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文成公主,可能所有人的腦海中都會浮現出“和親”兩個字,她所代表的一段曆史縮影,一代才女于悲慘命運中的自我救贖名流千古。
小女初長成據《西藏王統記》記載:文成公主出嫁時才16歲,唐太宗時期,彼時她是皇室的列侯之女-李姓。
小小女子琴棋書畫,醫術造紙,無不精通,才高八鬥,志向高遠,不願拘泥于閨房安樂,曾曰:鲲鵬展翅,其餘垂天之雲,起飛扶搖直上九萬裡。
活潑可愛、開朗大方,有現代女孩子獨立自主創新的胸懷,這便為其後來為護衛家國願孤身趕赴吐蕃和親奠定基礎。
五難婚使記松贊幹布幾次派遣使者前往唐都長安求親,被拒。
不久之後,松贊幹布便攜20萬大軍兵臨城下,隻為求娶文成公主。
在松州這個地方差一點發生大規模的戰亂,松贊幹布發現大唐派了大批主力部隊對抗,便意識到危機而退兵。
他向唐太宗道歉,又再次的請求娶公主,這一次唐太宗竟然與前幾次态度截然不同,他答應了松贊幹布的請求。
小編覺得松贊幹布其實是對當時唐都王朝的繁華昌盛心向往之,之所以求娶公主還是想以此為契機,學習到唐王朝的絲綢、造紙,烹饪,珍寶,工技,明鑒,營造,醫方等對其部落發展有莫大的益處的東西。
畢竟公主出嫁肯定會有豐厚無比的嫁妝,是無法用錢财衡量的!
松贊幹布這個人很有政治謀略,從他與尼婆羅的尺尊公主聯姻,搞好了與西邊鄰國的關系,然後又費盡心思轉頭向唐朝求娶公主。
輾轉數月,松贊幹布派遣祿東贊大相使臣再往長安謝罪求親。
唐太宗在鴻胪寺接見了祿東贊使臣,傳世名作步辇圖就是記錄當時的這一盛況。
唐太宗舍不得自己親生女兒,就在宗室裡面挑選了一位冊封公主,出嫁和親。
天有不測風雲,天竺、格薩、大食、霍爾的國王也派了使者求婚,他們均希望迎娶賢惠的公主。
唐太宗很為難,為了公平,就想到了比賽招親的辦法。
首先唐大宗拿出了一顆九曲明珠,讓衆人用柔軟的绫緞穿過九曲明珠。
這顆明珠的孔又細又小,所有人都苦思冥想,抓耳撓腮。
祿東贊利用螞蟻順利地帶着绫緞穿過了九曲明珠。
然後唐大宗把一百匹馬和一百匹馬駒聚集在一起,要求他們分辨出馬的母子關系。
來自草原民族的祿東贊是非常有經驗的,他把馬,馬駒分别關在馬廄,一天一夜不讓人投食喂水,第二天一早打開兩邊馬廄,所有的馬駒各回各家找媽媽吃食,自動歸位,巧妙的解決了這一難題。
而後唐太宗又讓同來求婚的使者每人領一百壇酒,一百隻羊,讓他們在一天的時間裡面喝完酒,吃完肉,還要把羊皮揉好。
大家都先是喝酒吃肉,到最後都是酩酊大醉睡了,忘記了真正的揉羊皮任務。
祿東贊呢,卻不慌不忙,命令一百名騎士排成隊,宰了羊,一邊慢慢地喝酒一邊小口的吃肉一邊揉羊皮,不到一天的時間,酒喝完肉吃完羊皮也揉好了。
最後是讓文成公主和幾百名侍女,一樣穿着,站在一起,讓他們從中間選出文成公主。
祿東贊不是一般人,是松贊幹布的大相他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成功地幫松贊幹布把文成公主求娶回國。
