随着《都挺好》迎來大結局,壹哥朋友圈裡那些天天罵蘇家男人幫的姑娘們,紛紛開始刷起了“蘇大強表情包”。
不僅要刷,還要刷出行業特色,比如這套不知誰做的蘇大強表情包,被人配上各種文字就成了不同版本,有摩托車愛好者版的:
還有微商版的:
甚至還有人把蘇大強和謝廣坤p在一起,當兩位宇宙最強作妖王者相遇的時候,天地甚至都為之變色:
關于蘇大強那令人費解的顔值,也有人給出了答案:蘇大強和吳彥祖之間,隻相差了三張圖而已。
也是,蘇大強的扮演者倪大紅,當年雖然因為長得太醜被上戲無情拒絕,但最終不還是吃上了演員這碗飯?這說明,人家的顔值還是能打的。
以上純屬調侃。
顔值這事放在一邊,我相信大多數觀衆粉上蘇大強應該不是因為臉,而是因為:他是中國電視劇銀幕上絕無僅有的“老孩子”角色。
注意,這裡我說的是“老孩子”,而不是“老頑童”。周伯通式的老頑童是有本事、有擔當,但愛玩,不拘小節——中國影視作品中不缺這種人。
而老孩子,是蘇大強這樣,白白活了一輩子,半點本事沒有,心智還停留在孩童時期的人。
看看《都挺好》裡面蘇大強都幹了些什麼:
家裡孩子鬧矛盾,他不管不問,隻會逃避:
親生女兒被打住院,親生兒子面臨牢獄,他能做的都隻有面壁不看:
他每天想的就是自己怎麼過得更舒服。兒子說要給買房子,他一點都不帶客氣的:樓層低的不要,高的也不要,必須夠大,周邊配套還要齊全。
和孩子一樣,他唯二擅長的事就吃和玩。吃不消說了,家庭聚會上他從來一言不發隻顧着吃飯,誰不讓他好好吃飯他就噘嘴發脾氣:
在明成家裡吃不好,他轉身就要給明哲打電話訴苦,就像因為沒有吃到炸雞腿而哭鬧的孩子:
而碰到了能讓他吃到好飯的小石,他甚至要提前擺好拖鞋迎接。
玩呢?更不要提,蘇大強平生最愛四件事:泡澡、買、聽評彈、看老太太跳舞。跟老夥計泡澡,他像小孩一樣肆無忌憚地玩水(我12歲以後都不在澡堂子裡幹這事了):
在小區裡看老太太們跳舞,他興奮地跟着手舞足蹈,直到明成過來領他回家。
就連跟晚輩說個話,蘇大強也從來沒個正經,拿手裡的橘子一個勁地扔小石:
給女兒明玉拍表情包:
更不要提之前就在網上流傳的“蘇大強任性三連擊”:
“我要去美國”
“我要喝手磨咖啡”
“唉不行我血壓有點上來了”
這個把臉放在桌子上的老頭,難道不就是上學時候解不出數學題的我們自己?
有人說,蘇大強是宇宙第一作男,三天不作,混身癢癢。
但他隻是“作”而已嗎?
在中國的影視劇裡,我們見過了各式各樣的父親,莊重威嚴者有、吊兒郎當者有、任性執拗者也有——但不管這個老父親多不靠譜,他終究還是有些父親的樣子。
甚至就連和蘇大強相提并論的作男謝廣坤,也處處端着個父親的架子,要一點長輩的排面:
但是,蘇大強和以往任何影視劇裡的父親形象都有着本質的區别:
在結局之前,他沒有一刻盡過父親的責任,也同樣沒有一刻要求過父親的尊嚴,他從始至終都隻是個孩子,從沒拿自己當過爸。
我們從沒見過這樣幼稚的父親,所以,我們瘋狂地粉上了他。
(年輕人粉人的點,還真挺特别的)
而能讓這個角色變成“全中國獨一份”的那個人,是倪大紅。
倪大紅,是一個在中國寫影評的人絕對繞不過去的名字。寫到他的時候,名字前面往往會加三個字:老戲骨。
能被冠以老戲骨這名号的人,在中國不算少。大成者如陳道明、張豐毅,演的多是正襟危坐、深明大義的長者形象;
陳寶國、李幼斌,各自把霸氣和匪氣诠釋到了極緻;
葛優、範偉,在喜劇領域造詣高深莫測;
李雪健、李保田,在表演上的精準讓人折服;
還有金士傑的文人氣息、張國立的寬厚溫潤、及至《人民的名義》中大火的“達康書記”吳剛,現在已經成了新晉“老戲骨代言”。
像報菜名一樣羅列了這麼多老戲骨之後,現在,請恕我說一句不尊敬的話:
以上各位,沒有一個人能演得了蘇大強。
覺得我這話說的過分嗎?沒事,現在給你十秒鐘,閉上眼,想象一下,陳道明演蘇大強的情景……再想象一下,葛優演蘇大強……然後,是吳剛演蘇大強……
違和嗎?太違和了。
就單單這隻随時上椅背、上床沿的腳,我看哪個老戲骨都不敢長:
對,甚至趙本山都不這麼随便。
是上面這些人的表演技巧不行嗎?非也,上面所有人的表演技術都已經登峰造極,無可挑剔。
真正的原因是,蘇大強有一種骨子裡的“沒正形”,和倪大紅身上的氣質完美貼合,嚴絲合縫。
有兩件小事透露了倪大紅的氣質:
第一件事,是關于他演的第一部電影——《高山下的花環》。
倪大紅從小長着張絕對談不上帥氣的臉,大嘴,小眼,滿臉橫肉。對于一個有電影夢的年輕人來說,這點打擊幾乎是毀滅性的。
好在就算是80年代,也有“性格演員”生存的空間,倪大紅長得不帥,但醜到讓人一眼就能記住——所以,在連考三次之後,他進了中戲。
84年,謝晉導演籌拍《高山下的花環》,來中戲挑演員,正好撞見了剛下形體課正往外走的倪大紅。當時他給人的印象是:站沒個站相,坐沒個坐相,像個醉漢一樣晃蕩着,沒正形。
就是這麼一個“沒正形”,恰恰就入了謝晉的法眼。
以至于後來倪大紅最出名的角色,還是一個沒正形的人——《我愛我家》中的胡阿大。
胡阿大是個弱智,我到現在還記得他的那句台詞:“你想當弱智,你配嗎?我就配!”
