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中旬,由湖南衛視和TVB聯手打造的音綜《聲生不息》官宣定檔的時候,何炅問了大家一個問題:“什麼是港樂?”
楊千嬅說:“港樂就是直接能夠代表香港的音樂,這個不隻是音符或者旋律而已,而是它能夠在不同的年代記錄香港的文化。”
劉卓輝說:“港樂就是香港的流行音樂!”
郭偉亮:“港樂就是香港音樂人創作的歌或詞或唱的音樂!”
鄭國江:“港樂就是在香港制作的樂曲,是香港音樂人表達他們心聲的媒介和渠道。”
就在一群音樂人正在為這個問題各抒己見的時候,74歲的林子祥語出驚人:“港樂就是我,我就是港樂!”
很多年輕的觀衆一聽此言,頓時“炸毛”了——香港樂壇人才輩出,天王巨星恒河沙數,林子祥憑什麼能代表港樂呢?
那麼,林子祥究竟是名副其實,還是名不副實呢?
個人覺得,林子祥說的是大實話——他就是港樂,港樂就是他!
今天,扒姐就就來和大家聊聊港樂和Lam——林子祥。
相信看完此文後,你會對港樂和林子祥都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和看法。
嘻哈和串燒的“鼻祖”,港樂的“粘合劑”
很多人聊港樂,總喜歡從八九十年代聊,以為港樂隻有三四十年的曆史。
實際上,1843年“牧歌協會”在香港成立之後,真正意義的港樂就已經出現了。
它分為三類:流行音樂、傳統音樂和藝術音樂。
這三類又分出很多小類,其中,流行音樂又分為:歐美流行曲、國語流行曲、粵語流行曲和影視主題曲;傳統音樂又分為:粵曲和粵劇;藝術音樂又分為:管弦樂、民樂和聲樂。
如今我們聊港樂,其實聊的都是香港的流行音樂。
在林子祥出生之前,香港的流行音樂主流是來自上海的“海派時代曲”,代表歌手有龔秋霞、周璇、姚莉、李香蘭、白光等等;而在林子祥出道伊始,來自台灣的“東方歌藝”又雄霸香港樂壇,代表歌手有姚蘇蓉、楊燕、湯蘭花、劉家昌、甄妮、尤雅、鄧麗君、鳳飛飛等等。
本來按照這種發展趨勢,港樂是很難發展起來的,但是香港樂壇卻出現了三個殿堂級人物:羅文、許冠傑和林子祥,他們一起聯手締造了港樂的輝煌。
羅文将港樂與影視結合起來,發揚光大;許冠傑讓粵語歌登堂入室,傳遍大街小巷;而林子祥則是取兩位所長,銜接起了兩個時代!
用林子祥自己的話說,“我是從起點開始唱,将它們銜接起來的!”
林子祥此言非虛!上世紀40年代出生的他,身邊人或是聽海派的“靡靡之音”,或是聽歐美的”迷惘與漂泊”,比如披頭士、貓王、滾石等等。
他中學時就讀于貴族學校,大學後又在美國待了六年,林子祥回香港之時,正值小漁村跻身“亞洲四小龍”之際。這時的羅文和許冠傑等歌手,已經開始為港樂發力了。林子祥撞上了港樂最好的時代,并親生參與和改變了曆史。
1975年,林子祥簽約百代唱片、加入“玉石樂隊”,次年發行首張英文專輯《George Lam Series 1: Lam》,開始在香港樂壇嶄露頭角;1978年,林子祥推出個人第一張粵語專輯《各師各法》,迅速走紅;1980年,林子祥憑借《在水中央》《分分鐘需要你》兩首歌曲獲得“十大中文金曲獎”,封王成功。同時,他的這首《分分鐘需要你》在港人心目中的地位,堪比羅文的《獅子山下》。
1985年,林子祥将20首粵語金曲串聯成《十分十二寸》,華語樂壇第一首串燒歌曲正式誕生了,它比古巨基的《情歌王》早了整整23年!
1986年,林子祥在《阿Lam日記》中唱起了rap,嘗試粵語歌與歐美音樂融合;緊接着,林子祥又将經典名曲《Nothing’s Gonna Stop Us Now》翻唱成《敢愛敢做》,且全部升Key,技驚四座。
除此之外,林子祥還嘗試過小調、藍調、阿卡貝拉、搖滾、民謠、通俗等多種曲風,玩遍了所有的技術。
這樣的歌手不能代表港樂,什麼樣的歌手可以?
1994年,林子祥獲得香港樂壇最高獎項“金針獎”的時候,也不過才47歲。
在他之前,得獎的是徐小鳳、羅文、黃霑與鄭國江;在他之後,則是鄧麗君、譚詠麟、梅豔芳和張國榮。這個香港樂壇的“終身成就獎”一項以嚴苛著稱,前三屆竟然沒有一人能獲得,近年來更是經常空缺,理由是——甯願空着,也不願讓沒實力的歌手拿!