唐太宗便把公主嫁給松贊幹布,并陪了許多禮品嫁妝,讓公主帶到吐蕃去了,這裡的公主就是李姓列侯之女,唐太宗親封她為文成公主,踏上了遠嫁吐蕃和親之路。
文成公主入藏的一生唐太宗在當時剛過完年之後就将文成公主下嫁給了松贊幹布。
唐太宗還為文成公主準備了大量豐厚的嫁妝,其中有一樣格外引人矚目。
文成公主從小崇信佛教,唐太宗陪嫁了一尊銅佛像。
這尊銅佛像可不一般,是一尊宮廷珍藏的12歲釋迦牟尼等身佛像,是印度為了感謝唐朝的援助而贈送給了唐朝。
這尊佛像是曾經釋迦牟尼在世時親自雕刻的,開佛光加持過的,尤為珍貴。
不久之後文成公主一衆人曆經艱難萬險終于到達兩國邊境交界處,松贊幹布和他的下屬一起去迎接文成公主,還以女婿身份拜見了李道宗。然後與公主一起回到邏些(今拉薩)。
松贊幹布為公主築城、修建宮室,當時名為小昭寺,後來才為文成公主加冕、封王後。
前有弘化公主出嫁吐谷渾和親,文成公主想到她的親人弘化公主的一切,不免傷心難過。
然而這一切她無法選擇,一道聖旨從天而降便早就注定了她的一生,身上肩負的責任,兩國邦交,人民安樂,使命重大,不容一絲差錯,再難也不能退卻。
文成公主此時也不過才十幾歲,少女初見松贊幹布,日久相處中情愫漸濃,可是古時候男人都三妻四妾,何況一個部落的首領呢!松贊幹布在求娶文成公主之前就有姬妾。
傳言文成公主初入藏思鄉成疾,贊普日夜不眠待其枕邊,直至病愈。
期間還曾想派人送公主回到她日思夜念的家,奈何其一生都未歸唐。
文化交流
因此次和親,兩邊來往商貿交易不斷,吐蕃的香料等傳入唐,打馬球的技術也被唐朝廣泛地學習,唐太宗非常喜愛打馬球。
文成公主嫁妝頗豐,她帶去的谷物種子和她自身的知識技術等大大提高了遊牧民族吐蕃的安定。
食物中青稞荞麥吐蕃雖然早有種植但因為他們不會管理,産量極低。
在文成公主的打理下,才豐收頗豐,解決了糧食緊張問題。文成公主教會了吐蕃人農業種植技術,耕犁技術,還有雨季時期防汗排澇的重要性。
在文成公主到來之前吐蕃人飲食器皿是非常落後的,她帶來的能工巧匠教會了吐蕃人制作瓷器,餐具器皿,提高了遊牧民族吐蕃的生活質量。
文成公主在唐朝鼎盛時期出嫁,給吐蕃帶去了大唐風,文化知識,先進的生産、司法、軍事制度等。
文成公主還親自參與了小昭寺的修建,使得小昭寺具有濃郁的漢式特色。
聞名于世的布達拉宮,共有1000間宮室,富麗壯觀,氣勢磅礴。
這些壁畫構圖精巧,人物栩栩如生,色彩鮮豔。
小編建議大家有興趣了,疫情過後可以去實地參觀一下,感受奇女子的傳奇一生。
另外文成公主和親時帶來的樂師和音樂典籍也是極大程度地豐富了吐蕃的文化。
文成公主她和親時帶去的文臣幫助整理了吐蕃的原始文獻,記錄下了吐蕃的曆史文化底蘊,産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文成公主愛護藏族同胞,深受當地百姓愛戴,其中文成公主帶去的治病救人的醫術,造紙技術等也是吐蕃曆史、文化、傳承得以記錄保存的至關重要的作用!
