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深圳是北還是南

深圳是北還是南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18:31:02

深圳是北還是南(深圳的東與)1

深圳是北還是南(深圳的東與)2

深圳未來發展的方向,

究竟往西還是往東?

在這座城市的輿論場中,

是一個經常被讨論的話題。

深圳是北還是南(深圳的東與)3

千鈞将一羽,輕重在平衡。

放眼全國,數年間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區域一體化蓄勢發力,多個發展極齊頭并進,區域協調發展規模效應更加凸顯。

聚焦深圳,以“東進、西協、南聯、北拓、中優”戰略為抓手,一個又一個區域發展新引擎組團“出道”。深圳都市圈互動頻繁,廣深雙子城“比翼雙飛”,深圳對珠江西岸城市的輻射引領作用更加凸顯,粵港澳大灣區“兄弟”們正在攜手“出圈”。

深圳是北還是南(深圳的東與)4

出 道

81.4公裡,是深圳東西之間的狹長跨度。

向西,一灣相連的寶安和前海,前海石與“灣區之光”摩天輪隔水相望,構成一道濱海風景線。

往東,深圳第一高峰梧桐山,與香港新界山脈相連、溪水相通,俯瞰廣闊的東部腹地。

山海之間,幾代深圳人用四十年将改革“試驗田”種出了經濟“高産田”,财富、産業和技術在這裡聚集,城市随之逐漸壯大。

深圳是北還是南(深圳的東與)5

“你去關内還是關外?”2010年深圳經濟特區正式擴容以前,一條深圳版的“胡煥庸線”,讓原特區内外分隔成了明顯的二元結構。

與此同時,在一線城市中面積最小的深圳,面臨着城市高速發展和土地緊缺的矛盾。

在有限的土地上精耕細作,近幾年來,深圳深入實施“東進、西協、南聯、北拓、中優”發展戰略,從原特區内外的“二元”結構,進階到特區一體化之後的全域協同新格局,走出了愈發從容堅定的區域協調發展步伐。

深圳各區也逐漸演化出不同的分工和定位:

同獲“中國天然氧吧”、坐擁碧海青山的鹽田和大鵬是這座城市的“顔值擔當”;

工業大區寶安、龍崗、龍華是實體經濟和重點産業的“實力擔當”;

已布局生物醫藥等戰略新興産業和科學重器的坪山、光明,轄區面積最大的深汕特别合作區,是有望成為後起之秀的“潛力擔當”;

經濟實力領先、基礎設施完善、人居環境優美的羅湖、福田和南山,則是城區綜合實力領先的“全能擔當”。

深圳是北還是南(深圳的東與)6

坪山生物醫藥産業基地

發揮比較優勢、深化區域分工合作,推動産業協同發展是互利共赢的關鍵。

“這裡将成為南山的一個全新‘小鎮’,打造‘南山總部+深汕基地’的先進制造産業高地。”去年,南山和深汕特别合作區簽訂框架協議,雙方共建2平方公裡高新産業園。

一個是廣東經濟第一區,經濟動能強勁、科技創新發達,愈發面臨産業空間緊張的難題;一個是“飛地經濟”示範,在深圳市中心120公裡外“再造新城”,亟需資金、項目的動能注入。

