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發散性思維的優點與缺點

發散性思維的優點與缺點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6 05:21:38
— 壹 —

如果你問一個老師,什麼樣的學生具有“發散性思維”,他的回答一定是會基于如下幾個特點:

  1. 性格活潑,甚至有點多動症的表現
  2. 說話不着邊際、天馬行空,思維活躍
  3. 解決問題的辦法總是多種多樣,不局限于一種辦法

這樣的學生會被認為是“具有發散性思維的學生”。為什麼發散性思維如此重要?因為發散性思維是創造力的基礎,具有這種思維的人,在相同情況下會比普通人想出更多的解決方案,更具有創造能力。

如果我們把普通的思維稱之為“集中性思維”,發散的思維稱之為“發散性思維”。如圖,兩種思維的大腦對比是這樣的:

發散性思維的優點與缺點(都是發散性思維)1

在這張圖中,信息就好比傳入的小球。當把小球歸類後,在集中性思維大腦裡,小球就會在特定的區域中處理,人們擅長利用“經驗 套路”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如果解決方案在這塊特定的區域,那麼問題将會很快的解決。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專業人士他們處理專業問題的能力如此之深呢?就是因為他們的特定區域很發達,裡面存有大量的“經驗 套路”。

但是,效果明顯的事物,弊端也會很明顯。集中性思維的問題在于“把路堵死了”,信息的小球很大概率都隻能在這塊特定的區域活動,如果答案不在這塊區域裡,那麼找到答案是一件太難的事情。

圖中,紅色的線條是小球為了尋找到答案而不斷地嘗試,但是一直在原地打轉,“答案”其實在左下角黑色的部分

而發散性思維不同,如右圖大腦中所展示的那樣,信息的小球可以在大腦中來回穿梭、到處亂竄,有很大的概率會觸碰到正确答案所在的區域。所以正如我們上面所說:

發散性思維是天馬行空。它是一種全局思維。

我們常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就是這個道理。在集中性思維裡,我們存在定勢效應,就是我們常說的“思維定勢”。頭腦裡已經存在了很多的思維定勢,問題出現後,我們很自然地會去在大腦裡搜索解決問題的區域,然後在特定的區域裡再去尋找辦法,也就是

遇到問題——尋找大腦中解決的區塊——在此區塊中尋找解決辦法

發散性思維就是讓我們“跳出思維定勢解決問題”的一種思維。這時為了能夠“主動跳出”,你可能需要出去散散步,可能需要說說話,可能需要看看書,可能需要打打遊戲。總之,目前的“情景”我先放下,來日方長,慢慢解決。

— 貳 —

正如創造正是想法的連接,發散性思維想要得到好的運用,頭腦裡也必須要有這個想法才可以。剛出生的小孩子并不具有“集中思維”,可是更談不上“發散思維”。

發散性思維,是以集中性思維為底色的。

真正的高手,一定先是是某一領域的專家,然後才能成為大家。楊振甯如果沒有在西南聯大期間學到的紮實學術功底,那麼去解決僅靠想就能想出來的方案就非常難。想要成為高手,掌握絕大多數的套路和抽象的思維概念是必由之路,這樣才能“反套路”,才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1才有-1,沒有1,便沒有-1。

為什麼我們的小孩很難具有發散思維?

這是學校教育的屬性決定的。想想看,一個三四歲的小孩,他們觀察的世界其實和大人是不一樣的,因為小孩的思維是發散的,有限的想法很容易産生新的連接,很多大人會很不理解這種思維方式,大人們的思維方式是固定的,是一種固話的解決方案思路。

學校的教育,就是最大化“集中性思維”,降低“發散性思維”。追求答案的完美、追求解題思路的正确性,這些都是在将孩子原本發散的思維“集中起來”。要競争,就要高精尖,在學習的領域突破對手,站到頂端。

學校教育錯了嗎?不,就像剛才說的

有1才有-1,沒有1便沒有-1

學校教育是在給未來的發散性思維打基礎,是一種基本功,同時也相當容易考核,誰優秀誰不優秀,确定一個正确的标準很容易區分開來。但問題是,學校一直強調“集中性思維”,經常在正确答案、固定套路之間打轉,便失去了“發散性思維”的火花。

發散性思維,僅靠學校的教育是不夠的,要憑借自己的主動實踐!

— 叁 —

數學家張益唐說:好的靈感離不開長期思考的積澱。真正的高手,他不僅僅是一個發散性思維的高手,同時也一定是集中性思維的高手。

創新的想法的前提,是大腦中先有大量的集中性想法作儲備。當想法多了起來後,大腦便自動會在各個想法之間建立連接,也許,在某時某刻,突然的一個連接就能把問題解決了。大腦,需要時間思考。

我們經常聽到某些作家、劇作家、畫家突然之間有了一個非常奇妙的想法,然後大獲成功。但在想法之前,他們在做什麼呢?洗澡、看電視、散步、聊天……總之很少做與工作相關的事情。但是在此之前,他們已經花了大量的時間進行了“集中式的思考”。

《算數之心·怎樣在數學和工程出色》作者奧克利說:我們在從事創造型工作的時候,應該交替使用集中思維和發散思維。集中思考一段時間後就去做點别的,把問題交給潛意識一段時間。整個思考過程就好像是用磚頭砌牆。集中式思維是讓各種新想法新概念、各種套路在大腦中生根發芽,形成磚頭。而發散性思維則是用水泥把磚頭連接在一起。隻有水泥沒有磚頭,隻有磚頭沒有水泥,都不行。

主動的發散思維,就是主動的“不思考”

想問題想到頭破血流都想不出的時候,放下去做點别的事情,然後再來想;遇到事情不知道找誰的時候,坐下和别人聊聊天,再解決。所以發散性思維其實就是給大腦時間建立新連接的過程。

在《刻意練習》這本書裡講到,想要練成某件事情,要有“有間隔的重複”。這一小段“間隔期”對大腦非常重要,這是讓思維在潛意識裡醞釀的過程,也是内化的過程。我們經常說“平台期”,就是大腦在後台忙着建立新連接,正在重新組合的過程。

精進技能,需要時間間隔

萬維鋼老師在講解“集中思維”和“發散思維”中用到了一個非常棒的比喻:

人有兩種“工作記憶”,一種是“短期工作記憶”,一種是“長期工作記憶”。所謂學習,就是把進入大腦的短期工作記憶的内容強化吸收,寫進長期工作記憶之中的過程。所謂創新,就是把長期工作記憶中相關的内容調出來,放在短期工作記憶裡跟新信息形成配合的過程。集中思維,就是在此時此刻的短期工作記憶裡強化這個新信息。而發散思維,就是短期工作記憶和長期工作記憶之間的通道。

在《李翔知識内參》中,講到了如何在日常生活裡鍛煉發散性思維,這裡有幾種解決方案:

  1. 在日常的生活裡,想象一下某個日常用品有沒有特殊的用途?
  2. 每天想10個新想法,慢慢養成習慣;
  3. 在閱讀書籍的過程中,學會“講道理地怼人”,作者的想法一定是對的嗎,有沒有反例?

還有,深入思考問題後,好好睡一覺!

你有沒有想反駁的?寫在評論區把!能夠據理力争,也是一種進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