文成公主還協助松贊幹布在吐蕃推行了土地制度均田制,統一了度量衡,建立年号等。兩國客商使臣,交流不絕。促進了吐蕃繁榮乃至唐朝的昌盛。
不得不說文成公主的此次和親,是唐太宗有眼光的智慧之舉。
兩邊關系進入穩定期,堪比10萬大軍出師,文成公主出色地完成了這段政治聯姻任務。
然而生活不幸,上天也沒眷顧文成公主這個苦命的女人。
公元650年,松贊幹布早逝。倆人生活在一起的時間僅僅三年不到。
大唐王朝與吐蕃的關系,在文成公主聯絡的基礎上,到達頂峰。
然而盛及必衰,物極必反。文成公主這段犧牲自我的和親之路僅僅維持了二十多年。
随着松贊幹布的逝世,文成公主遠離吐蕃的政治中心之後,不久迎來了終結。
文成公主的愛恨情仇說了這麼多,小編覺得文成公主十分的悲慘,命運多舛。
剛入藏時文成公主不喜歡吐蕃人的赭面習俗,松贊幹布就下令禁止吐蕃人的赭面習俗。
傳聞松贊幹布心裡真正愛的是尼婆羅國的尺尊公主,他還為尺尊公主修建了大昭寺,比文成公主的小昭寺規模更大更宏偉 。
後來金城公主入藏和親聯姻,為了紀念文成公主,把大小昭寺改了過來,歸屬于文成公主,有了現在的布達拉宮。
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幹布九年,其中有六年都不在一起共同生活。這六年期間,尼婆羅的尺尊公主因為先于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幹布,她虐待文成公主,說她先來,她是正室,數月之久不讓人服侍她。
尺尊公主各種為難文成公主,怨恨文成公主分走自己的寵愛。文成公主此時孤立無援。
無奈的文成公主費盡心思才找到與她兩地分居的松贊幹布說明了情況,松贊幹布又回到了文成公主賬内生活了一段時間,化解了文成公主此時的苦難。
文成公主遠嫁異域他鄉,松贊幹布的女人也不少,六位有名分的,還有五位沒有名分的,又能在意她多少呢,再加上吐蕃是新興王朝,松贊幹布内外事務繁忙,征服象雄,出征尼婆羅等都使得他無暇顧及文成公主。
冷暖自知,婚姻不幸。
贊普病逝時年僅34歲,年紀輕輕的公主,大好年華卻喪夫守寡,最重要的是連一個子嗣也不曾留下,沒有依靠。
文成公主黯然神傷,離開羅諧,回了山南地區,悲傷,淚濕衣衫的不眠夜晚,思念父母兄弟親人的不眠夜晚,依靠的丈夫去逝了,文成公主度日如年。
孤苦伶仃31年的和親之路,青春韶華埋沒,在唐朝皇家人物撰寫記錄裡面對文成公主的描述僅有寥寥幾筆。
但是她卻憑借自己堅韌不屈的意志融化千年不滅的冰川,善良,堅定的信念留在吐蕃,為漢藏民族團結譜寫了一首萬古流芳的頌歌。
文成公主的晚年生活贊普死去的十幾年之後,大唐派使臣尚凱再次入番,前往雅隆,奉唐高宗之命請文成公主回長安。
雖然文成公主日思夜念想回到長安,她想着小時候的快樂時光,恍如昨日,不敢相信自己竟真的能再歸故土。
翌日,祿東贊大相請見文成公主,兩人相識日久,當年他就是帶文成公主入藏的人。
然後這個祿東贊私心,不願意公主回去,特别的壞,故意挑起番邦的那些大臣意見,想要阻止文成公主回家,編織謊言,欺騙文成公主,如果回家會對唐番親好有影響,文成公主實在太慘了。
為了徹底解決這件事情,為了兩國人民生活和平,邦交能穩定,文成公主無奈送走了東歸的親人。
幾十年的光陰荏苒,文成公主早已視吐蕃為第二家鄉,黑夜裡年邁的文成公主傷心地彈奏着思鄉曲,回憶與父母親人的種種過往美好淚流不止,屋外的人們舉着長明燈也是潸然淚下。
文成公主義無反顧地獨自留了下來,她留下來一想繼續守護逝去的贊普,贊普曾經也是對她有情有義;二想不能因為自己破壞吐蕃親好。
吐蕃人們感念文成公主恩德,紛紛對其緻以最高的禮儀,自此成為漢藏人民心中永遠的白度母。
公元680年,文成公主不幸病逝,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整整四十年。
她用自己平凡而光輝的一生,與西藏曆史上最偉大的英主松贊幹布一起譜寫了一曲漢藏民族團結的頌歌。
小編為其品格感歎,希望在平行時空裡她能活得自在逍遙快樂,沒有那麼多的負擔,與父母親人一起安享無拘無束。
希望能找一個一心一意愛她,事事以她為先,寵她敬她的夫君,能子孫綿延,承歡膝下。
得失從緣,心無增減,遺世獨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