在當年的“金針獎”頒獎典禮上,頒獎嘉賓徐小鳳讓林子祥講兩句,林子祥驕傲地說:“這個也模仿我,那個也模仿我,連小鳳姐也模仿我!”
台下的歌手們,臉紅不已。
港樂不隻是音樂,還是一種文化的創新和傳承
港樂發展到一定程度後,進入了瓶頸期。很多歌手要麼是模仿歐美、日韓,要麼是陷入商業化、影視化的“深坑”中無法自拔。而林子祥,則是做了很大的權衡和取舍。
他也改編、翻唱過很多歌,但幾乎全部都會升Key;他也曾為了迎合市場和樂迷唱很多乏善可陳的作品,但他永遠堅守着一個歌者的原則和底線,肩負着一個歌手的責任和義務——根在香港,背靠祖國,面對世界!
1984年,中英簽署《聯合聲明》确定香港将于1997年回歸祖國。徐克拟拍《黃飛鴻》告訴港人的根在哪裡,黃霑托人在台灣找到古曲《将軍令》的總譜,最終曆時兩個多月将500多拍的戲曲壓縮成《男兒當自強》,徐克和黃霑點名讓林子祥演唱,他們認為别人根本就唱不出那種情感和氣勢。
馬未都聽完之後,不無感慨地說:“後來我聽了無數個人唱的版本,沒有一個能夠,不要說超越他,能夠靠近他都難!”
拳拳愛國之心,天地可鑒。如此充沛的情感,令人振奮!
華東水災、“非典”、“汶川地震”,林子祥和香港衆星一起四處義演募捐;從春晚的舞台到人民大會堂,再到大灣區中秋晚會,林子祥一遍又一遍地唱着《男兒當自強》。
他的須發都白了,但是他的骨頭依舊很硬、身闆依舊很正,嗓音依舊有一股打動人心的力量。
香港的歌手開演唱會,不管是天王巨星,還是年輕歌手,隻要邀請他當嘉賓,他都來者不拒。他是要把港樂的這個堅韌不拔、自立自強、團結友愛的精神,弘揚下去、傳承下去。
1985年,香港“十大金曲”頒獎典禮,林子祥為了提振士氣,和張國榮、譚詠麟、蘇芮現場飙歌,将歌手們的經典曲目串成《十分十二寸》,坐在台下的羅文、許冠傑、梅豔芳和成龍,将手都拍紅了;初出茅廬的張學友和呂方等人,則是一臉崇拜。
2005年,同樣在香港“十大金曲”頒獎典禮的舞台上,林子祥為了鞭策歌手,邀請他們合唱《敢愛敢恨》。陳奕迅唱破音,古巨基的聲音被蓋住;容祖兒拿着話筒不唱,很多歌手甚至不敢接話筒。
這個“驕傲”的樂壇老頭,再次讓“謙虛”的歌手們臉紅!
港樂沒有死,隻是近黃昏2001年,陳奕迅邀請林子祥做自己演唱會的嘉賓,粉絲們覺得陳奕迅太“殘忍”——請一個老人登台,還能唱得動嗎?
結果壓軸登場的林子祥升Key演唱《十二分十二寸》,合唱的陳奕迅面紅耳赤、汗如雨下,E粉不禁感慨:“你大爺依舊還是你大爺啊!”
無獨有偶,張學友開演唱會時邀請林子祥做嘉賓。粉絲們也認為林子祥唱不動了,結果張學友非常嚴肅地告訴觀衆:“隻要林子祥還在,請不要叫我歌神!”
在B站,林子祥和其他歌手同台的場面幾乎都成了“名場面”,滾滾的彈幕告訴你——憑誰問,天王老矣,尚能唱否?
近年來,林子祥和葉倩文将歌唱事業的重心,放在了内地。
兩位花甲老人,一次又一次用音樂征服了觀衆。
這一次夫妻二人雙雙參加音綜《聲生不息》,是因為缺錢嗎?恐怕未必!
林子祥說,“隻要港樂需要我,我就還能唱!”
既然港樂需要74歲的林子祥,那麼說明如今的港樂确實到了青黃不接的地步。
好幾年了,“金針獎”一再停辦,因為實在選不出像樣的歌手。
而林子祥獲得“金針獎”的那一年,“四大天王”悉數入選“十大中文金曲”。
本以為那是港樂輝煌的序幕,哪知竟然成了港樂最後的榮光了呢?
但是港樂還沒有死!隻要林子祥,以及林子祥們還會唱、還能唱,港樂就不會死;隻要“驕傲”的歌手依舊挺起脊梁、“謙虛”的歌手知道臉紅,港樂就不會死!
可想想,林子祥也是74歲的老人了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