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花千骨》的開播踹開了劇集業的流量大門。自此之後,資本開始了瘋狂投資、買 IP 、拍古裝,不論是神話劇、仙俠劇、宮鬥劇、武俠劇還有所謂的古偶劇,輪番在各大視頻網站上播出。但注入了資本、為迎合大衆口味而生的古裝劇真的是我們需要的嗎?
古偶仙俠當道,畫風已在悄然間發生轉變,越來越多的劇作開始出現了巧合的雷同。
沒有了曆史的考究,架空了故事的背景,開始 “自由發揮”。“ 服化道” 的體現被忽視;背景雖然宏偉秀麗卻失了韻味;濾鏡開始追求所謂的高級氛圍感而變得暗沉;人物變成了統一的冷白色調,造型更是整齊劃一……
在如今的古裝劇中,女演員們是簡單到敷衍的中分半紮發加頭冠,是高度現代化的妝面,是各種成套的素色紗裙,着實沒有特色可言。
而男演員們的造型,是标配般的龍須劉海,是異常統一的白色素衣,是濃重的眉毛與唇色……看多了也難免審美疲勞。
不難理解,簡單保守的妝造最安全,但提高了效率是一回事兒,不代表着國風是千篇一律或是可以不被尊重。
前些時間,廣電總局回應了關于造型倭風的話題:古裝劇不得随意化用模仿外國風格樣式。有心者一定會發現,文化錯用在當下的古裝劇中有些過分的明目張膽。
影視劇是可以直觀輸出中國文化、宣揚東方美學的渠道之一,劇中的服化道、禮儀、背景、台詞、音樂統統都在講述一段故事。而如今此類影視作品被吐槽的幾率更高,甚至出現了原則性、真實性的錯誤,何談古風國韻?
意外走紅的漢服女孩“四月晨晨”
即便是娛樂影視劇的範疇下,“曆史不容篡改” 的教條依舊受用,不應嘩衆取寵,更不應錯不自知。
在上個世紀 8、90 年代到 10 年左右,大部分古裝劇都是根據四大名著、古典、神話小說改編,比如《西遊記》《紅樓夢》《聊齋》《封神榜》,包括後來的《仙劍奇俠傳》《甄嬛傳》等等。
有大框架為前提,立意構思巧妙,劇情過硬,編劇們把台詞處理得通俗易懂的同時又不失古韻,再加之服化道都非常用心還原度極高。不敢說完美,但能做到完善的都能成為經典。
《紅樓夢》薛寶钗 王熙鳳 林黛玉 賈寶玉
早期的造型多取自戲曲、傳統審美,在選角上凸顯中國人的特色。在貼合演員的基礎上,妝容服飾可以說為角色量身訂做,色彩也是以明豔為主。
進入到 21 世紀,劇作行業達到了鼎盛,出一部火一部,并且那時候是靠角色來為人熟知,而不單單是靠流量。
這時期人物造型開始了變化,不止色彩明豔,還有各種各樣的發飾和服飾,既符合劇情,人物形象鮮明有記憶點又不失精緻。
以《甄嬛傳》為例,背後的服裝造型設計師陳同勳說:“後宮佳麗三千,如何體現出不同人身份、性格和特征,如何在整體上看起來和諧一體,有很大的難度。而在一場戲裡,顔色系統經常要有包括幾千種色塊,劇中更用了大量以前古裝劇沒用過的面料,韓國紗、日本紗和國内的真絲绡,每場戲還會做大色譜,一套衣服可能遠看是紅色,但下擺、袖口、鑲邊,所有細小的花的顔色都要搭配,每一個人物,每一套衣服都是一個系統。”
《甄嬛傳》裡并沒有出現過的造型
最終,整部戲單是飾品就做了 350 多套,服裝則多達 800 多套,其中為女主角孫俪量身訂造的服裝多達 48 套。
這還隻是服化道的部分,還有進組前的培訓,反複考證的劇情,台詞以及幕後的剪輯和配音,缺一不可。
所以,這也是《甄嬛傳》在距離首播十餘年後的今天依舊有着大批粉絲和不斷上漲的播放量原因——好的作品會經過精雕細琢,自然也經得起反複推敲。
當然了,如今古裝劇市場依然有爆款存在,說明還是有很多堅守真實和創新的人在努力做着改變。隻是這樣的數量逐年減少,甚至快成了稀缺。
更多時候,是資本為了迎合大衆口味,以最快的速度産出作品,質量難以保證,甚至為了流量,動用一些根本不專業、不适合的人出演,并且打着“氛圍感”來進行營銷,影響了大衆對國風的判斷。而在受到日韓和西方的審美影響之後,也演化出了多種風格元素甚至直接效仿,從而丢掉本土文化,實在談不上有敬畏心。
《君九齡》
《逢君正當時》
縱然,我們無法左右資本的選擇,但在這個以輿論定風向的時代,隻要堅定的尊重史實并且用心完善每個作品,自然會得到觀衆們的支持。同時,還能起到宣傳國風的效果,最終收獲的不止是利,更多的是益。
從某種層面上來說,古裝劇是傳達曆史文化、故事最為容易讓大衆接受的方式之一。在滾滾向前的二十一世紀裡,讓更多的年輕一代去了解最真實的古風國韻,是這個行業在娛樂背後的使命。
我們并不是要刻意延續舊時代,隻是希望不管怎樣變化都能去挖掘真實的美或者在本土文化的基礎上去創新,而不丢失分寸。
幕後膨友
監制|卡卡/甘甘
主編|捷倫
撰文|成成
編輯|even
設計|朋朋
更多膨脹
膨友你好
四十多度的天,你們怎麼“橄”的?
膨友說
有些人,二十來歲就沒了欲望
膨來仙島
試試帶着偏見玩飛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