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野象紀錄片

野象紀錄片

旅遊 更新时间:2024-05-23 17:44:13

來源:【中國對外書刊出版發行中心】

它很聰明,從某種意義上它像一個智者。我們采取什麼方式對待它們,它們會采取什麼樣的方式對待我們。

——雲南大學生态與環境學院教授陳明勇

17個月,15頭大象,途經普洱、紅河、玉溪、昆明等地,先北上,後西行,再南下……這是中國野生亞洲象有紀錄以來距離最長的一次遷移。由國新辦對外推廣局指導,解讀中國工作室攜手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出品的紀錄片《與象同行》同步記錄了這場漫長而跌宕的北移南歸之旅。8月12日起,該片于騰訊視頻、哔哩哔哩、芒果TV、鳳凰衛視、英國天空電視台等海内外主流媒體和新媒體平台陸續上線。

野象紀錄片(紀錄片與象同行)1

△紀錄片《與象同行》海報

冒險之旅

2019年是西雙版納有記錄以來最幹旱的一年,景洪市的降雨量隻有往昔的三分之一左右。位于勐養子保護區的野象谷,是亞洲象在旱季的重要集聚地,由于氣候無端變化,野象谷旁邊的河流在當年二月份後就陷入斷水斷流的境地。生活在這裡的短鼻家族開始将目光投向北方。

野象紀錄片(紀錄片與象同行)2

△紀錄片《與象同行》劇照

在雲南省西雙版納的野象谷,有這樣一支象群,它們之中的一隻新生兒,鼻子比其他大象短了一截,這個象群也因這個活潑的“小姑娘”而得名“短鼻家族”。2020年3月初,由短鼻妹、藍眼睛和野象谷其它大象組成,擁有15頭亞洲象成員的家族離開了野象谷。它們一路北上,踏上一條充滿未知的奇特之旅。

2021年5月,已經“出走”一年多的短鼻家族進入玉溪市峨山縣,這是它們第一次踏足人類城市。當地居民們好奇而忐忑地期待着它們的到來。反觀西雙版納周邊的村民,面對“路過”的象群已見慣不怪,短鼻家族并不是他們見到的第一群野象。

野象紀錄片(紀錄片與象同行)3

△紀錄片《與象同行》劇照

上世紀70年代至今,亞洲象對于人類活動區逐漸産生了适應行為,它們不斷到農田裡去取食水稻、玉米、甘蔗這些能提供更高熱量的農耕作物,極大縮小了進食的時間。這個冒險北上的大象家族,在北移的路上,不斷走近人類的生活,沿途尋覓可供栖息的新家。

囹圄自救

一年多的旅途中,短鼻家族的成員來來去去,兩頭成年象離隊,而家族裡的兩頭母象又順利誕下新生兒,兩個小家夥的到來為短鼻家族增添新生力量,也為一路關注它們的人類帶來歡樂與溫馨。

野象紀錄片(紀錄片與象同行)4

大象是對水需求量極大的物種,但它們越靠近人類活動區域,往往越難獲取天然水源。有時,短鼻家族不得不到當地人修建的水池、魚塘等人工設施中喝水。這對于擁有長鼻子的大體型成年象很容易,但對于幼象和亞成年象來說卻可能成為不小的生存挑戰。

有兩頭成年象、一頭亞成年和一頭幼象進到了水池裡,大概過了5分鐘,象突然就開始大叫了。在整個山谷裡,大概隔一兩公裡,你都能聽見它那種類似于吼叫的聲音

——張斯捷 雲南省森林消防總隊野生亞洲象搜尋監測分隊A組組長

人們監測到取水的大象進入了水泥砌成的水池,通過監控影像,可以看到水池的四面牆垂直于地面,水深可達三米左右,彼時亞成年象已體力不支,隻能勉強留出一個鼻孔露在水面上。而幼象甚至已經多次沒入水面之下。

