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整點科普
對于人類來說,近親結婚會受到道德的譴責和法律的約束,因為所生育的後代畸形概率特别高。
但并非所有的物種都禁止近親結婚,相反,人類還會極力促成某些動物“回交”,即讓孩子不斷與父母之一進行結合,這是近親結婚的一種特殊方式。
其中,最典型的動物就是狗,當然,動物并不具備這樣的智商和主觀能動性,很多時候都是人類為了謀取利益而采取手段使狗“回交”。
那麼,人類為什麼要讓狗“回交”呢?成年後的狗難道認不出自己的父母嗎?狗“回交”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呢?
遺傳學之父孟德爾在1865年的豌豆實驗中發現了基因遺傳的分離和自由組合定律,也揭開了近親繁殖後代缺陷的奧秘。
每個生命個體都攜帶一定數量的緻病性隐性基因(Rr),并具有家族遺傳的特性:遺傳自上一代,也可能傳給後代。
在随機結合的情況下,這種緻病性隐性基因可能會被淡化稀釋,所生育的後代出現畸形的概率也會下降;
但是,當兩個有親緣關系的人結合時,在基因一樣的情況下,按照遺傳分離定律,遺傳到同樣的緻病基因概率增大,同時形成緻病性基因的隐性純合子(rr),表現出畸形、缺陷或者壽命變短的性狀,甚至會帶來種族滅絕的危機,這也是近親繁殖最大的危害。
研究顯示,狒狒近親繁殖的後代生命力會降低40%,山雀近親繁殖的後代死亡率比正常後代高出71%,蜜蜂近親繁殖後的生命力和抗病能力均大幅下降。
根據自由組合定律,正常基因(RR)組合的概率也會增大,在缺少外來基因的融合下會更純更穩定,這是良好的一面。
當然,變得越來越好或者越來越壞,都隻是概率的問題,而這也是人們讓狗進行“回交”的主要原因。
“回交”是生物學上的一種繁殖手段,利用基因自由組合定律,既保證了基因遺傳,又有幾率保證物種的純度,所以很多人會讓狗進行“回交”,既能夠滿足心理需求,又能夠從中謀取暴利。
工業化之前,狗是人類最忠誠的夥伴之一,能夠看家護院,甚至還能幫忙打獵,那時候的狗戰鬥力很強。
進入工業化時代後,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不再需要狗去打獵,更不需要狗充當“警衛員”;随着人們審美水平的提高和異化,狗也越來越“寵物化”。
對于上流人士來說,狗相當于裝飾品,狗的品種越純,越漂亮溫順,帶出去就越有面子,狗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主人的社會地位以及品味。
而孟德爾關于基因自由組合規律的發現,推動了狗的“回交”。
人們為了保證狗的血統純正以及外形更加突出,就讓狗和自己的父母或子代結合,由此衍生出來的後代,血統會更加純正,假如失敗,便再一次進行回交,直到生出令人滿意的後代。
簡而言之,狗“回交”并非主動行為,而是人類為了利益和私信而采取的育種方式,人們利用這個方法創造了大衆喜歡的狗,進行售賣或者表演,狗成為一種純賺錢的工具。
令人疑惑的是,禁止近親繁殖不隻是人類既定的法則,動物的規則中一般也存在這樣的規則,因為許多近親繁殖的野生動物大部分都已經滅絕了,所以大部分都會避開。
獅子成年後需要離開自己的父母重新組建新的家庭,即使找不到配偶,也甯願孤獨終老,絕不會和父母“回交”。
狗為什麼會突破了這個法則呢?成年後的狗難道認不出自己的父母嗎?難道狗父母也認不出自己的孩子?
對此,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心理學院PeterHepper博士進行了一項實驗,将一些比較聰明又年幼的狗與母親分開飼養,在進行了玩具狗狗與母犬,親生母犬與隔壁母犬的實驗後,發現狗狗即使1歲後也能夠認出自己的母親。
76%的狗在成年後,即使中間經曆了多年分離,也能夠通過聞氣味的方式來分辨兄弟姐妹以及父母。
但是,經常和父母一起生活的狗,出現“回交”的概率也更高,主要是因為小狗對父母的依賴性和信任性,而父母對孩子具有高度的包容和接納。
而且,狗常年和人類生活,被限制在一定的空間範圍内,沒有辦法像獅子一樣自由地尋找配偶。
狗的世界裡沒有人類所說的道德或倫理,有的是繁衍後代的本能,所以在不受人力的幹涉下,狗出現“回交”的現象也是非常正常的。
但是,狗“回交”所造成的傷害也是無法避免的。
人類近親繁殖最大的弊端是造成畸形和缺陷,以及基因單一性,狗也不列外。
“回交”生出來的狗幼崽大部分是寵物狗,體質普遍比較差,經常生病,與中華田園犬形成鮮明對比。
有些狗幼崽會出現兩條尾巴、面部畸形等不正常的性狀,看起來就像怪物,也因此被淘汰。
對于純種犬來說,美貌和純正血統的背後,是一身的遺傳病,而這些大部分都是人類為了牟取暴利而施加在狗身上的行為。
正所謂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少追求純種,狗狗也能少受折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