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趙亞夫職業農民

趙亞夫職業農民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2 20:06:59

來源:【交彙點新聞客戶端】

編者按: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即日起,交彙點新聞客戶端把全國時代楷模趙亞夫做志願者的鎮江句容市天王鎮戴莊村作為年輕記者踐行“四力”的聯系點,講述趙亞夫和他的農民朋友們的故事,記錄村裡的四季農時、生物多樣性農業,書寫鄉村振興、共同富裕這篇時代大文章。

“2004年,我愛人看中一件羽絨服,就28塊錢,買不起。”彭玉和說。

“2005年,他貸款跟我種有機桃,家裡人都反對。那時候,村民們誤以為我是賣種子或搞傳銷的。”趙亞夫說。

“老婆抱着孩子回了娘家,說我掙不到1萬塊就别去找她。”彭玉和說。

“結果那一年他掙了7萬塊錢。”趙亞夫說。

“2006年桃樹不結果,趙老周末冒着雨來幫我。”彭玉和說。

“回來路上跌了一跤,嘴破了,腳也崴了。”趙亞夫說。

“他是我們的恩人,我希望他活到100歲。”彭玉和眼裡泛起了淚光。

趙亞夫職業農民(趙亞夫和他的農民朋友們)1

10月29日,“2022江蘇·句容農民豐收節”在戴莊村白沙自然村舉行,記者聽全國“時代楷模”、黨的二十大代表趙亞夫和他幫助過的農民彭玉分别講了同一個故事,由此可見趙亞夫和他的農民朋友們多年的感情有多深。

又到一年豐收季,遍地金黃稻谷香。豐收節是趙亞夫參加黨的二十大會議後,從北京返回後參與的第一個活動。豐收節的主角是越光稻,2004年趙亞夫将這一原産日本的水稻品種帶到了戴莊村。

趙亞夫職業農民(趙亞夫和他的農民朋友們)2

“一般水稻需要大量使用農藥和化肥,産量上去了,但效益變低了,更重要的是生态被破壞了,會造成惡性循環。”說到水稻,81歲的趙亞夫變得神采奕奕,有說不完的話,“越光稻生長期短、病蟲害輕、需肥量少,甚至可以做到完全不使用農藥和化肥。”

看到記者采訪,村民杜中志湊上來,全村最早跟着趙亞夫種越光稻的就是他。他說:“當年大家覺得趙老是個怪人,跑到村裡來勸大家種這種那,沒人聽他的。我在農科所給他打過工,相信他的水平和為人,我成功了,村民們就都跟着幹了,趙老是我們全村的恩人。”

越光稻産量低,但品質好、單價高,從2010年起戴莊村家家戶戶種上了越光稻,大面積稻田已經10多年不用農藥化肥,“現在每畝效益有6000塊錢,是原來常規種植的四五倍。”趙亞夫說。

趙亞夫把戴莊村正在做的稱作“生物多樣性農業”,即強調培育生物多樣性,保護、修複、改善農業生态系統。10多年來,當地引進了30多種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新物種、新品種,改善了農業生态系統。看起來這是一個普通山村,村外有連片的田地和果園,村裡有成片的小樓和汽車,但是在人們肉眼看不到的地方,貓頭鷹、老鷹和猕猴等消失多年的野生動物回來了,水稻田内的小動物達到了驚人的130多種,比鄰近村高出6倍多。

趙亞夫職業農民(趙亞夫和他的農民朋友們)3

同樣多起來的還有農民收入。種有機水稻、水蜜桃、草莓、葡萄……提高了土地收益,戴莊村有機農業合作社社員戶年均淨收入15萬元,與當地城鎮居民相近,而在趙亞夫剛到戴莊村推廣農技的2002年,那裡窮得被稱為“光棍村”,年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不到鎮江市平均水平的1/4。

“這些年,戴莊走對了兩條路。一條是辦好合作社,走共同富裕道路;一條是研究推廣生物多樣性農業技術,走綠色發展道路。”趙亞夫這樣總結。“戴莊經驗”曾被省政府三次發文在全省推廣,成為江蘇丘陵山區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典型。

當得知要用他的名字命名一個專欄,準備叫“趙亞夫和他的朋友”時,他先是有點不好意思,然後表情突然嚴肅起來,一本正經地說:“農民朋友,應該叫我的農民朋友,‘農民’兩個字千萬不能忘。”在趙老心中,“農民”一詞時刻在心,重若千鈞,他始終行走在農村大地上,為農民朋友實現共同富裕而勞心勞力。

趙亞夫職業農民(趙亞夫和他的農民朋友們)4

而趙亞夫的精神,也在戴莊村傳揚開。被他幫助過的彭玉和把學會的種植技術不留餘力地傳授給其他村民。臨别時,這個樸實的漢子對記者說:“你們有親戚朋友要種桃,我可以全程指導,包管學會。”

新華日報·交彙點記者 呂鑫 高甯 張潔茹 文/圖

編輯: 劉豔元

本文來自【交彙點新聞客戶端】,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