就在監測小隊焦急地想要找辦法幫助大象脫離險境時,奇迹就發生在一瞬間:母象用自己的鼻子、腦袋,把幼象拱出了水面。大概10分鐘後,有兩頭公象用它們的象牙和象足硬生生地把水泥池邊鑿開了一個缺口,讓幾頭落水的象通過這個缺口陸續從水池裡爬出來。象群驚險而令人揪心的自救之舉,使危機順利解除,監測小隊也放下了高懸着的心。

野象紀錄片(紀錄片與象同行)5

△紀錄片《與象同行》劇照

為人類社會提供便利的各種設施,卻對亞洲象造成了多種風險。在前往未知家園的路上,它們不知道哪一刻會深陷險情。短鼻家族一路前行,這個看起來光怪陸離的世界似乎不屬于它們,那麼,真正的歸宿又在哪裡呢?

引路向南

亞洲象研究專家認為,從西雙版納雨林到雲南省會昆明,短鼻家族越往北走,越難找到令其安心的、理想的栖息地,理應由人類采取措施引導它們及時掉頭,返回真正适合它們的家園。人類為象群南返設置的第一站是普洱,不能再放任它們“一路逍遙”了。

野象紀錄片(紀錄片與象同行)6

△紀錄片《與象同行》海報

理論是一回事,實際又是另一回事。南返之路,人與象,任誰也不能輕松。而短鼻家族距離科學家為它們設定的潛在目的地普洱,尚有一百多公裡,一路上挑戰不斷。

一年多以前,大象們北上時正值旱季,沿途的河流大都處于枯水期,不足以對大象的渡江行動造成威脅。如今,帶着兩個幼崽的象群需要再次渡過元江,才算返回适宜栖息地的範圍。可随着雨季到來,河流水位上升,水流越發湍急,兩頭小象渡河也有風險,大大增加了大象們的渡河難度。過不了元江,亞洲象就回不了家。水勢洶湧的元江成了短鼻家族南返途中最大的障礙。

多部門聯合勘測調查元江周邊的地形條件後,野生亞洲象搜尋監測指揮部決議通過定點投食、車輛封堵等方式,嘗試引導象群借道元江大橋渡河。

這本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從未有過象群通過人工道路設施渡河的先例,科學家和監測隊員們都很忐忑。象群也不斷猶豫、徘徊,在人類為它們設置的水塘邊休憩調整。也許是因為這數月的人象相伴,讓這些大家夥對人類産生了信任,也許是它們在不斷試探中體會到人類不會傷害它們,象群派出警衛象,小心翼翼地在橋邊為大部隊探路。

2021年8月8日傍晚,短鼻家族全體成員排着隊從元江大橋上順利通過。這些依常理對大型人類設施敬而遠之的野生象群,在這次堪稱默契的人象協作渡河行動中,對人類投射出極大信任。

與象同行

在無數當地政府工作人員的輔助引導下,短鼻家族于2021年8月12日抵達了臨時落腳點——普洱。又在出走五百多天後,重新回到了西雙版納。為保證這場17個月的北移南返之旅過程中人象皆安全,國家共投入保障隊伍2.5萬人次,應急車輛1.5萬輛,疏散群衆15萬人,沿途定損理賠500多萬元。

大象已經完全融入了我們生活習慣,我們的生活習慣也跟随大象有了改變。

——陳勝瑤 雲南省森林消防總隊野生亞洲象搜尋監測分隊宣傳小組組長

野象紀錄片(紀錄片與象同行)7

△紀錄片《與象同行》劇照

除卻對共度這段難忘時光的不舍與難忘,亞洲象的出走也為人類提出了新課題。“與象同行”不僅僅是為短鼻家族遷移旅程的一次保駕護航,更是一場人類和大象和諧共存方式的探索之路。

眼下,中國正在加緊推動亞洲象國家公園的創建,以期盡快恢複短鼻家族和其它亞洲象家族所在保護區之間的生态廊道,讓它們不再迷路。人們也希望看到,與象同行、與象共生的動人圖景,可以在未來書寫更多佳話。

本文來自【中國對外書刊出版發行中心】,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