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
人活着就需要能量,能量來源當然是食物。
那人每天究竟需要多少食物呢?
吃多少既能滿足身體必須,同時也不至于長胖?
太詳細、太精确的計劃或理論實用性肯定欠佳,下面直接說重點!
1.我們說的能量也可以稱為熱量,來自于蘊藏在食物分子中的化學能。人可以利用的熱量要小于食物燃燒産生的熱量。
2.1卡路裡=4.184焦耳(J);1千卡路裡=1大卡(千卡);前兩個不方便,所以都以大卡來計算。
3.給個能量大小的參照:燃燒一升汽油放熱0.73*46000=33580KJ=8022大卡。還沒有脂肪厲害,加食用油,汽車是不是更厲害?[捂臉]
4.三大營養物質的熱值:每克碳水化合物(糖類、澱粉類)含熱量:4大卡;每克脂肪:9大卡;每克蛋白質:4大卡;
1.基礎代謝能量需要:機體處于維持最基本的生命活動狀态,能量消耗僅用于維持體溫、心跳、呼吸、各器官組織和細胞功能等最基本的生命活動。通俗地說:一天就躺着,什麼也不幹,大約要消耗約1400大卡的卡路裡。
2.加上食物熱效應消耗、體力活動消耗,正常成年人每天代謝大概需要2000~3000大卡的能量(年齡、性别、體重、肌肉量都是有影響的)。
3.其中基礎代謝能量消耗占中需要:60-70%(可以看出基礎消耗占比挺大的)。食物熱效應(消化等損耗)占:10%;體力活動占比:15-30%,但是,兩個相同體型的個體,其體力活動消耗熱量的差異可能達到2000大卡,占比可能會增加。
3.心髒,腎髒,大腦與肝髒等内髒器官一起,重量僅占體重的5%,但是它們的熱量消耗占基礎代謝的60%。
器官的能量消耗對比
4.三大類營養的攝入比例及要求:蛋白質=2.75x體重(g)(占總能量的15%~20%), 脂肪=總攝入x20-25%(提供同樣的熱量,需要的重量為碳水化合物的一半), 碳水化合物=剩餘熱量 (占總熱量的60%~65%)。
可見:碳水化合物是提供能量最多的,可靈活調節攝入量,蛋白質的需要量基本是固定的,脂肪也是以适量為主。
一天的量
粗加工食物的食物熱效應要小一些,吸收也要少一些。
食物的熱量分配
其他影響:
1.每增加1公斤的肌肉,每天能夠多消耗13大卡的熱量,一丢丢。多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可以提高一定的基礎能量代謝。氣溫升高、消耗性疾病、應激狀态都會高基礎能量代謝水平。
2.1克酒精大概含有7大卡的熱量,隻比脂肪少一丢丢,比白米飯強多了。以500毫升的50°白酒為例,一瓶白酒含有酒精250克,熱量高達1750千卡。所有說喝酒不吃飯真是有道理哈[呲牙]。但是不提倡了[衰]。
1.每減一公斤脂肪,需要浪費掉7千大卡的熱量,減肥5公斤需要3.5萬大卡熱量,很吓人了。每天能量攝入建議1500大卡左右,再少就出問題了[呲牙]。
2.希望在減脂的同時,盡量避免肌肉的流失,每天攝入和消耗的差值建議在200到500大卡之間。
3.每天産生500大卡的能量差,70天可以消耗掉3.5萬大卡,也就是在兩個半月可以減下來5公斤體重。
4.如果加上運動産生的熱量差更大,減肥時間會更短,不過減肥速度太快會影響身體健康,在兩個月内減肥5公斤算是比較适合的,是不是很難堅持?[流淚]。
最後祝大家身體健康,控制好體重:18.5≤BMI<24。
BMI=體重(KG)/身高(m)的平方。
#日常醫學科普##燃燒吧卡路裡##減肥##營養膳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