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剪紙燈籠立體做法

剪紙燈籠立體做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0 21:27:00

剪紙燈籠立體做法?隴中剪紙燈籠說明指示圖 剪紙和燈籠,是中華民族最為流行的民間藝術,無論燈籠或剪紙,都都是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赓續傳承,蘊含豐富的文化和曆史信息,表達了人們對于生活的理想和審美情趣,具有認知、抒情、教化和交流等多重的社會價值觀燈籠的價值不僅具有照明的作用,更有娛樂和喜慶團圓的象征,而剪紙寄托了人們對生活的美好向往剪紙燈籠則是源起于西漢有紙以後,也就是說剪紙燈籠的曆史距今有1500多年的曆史,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剪紙燈籠立體做法?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剪紙燈籠立體做法(隴中獨特的年俗風情)1

剪紙燈籠立體做法

隴中剪紙燈籠說明指示圖

剪紙和燈籠,是中華民族最為流行的民間藝術,無論燈籠或剪紙,都都是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赓續傳承,蘊含豐富的文化和曆史信息,表達了人們對于生活的理想和審美情趣,具有認知、抒情、教化和交流等多重的社會價值觀。燈籠的價值不僅具有照明的作用,更有娛樂和喜慶團圓的象征,而剪紙寄托了人們對生活的美好向往。剪紙燈籠則是源起于西漢有紙以後,也就是說剪紙燈籠的曆史距今有1500多年的曆史。

從燈籠的曆史發展來看,最初是照明的燈具,自從西漢有紙以後,便在中國傳統節日的元宵節作為花燈來觀賞,經過曆史的發展,燈籠便被賦予了喜慶、團圓的意義,于是,就有了今天中華民族百節之首的春節家家戶戶張燈結彩的傳統,将燈籠高高懸挂,一方面以示喜慶、祥和和歡樂,另一方面寄托了除舊布新、迎喜接福的心裡傳統習俗和信仰。

如果說懸挂燈籠是全國大多數民族和人民歡度春節的一種儀式的話,那麼,西北甘肅的隴中一帶,也就是現在定西市的安定區、白銀市的會甯等地,每年春節時,有拿着燈籠耍夜秧歌的習俗,而這個燈籠将燈籠藝術和剪紙藝術集于一體,不同于流行的圓形燈籠,是由竹子紮成的立體八角形燈籠,由四根竹子從四角貫通上下,四面框用粘貼了剪紙的白紙糊住,上框是開着的,下框則做一塊長出内框10公分左右的小木闆、四角與内框對齊各打一個眼,然後用穿過燈籠框的四根竹子串起來,封住下框,小木闆上則放蠟燭或煤油燈,然後将下端長出的竹子紮成手柄,用來拿和載動,上邊長出的竹子頭系上用紅、黃、白、綠紙張做成的紙牡丹。

燈籠的制作也是一項技術活,如果沒有一定的技術要領,這燈籠框也是做不來的,其制作過程首先是選竹子,竹子選好後一劈兩半,然後放在水裡浸泡一段時間,紮框時量好框的邊長并做上記号,然後找一個煤油燈,在做好記号的位置邊用水浸邊在燈火上烤,邊彎成九十度角,彎成正方形後用繩子或細鐵絲紮起來。一個燈籠由六個同等大小的小框和六個同樣大小的大框套紮在一起而成。所以說燈籠的制作有水浸跑、火烤、折彎、紮、剪、糊、粘貼剪紙等多道工序組成。而燈籠上粘貼的剪紙又是一項手藝活,需要畫圖、手剪,剪紙圖案有喜鵲踏梅、鴨子戲蓮、龍鳳呈祥以及十二生肖等多種多樣。

隴中剪紙(安定區剪紙藝術家魏繼芳作品)

燈籠框做好之後,要把伸出上框外的竹子(約六七十公分長)又要水浸火烤折成150度角,四根竹子向四邊展開,頂端不僅紮上紙做的牡丹花,牡丹花的下邊還要粘上或紅或綠、或紅綠白相間、尺寸相宜的紙飄帶,然後于系紙牡丹處的四根竹子處系半截同等尺寸的線繩,線繩線段系一個竹子完成的圓圈,粘上紅綠黃白相見約十到十五公分長的紙穗,下端的小木闆四周尺寸差不多相同的、用紙張剪成的紙穗,最後點亮裡面的油燈或蠟燭,一個五彩缤紛的燈籠便展現在眼前,有一種别樣的意境和韻味,無不體現鄉親們智慧和對美好生活的寄托。

其實,這種八角形的剪紙燈籠,目前我隻在隴中的安定區、會甯等地見過,其它地方基本不曾碰到,而這些地方的夜秧歌,也就是以這種剪紙燈籠為主,夜色裡,在人們的手中随着鑼鼓的節奏載動時,飄帶飛揚,非常好看。無論是燈籠制作本身,還是燈籠上貼的剪紙,都具有鄉村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價值意義。我不知道這種拿在手中舞動的剪紙燈籠,是不是僅屬隴中一帶,但作為一種民間藝術和文化的傳承,正如明朝蘭州人彭澤赴京經定西時所吟《西鞏道中》所言:“村煙遠矗方炊曉,社鼓争鳴欲賽秋。”

世人皆知“隴中苦瘠甲天下”,但對這裡的風土人情或許所知甚少,這種耍夜秧歌的剪紙燈籠,在隴中、在我的家鄉究竟起源于何時,不得而知,可對于鄉親、對于我的家鄉來說,這種集燈籠和剪紙于一體的藝術風物,不隻是用懸挂來表達喜慶,而是用舞動來慶祝節日的喜慶,在舞動中還寄托着對天地神明的敬仰和祈福,祈求人馬平安、風調雨順,這才是家鄉春節家家戶戶舞動剪紙燈籠的年俗與風情,而這種年俗風情,我所知道的是祖父輩們就已有之,如今依然傳承。

隆隴中剪紙燈籠

不過,相較于祖父輩、父輩及我輩拿着剪紙燈籠,用雙腿一夜奔跑十幾幾十裡路去耍秧歌,現在跑十幾幾十裡路基本都是以車代步,有摩托車或小轎車。昔日幹旱的隴中,雖然還談不上山清水秀,可因為之前的退耕還林,家鄉的山也是草木茂盛,夏秋季節更是山色蒼翠,而幾代人期盼了半個多世紀的“引洮工程”也于幾年前完成一期,自來水直接引到了家家戶戶的門口,人們的生活條件和前輩們比起來,是天壤之别,曆史上的“苦瘠甲天下”再一次走進曆史,改變的是生存環境和生活條件,不變的是鄉親們年複一年、後輩跟着前輩們依然傳承的年俗風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