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專本和專科學校的區别

專本和專科學校的區别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04 18:53:28

大學的學制,大緻分為:本科、專科,其實還有很多人并不熟悉的“預科”。

那到底這些都代表什麼意義?大學“本科”的“本”到底是什麼意思?,又是怎樣由來的呢? 今天學姐帶你一起漲姿勢啦!

專本和專科學校的區别(漲知識大學本科)1

大學“本科”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這還得從中國的科舉制度說起。現代意義上的大學,是引自西方的。但中國的文化始終是傳承,西方的大學被引入中國後,有着明顯的“中國化”色彩。

中國古代沒有明确的學制概念,但科舉卻是有明确的規定的。

古代科舉一般每三年舉行一次,不是現在的高考每年都舉行。

古代科舉為什麼要規定三年呢?首先是有現實的客觀條件制約,比方說交通問題,行政效率問題,時間太短,高生與官方都存在難題。

更重要的是,科舉制度還要與當時的其他制度相銜接。比如說“丁憂”制度。

“丁憂”,就是民間所說的守孝三年。考生或官員,如果有父母等親人去世,必須回家守孝,不能參加考試。

“丁憂”的制度規定,是二十七個月,約等于三年。科舉三年一次,守孝也是三年,這樣制度就銜接了。

古代紀年,使用的是天十地支。如1619年為丙辰年,這一年的科舉即稱“丙辰科”;1619年為己未年,這一年的科舉即稱“己未科”。這就是科舉中的“科”。

那科舉中的“本”又是什麼含義呢?

古代科舉,考生要從秀才考到舉人,再考到進士,三個級别。

其中的進士,先參加全國性的“會試”,考中後再參加“殿試”。“會試”是禮部舉行的,“殿試”是皇帝親自主持的。

“會試”到“殿試”,沒有淘汰,除非有什麼違規行為,也有可能就是考生遇到親人去世,需要“丁憂”,不能參加殿試。

正常情況下,參加了丙辰科會試,就會參加丙辰科殿試,也就是本科殿試。通俗地講,就是參加同一科的會試與殿試。所以,古代科舉中的“本科”,指的是同一科。或者說,是“這”一科。

明代的著名曆史人物馬士英(約1591—1646),字瑤草,貴陽人。馬士英是進士,但就不是“本科”了。馬士英于萬曆四十四年(1616),參加了“丙辰科”會試,并且考中了。但是,不知什麼原因,馬士英沒有參加“丙辰科”的殿試。

沒有參加最終的殿試,殿試資格還是有的。商衍鎏《清代科舉考試述錄》載:“倘有因丁憂或别項事故,而不能于本科殿試者,可以聲明事由告假,謂之告殿,準其于下一二科補殿試。”這樣,馬士英參加了萬曆四十七年(1619)己未科殿試,成為二甲第十九名進士。清代的科舉制度,與明代基本上是一樣的。

“本科”一詞,最早見于宋代。

《宋史·選舉志一》:“開寶三年(970年),诏禮部閱貢士及十五舉嘗終場者,得一百六人,賜本科出身。”

清末廢科舉後,中國的大學在本科前設有一個預科。這時的“本科”是相對“預科”。後來,很多大學的“預科”被取消,但“本科”的叫法被保留下來了。當時的“本科”,并不是為了區别現在這種意義的“專科”。

預科制度現在仍繼續在發揮作用。現行的我國預科,是指對參加高考的學生,知識水平尚未達到進入大學的要求,給予一定時間補習後以達到這個要求的一種補習方式 。

目前我國是高校預科,主要針對老少邊窮和民族地區的學生舉辦,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學習形式,預科一般一年,一年後參加學校組織的考試,達到一定成績即可轉為本科學習 。

現在的 “專科”通常又被稱作“大專”。專科”一詞很早就有專于一科、專修一科、專攻一科的含義,不過更多的是“專門學科”的意思,如,“專科醫生”。

最早用于高等教育并具有現在的含義始于1929年,該年國民政府頒布了《專科學校組織法》、《專科學校規程》,規定專門學校改稱專科學校,分為甲乙丙丁四類即工業、農業、商業和醫學四種,修業時間為兩年或三年。

專本和專科學校的區别(漲知識大學本科)2


編輯:Emilie

校對:woaifayu

聲明:文章為綜合整理,侵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