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著名老剪紙藝術

著名老剪紙藝術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11 04:55:50

俗話說,“百裡不同風,十裡不同俗。”在陝西這塊黃土地上,由于氣候、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響,陝西人(關中人)在衣、食、住、行、東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方式。外地人對此十分好奇,經過彙集稱之為“陝西八大怪“

著名老剪紙藝術(陝西八大怪剪紙資料及剪紙藝術欣賞)1

一、面條像腰帶

“扯面寬得像褲帶”。扯面也叫“biangbiang”(再牛逼的輸入法也打不出的字)面,正宗的關中人所做的冰冰面和通常城裡人所吃的扯面還是有一定區别的。正宗的冰冰面,一根面條寬度可達二三寸,長度則在1米上下,厚度厚時與硬币差不多,薄時卻如同蟬翼。一根面條足夠一頓飯,而對大飯量的關中人來說,一頓吃8兩、1斤也是輕輕松松的。

關中人吃面,喜歡将面和硬揉軟、擀厚、切寬。這種面煮熟以後,撈在碗裡,無論是澆臊子,還是潑油辣子,吃起來都很光滑、柔軟、熱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饑。人們脖子一伸一縮,呼噜噜吞進肚裡,吃飽吃脹,飽嗝一打,頓時渾身上下都是力氣,拉架子車、上山扛石頭,五六個小時不吃不喝也不覺得餓。

著名老剪紙藝術(陝西八大怪剪紙資料及剪紙藝術欣賞)2

二、鍋盔像鍋益

相傳在唐代修乾陵時,因服役的軍人工匠人數過多,往往為吃飯而耽誤施工進度,受到懲罰。于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團放進頭盔裡,把頭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餅。現在算起來鍋盔在陝西已有上千年的曆史了。

做鍋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動,要借用木杠來壓揉,然後放在直徑2尺以上的大鍋中慢慢烤制而成。這樣,烙成的鍋盔外脆晨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會變味。鍋盔要數“乾州(今乾縣)鍋盔”好。

著名老剪紙藝術(陝西八大怪剪紙資料及剪紙藝術欣賞)3

三、辣子是道菜

至于說辣子,一般人都以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其實四川人隻是把辣子當成一種調料,而在陝西“沒潑辣子”卻是一道正經八百的菜肴。就連西安城裡家家戶戶前也是挂滿一串串喜人的紅辣椒。

“油潑辣子”看着紅、聞着香、吃着辣,既能用來調面,又能夾馍吃。人們常說“油潑辣子冰冰面吃着燎(好)乍咧!”

著名老剪紙藝術(陝西八大怪剪紙資料及剪紙藝術欣賞)4

四、碗盆難分開

陝西人(老陝)吃飯,喜歡用一種耀州産的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當地人稱為“老碗”。這種老碗甚至比小盆還大,所以往往碗盆難分。

在關中農村,每到吃飯時,村頭、莊前、樹下,男人們就端着大老碗(一碗湯飯外加兩塊馍足有六七兩),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邊吃飯邊啦着話,這就是有名的“老碗會”。

在農村,人們勞動強度大,幹活出力多,吃飯也多,所以出門用老碗盛一下就夠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飯,省了不少麻煩。

著名老剪紙藝術(陝西八大怪剪紙資料及剪紙藝術欣賞)5

五、帕帕頭上戴

以前在反映陝西人生活的“西部片”中,經常看到戴羊肚毛巾、身穿對襟夾襖的老漢及老年婦女頭上都戴着(頂着)一塊黑色或白色的帕帕(手帕)。你如有幸到關中農村,這裡的形,和你在電影裡看到的的一模一樣的。

原來陝西地區盛産棉花,當地人習慣把用棉花織成的手帕戴在頭上,它既可防塵防雨防曬,還可以擦汁擦手和用來包東西,真可謂既經濟又實惠方便。

著名老剪紙藝術(陝西八大怪剪紙資料及剪紙藝術欣賞)6

六、房子半邊蓋

無論是在西安城還是陝西農村,都随處可見“一邊蓋”的房子。何為一邊蓋?一般的房子房頂為人字形,可是陝西的房子卻是人字的一撇。據說因為陝西幹早少雨,所以這一邊蓋的房子能讓珍跺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裡,正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

又因,在近百年來陝西農業發展緩慢,人口卻迅猛增加。農村中原來聚居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面積有限,而人口衆多,住宅緊張,于是便形成了房子“半邊蓋”的曆史。

著名老剪紙藝術(陝西八大怪剪紙資料及剪紙藝術欣賞)7

七、姑娘不對外

據說關中地區土地肥沃,所以極少有人為生存而奔波于他鄉異地。因而有“老不出關(潼關),少不下川(四川)”的諺語,久而久之,不僅男人們不外出遠行,就連姑娘們也不遠嫁他鄉。

著名老剪紙藝術(陝西八大怪剪紙資料及剪紙藝術欣賞)8

八、唱戲吼起來

唱戲,指秦腔。其特點是高昂激越、強烈急促。尤其是花臉的演唱,更是扯開嗓子大聲吼,當地人稱之為“掙破頭”,外地人開玩笑:“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結實,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員身體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觀衆膽子要大,以免吓壞了”。

作者:鹭鸶本文摘自:肉丁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