演一個弱智,還能演得這麼興高采烈,我想也就倪大紅能做到了。
第二件事,是關于他的采訪。
前年“小鮮肉沒演技”的話題爆火之後,很多老戲骨被問到過這個問題,基本上都是義憤填膺的,骨子硬者如《人民的名義》中的張志堅,甚至當場就要開罵。
但是倪大紅接受采訪時的狀态是這樣的:
“評價一下小鮮肉吧?”“不知道,沒想過。”
“您為什麼接了這個角色呢?”“我哪知道為什麼呀?”
“您最喜歡哪個導演?”“(低聲)你是不是想讓我沒飯吃?”
不知道你是怎麼想的,反正我看這段對話的時候,感覺眼前站的就是蘇大強。
在《都挺好》之前,倪大紅最怕采訪,也幾乎從不接受采訪。這倒不是因為他有多清高,而是一本正經地坐在那說話,這真不是倪大紅的作風。
他上學的時候就是班裡最“不正經”的那一個,畢業以後,不管在話劇圈還是電影圈,他都不屬于那個主流“圈子”,依然我行我素,自由散漫。
他甚至很反感傳統的話劇表演體系:
“為什麼在台上一定要演呢?我就呆那不成嗎?我不想說話的時候背過身去不成嗎?怎麼就成忌諱了?”
就連接角色,他跟别人也不一樣。
張藝謀史上最差評電影《三槍拍案驚奇》裡,他演了一個死人,留着《西遊記》裡雷公一樣的發型,穿着五顔六色的花衣服,時不時還詐個屍,完全不需要演技。
就這麼個讨人嫌的醜角,他演得還挺帶勁。
倪大紅偏愛“不正經”的角色,角色越不正經,他演得越賣力氣。
最好的例子就是他演的司馬懿。
《三國》裡,倪大紅絕對不會去演劉備、曹操或者孫權,最适合他的,就是這個暗地裡憋着壞,70歲了還能讓女人生孩子的司馬懿。
當然,倪大紅不是“正經”不起來。
當年《羅曼蒂克消亡史》裡那個黑幫老大,他就一闆一眼地演了,而且把上海灘老大應該有的霸氣全都帶出來了。
那場和葛優的對戲,他耷拉着眼睛,邊喝粥邊輕描淡寫地說:“要命就不要回來。”氣場之強盛,讓人不寒而栗,把旁邊的葛優完全壓制住。
《北平無戰事》裡,當地下黨員謝培東得知獨生女兒為革命獻身的時候,他隻有一瞬間的失态,拿手捂住了臉。幾秒之後,放下手,使勁眨眨眼,情緒已經深藏下去了——這就是一個地下黨員所能表現出的最大痛苦。
甚至在《都挺好》結尾的時候,患上阿爾茨海默症的蘇大強,也在面對明玉的一瞬間,突然露出了老父親的眼神,溫柔地說了聲:“不怕,不怕。”
這個眼神,這句“不怕”,我們等了整整46集,終于在最後,等到了:
這是倪大紅少有的“正經”時刻,它證明了一點:
倪大紅不是不能正襟危坐,他認真起來,比任何人都演得好。
隻不過很多時候,他會選擇去玩。
在《都挺好》之前,普通觀衆并不知道倪大紅的名字,就算《都挺好》火了,倪大紅也隻是那個藏在蘇大強背後的男人——對于這樣的演員,我們很難去定義他。
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倪大紅的表演境界,我該這麼說:
登峰造極之後,返老還童(有點像天山童姥)。
論技術,已經參演過90多部影視劇,在話劇舞台上蹉跎了30多年的倪大紅絕對是頂尖的,我不相信中國銀幕上還有他拿不下來的角色。
但是在《都挺好》裡,他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演員在已經登峰造極之後,還會變成什麼樣。
也許就會像蘇大強一樣吧:他不介意在觀衆面前搓腳、憋尿、打嗝放屁、嬉皮笑臉、撒潑打滾、吃飯撒褲裆……鏡頭對于他已經不複存在,屏幕裡的,就是個沒正形的糟老頭。
我們已經完全看不出倪大紅在表演了。
這是一種演技修煉到頭了的返璞歸真,甚至帶點“妖氣”。
如果說陳道明是中國的“戲神”的話,那麼倪大紅就是中國的“戲妖”,不像神一般君臨天下,妖雖然有着同樣高深的造詣,但更樂意窩在一角,自己逗自己開心。
活着嘛,開心不就好了?
悄悄告訴你,相比神來說,壹哥反而更喜歡倪大紅身上的這點“妖氣”。
最後,讓我以一句傳統古詩來結束這篇文章:
他強任他強,我愛蘇大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