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海澱區人口第一大小區

海澱區人口第一大小區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30 20:00:12

9月6日上午

2021“智彙海澱”人才主題周開幕式

暨“星耀海澱”人才峰會舉辦

現場發布了

《北京市海澱區人才資源統計報告(2020)》

這是全市首份區級“人才資源白皮書”

科學測算了海澱區人才資源總量

和各支人才隊伍數量

全面反映了

海澱區人才發展主要指标和未來需求情況

海澱區人口第一大小區(海澱是全國智力資源最為密集的區域)1

目前,在全市16個區裡面,海澱是首個開展人才資源全面測算的區。這份報告共分為3個模塊,一份總報告,即人才資源總量及隊伍報告;四個專章:即人才貢獻率、重點産業人才分布、各街道(鎮)人才分布、中央地方和非公單位人才等。

海澱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張東川:

通過這個白皮書,首次對海澱區197萬人才的分布做出了一個詳細的解讀,為下一步區委區政府做出人才方面的決策包括部門做出決策提供了一個非常有力的參考。

海澱區人口第一大小區(海澱是全國智力資源最為密集的區域)2

根據上一輪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的定義,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或專門技能,進行創造性勞動并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是人力資源中能力和素質較高的勞動者。

根據這一定義,課題組使用受教育程度來衡量是否具有專業知識,凡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勞動者,将視為學曆人才;使用有關部門認定來衡量是否具有專門技能,沒有受過高等教育,但是經過認定具有專門技能的人才,視為非學曆人才,這兩者相加,就是人才總量。

海澱區人才主要的8個特點

一是人才規模大。經測算,到2020年底,海澱區人才資源總量為197.6萬人,占全市四分之一。經比較,海澱是全國智力資源最為密集的區域。海澱區的人才規模能級,是整個區域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源動力,也是承擔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任務的突出優勢。

二是人才質量高。海澱區從業人員中,受過高等教育的占73.5%,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1個百分點,特别是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澱園區,這一比例高達88.1%。高學曆成為海澱區勞動者的主要特征。

三是人才結構合理。海澱區六支人才隊伍中,包括中央單位、市屬單位在内,黨政人才有2.5萬人左右,規模一直很穩定。最多是專業技術人才和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總量為178.1萬人,占全區人才比例為90.2%。高技能人才有13.8萬人,占技能勞動者比例34.4%,超過全市平均水平。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有1.4萬人,占全市的18.2%。

四是人才貢獻突出。人才貢獻率是直接反映人才效能的綜合性指标,也是間接反映人才工作成效的主要标準。經測算,2020年海澱區人才貢獻率為64.3%,同比提高了0.4個百分點,比全市平均水平高9個百分點,這個數據内涵是:2020年海澱區經濟增速為5.9%,促成這個成果,人才所做的貢獻占64.3%,這也充分說明,近年來促進海澱區經濟增長的,主要不是資本驅動,而是創新驅動,是依靠人才和科技進步驅動。

五是重點産業人才集聚度高。當前,海澱區第三産業占比很高,達到了92%,與紐約市水平接近。2015年以來,第三産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始終保持在90%以上,對經濟增長拉動維持在6%以上,服務業主導特征非常顯著。

從人才與三次産業關系看:近年來第三産業人才數量逐年上升。2020年,第三産業人才數量達到了182萬人,占全部人才比例為92.1%。而第二産業人才數量緩慢下降,第一産業基本維持不變。

人才密度方面,第三産業人才占從業人員比例達到81.8%,第二産業為76.9%,人才密度指标與産業質量基本契合。

從重點産業看:課題組主要測算了信息服務、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教育、金融和工業等領域人才資源情況。

最近幾年,這幾個産業從業人員占比均在70%以上。特别是信息服務、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這兩個産業,處于海澱區“龍頭”産業地位,2020年人才總量分别為53.7萬人和20.8萬人,占人才總量比例為27.2%和10.5%,人才密度為98.1%和 97.3%,這些指标充分展示了這兩大産業的人才突出優勢,進一步講,信息服務與科技服務是海澱區“兩區”建設中重點布局的優勢産業,人才彙聚為優勢産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保障。

教育人才方面:海澱區緻力于建成高水平的現代化教育強區,在這樣的目标引導下,教育業人才保持穩定,基本在18萬人左右,充分發揮了人才強教的作用。

金融人才維持在5萬人左右,約占全市十分之一,為建設國家科技金融創新中心奠定了堅實基礎。工業方面,從業人員和人才數量有明顯下降趨勢,2015年以來,人才數量由9.4萬人下降至5.6萬人,下降了40%,這一指标顯示,海澱區産業結構轉型升級效果明顯。

六是人才區域分布合理。海澱區下轄22個街道辦事處和7個鎮政府,結合各街道、鎮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我們對其人才情況進行了測算。根據海澱區分區規劃,将形成“兩橫一縱三軸格局,一帶一核多極體系”的城市空間結構,中關村依然是聚焦的重點。經測算,海澱區各街道(鎮)從業人員和人才數量排名前三位的是上地街道、中關村街道、海澱街道,占全部人才總量超過四成。人才在中關村核心區高度聚集,這對打造中關村大街高端創新集聚發展走廊,形成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到産業培育的創新鍊條,這就顯得十分重要。

七是人才活力充分綻放。我們對中央、地方和非公單位人才資源做了測算。中央單位,是指管理權限屬于中央,工作地點在海澱區的單位;地方單位是指管理權限屬于北京市或海澱區,工作地點在海澱區的單位;非公單位是指工作地點在海澱區的非公有單位。2020年海澱區非公單位人才總量120.4萬人,占人才資源總量的六成以上,中央單位人才總量33.7萬人,地方單位人才總量43.6萬人,中央和地方單位共占人才資源總量的四成。非公單位人才占大部分,這充分說明,海澱區人才的創新、創業、創造活力非常足。

八是人才強區特征顯著。六大人才發展指标中,海澱區人才資源總量占北京市的1/4。每萬勞動力中研發人員數量是全市的1.8倍,創新動能強勁。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比例領先全市5個百分點,推動技術創新能力強。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高于全市15個百分點,人才質量高的特點突出。同時,海澱區持續加大人力資本投資力度,人力資本投資占地區生産總值比重比全市高6個百分點。海澱區人才貢獻率為64.3%,高于全市9個百分點,表明海澱區人才資本增長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顯著。

記者:孟凡惠

編輯:韓金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