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悅如(湖南師範大學)
21年前,也許趙本山也沒想到有一天“還要什麼自行車”會卷土重來成為網絡熱詞;9年前的海清也沒想到一句“你是我的神”會成為社會熱梗。詞彙,常常最敏感地反映了社會生活和社會思想的變化。各個時代特色的詞語,反映了社會的發展變遷。舊事重提,舊詞新火,不變的小品和影像在多年後卻遭到人們的調侃與熱議,歸根究底是大衆語境和傳播情景發生了重大變化。
而擴大探讨的時間和内容範圍,圍繞着《甄嬛傳》《武林外傳》等經典影視作品的讨論熱度持續高漲且熱點不斷翻新。作品本身就是從互聯網文化中誕生、具有很強的“網絡感”以外,更重要的是,在不同的時代都會有不同的理解,達到一種“曆久彌新”的效用。在作品發行當時,作品所傳播的思想觀點、意見表達都是符合當時人們的接受心理。世紀之初的《還珠格格》《情深深雨濛濛》恰恰結合新世紀開放發展的情景,傳播熾熱的情愛,這個時間的作品都是對強烈情感的追求。但現在,當我們以全新觀念去重新回顧,或許你發現紫薇并不是那麼善良,甚至有點“茶”;雪姨不是那麼可惡,在我們現階段的傳播情景中,她明明是一個“敢愛敢恨”、打擊小三的新時代女性形象。海清“你是我的神”一言在當今看來可能會讓人尴尬、“腳趾扣地”,但在當時全民打投的快男超女時期,恰恰反映了粉絲的狂熱心态。
互聯網的發展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建構,“梗”以娛樂為價值取向、共鳴為認同标簽。它浸潤着大衆話語的表意框架,所呈現和承載的是這個時間段内人們的共同情緒和記憶,是人們的趣味創作和能動發聲的支點。
同樣,用戶自發性的二次創作是舊詞變為“梗”的關鍵所在。梗又意為模仿的東西,被認為是“人類社會文化傳遞的複制因子”。網絡熱詞由模仿而擴散,UGC(用戶生成内容)作為其中重要的推動力量,從表情包到視頻制作,從原始視頻的鬼畜剪輯到用戶富有新意的“二創”,這些誕生于多年前的網絡詞彙被賦予新的時代意義,也就是造梗。在這個過程中,網民紛紛加入進去,不斷參與複制、修改、再造,每個人都是這些梗的繼承者和編輯員,也放大了這些話語的社交屬性。大家把這些話語融入日常的交流生活中,結合個人的解釋與傳播在情感的表達上引起其他人的共鳴,獲得情感認同。
在這些“梗”翻紅時,我們更需要注意的是為什麼,還有它表達的又是什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