這次跨越120公裡的“牽手”,是深圳區域協同互動尋求産業突圍的印證。未來,時速350公裡的深汕高鐵将把這兩座跨越深圳東西的城區緊密相連。

深圳是北還是南(深圳的東與)7

圖為深汕高鐵站效果圖

今年春節,深圳一條全長4公裡的“紅飄帶”火了。大年初一當天,光明虹橋公園就已接待7.5萬人次,成為深圳春節“頂流”景區之一。

光明成為人氣聚集地,背後折射的是軌道交通壓縮市區時空距離、緊密區域互動聯系的重要作用。

2020年8月,深圳地鐵6号線将地處深莞邊界的光明帶入地鐵時代。昔日被視為“遠親”的光明,如今已是與福田實現半小時直達的“近鄰”。

目光向東,毗鄰惠州的坪山,在地鐵14、16号線建成通車後,未來到福田隻需約45分鐘。一改昔日城市邊緣形象,如今的坪山正以新興城區形象在生物醫藥産業領域嶄露頭角。

交通提級提速,不僅将加速重塑城市經濟地理版圖,還将帶動人才資源流動和公共服務一體化。

保障區域民生事業發展均等普惠,是區域協同發展的基本要求。如今,優質教育資源在深圳全市更大範圍“流動”起來。

深圳是北還是南(深圳的東與)8

深圳外國語學校

深圳外國語學校寶安學校,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深汕學校,深圳中學坪山創新學校......來自羅湖、福田、南山的名校正進駐多個城市副中心,将有望帶動片區教育配套再升級,引領區域實力邁上新台階。

特區走過40年,邁向雙區建設和深圳綜合改革試點新征程,在很多人看來,深圳正迎來“出道”的高光時刻。

深圳各區不僅正加快形成新的區域經濟增長極,更在積極“組團”産業共建、交通互聯、資源共享,組建最強“深圳隊”,合力在全國乃至全球城市競争中突圍。

出 圈

11區組團“出道”之外,還有更大的時代命題等着深圳: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積極投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牢固樹立全國全省“一盤棋”理念,和兄弟城市攜手“出圈”。

4月2日,深圳、惠州、東莞三市市長齊聚深圳,召開深圳都市圈城際鐵路建設指揮部第一次工作會議。軌道上的大灣區加速駛來,将讓深圳更加内通外暢、筋骨舒展。

廣州、深圳“雙城聯動、比翼雙飛”邁入更深層次。2020年10月兩地相關部門簽署了科技創新、基礎設施、營商環境、自貿區等領域一攬子合作協議。目前,來自廣州、深圳共120名中青年幹部正在一起開展為期四個月的培訓學習,共謀雙區發展。

一個倒“ V ”字型的入海口将珠江口分隔為東西兩岸,目前在建的深中通道建成後,将構建珠三角“A”字形交通骨架的“關鍵一橫”。深圳的發展活力,将有望在中山、江門、珠海等城市經濟腹地上得以釋放。

......

深圳是北還是南(深圳的東與)9

建設中的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

幾年來,深圳大力實施“内優外聯”戰略:

向東連接廣東省沿海經濟帶東翼及東南沿海地區,向西連接沿海經濟帶西翼及西南地區,向南連接港澳,向北連接北部生态發展區及中南地區,全面加強交通、産業、平台、民生等各方面聯動合作。

全面加強交通、産業、平台、民生等各方面聯動合作,深圳進一步提升城市發展能級,更好發揮輻射引領作用,當好“發動機”和“動力源”,攜手共繪新時代區域協調發展新畫卷。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引擎,深圳制定實施了三年行動方案,提出舉全市之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共建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在科技創新、基礎設施聯通、深港澳合作、重大平台建設等方面發揮好核心引擎作用,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澎湃動力。

深圳是北還是南(深圳的東與)10

西麗湖國際科教城等戰略工程将成為推動南山未來發展的引擎。資料圖

在具體部署上,提出包括積極推動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加快建設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光明科學城、西麗湖國際科教城等平台載體,一體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加快重大平台建設,精心制定全面深化前海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和新一輪前海總體發展規劃等一系列舉措。

此外,深圳不斷積極融入全省“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以深汕特别合作區為例,經過幾番體制變遷後,2018年12月16日正式挂牌,納入深圳市“10 1”區管理體系,成了深圳的一個區。

從臨時性、援助性的合作體制變化為長效性、可持續的管理體制,從過去的直接給錢給物到合作建立産業園區,再到合作建設一座城市,為區域協調發展探出一條新路。

深圳提出,将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堅持規劃先行、創新體制機制,聚焦産業,把合作區規劃好建設好發展好,更好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深圳是北還是南(深圳的東與)11

内容來源:南方+客戶端

作者:張光岩 劉越亞 等

來源: 深圳發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