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是由春秋大裂變來的,在這之前夏商周這段曆史君主統治人民的主要靠的是神權,而發展到春秋戰國時期都靠武力稱霸,也被稱為血與火的時代“多不義戰”
春秋到戰國的标志是,韓趙魏三家分晉及幾年後的田陳篡齊為戰國的開始。
同時形成了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這七大強國。
這個時期最先通過改革走向強國的就是魏國的魏文侯。
魏文侯在位50年,禮賢下士,國家有很多人才,呂氏春秋裡記載:“魏文侯師蔔子夏,友田子方,禮段幹木,國治身逸”形容的就是魏文侯對待有賢才人的态度。
因為魏文侯善用人才,很多有能力的人紛紛從其他的國家來到魏國,“養士”也是從魏國開始的。魏國當時也是戰國時期開啟“百家争鳴”的國家,賢人彙集。
如魏成子也是魏文候的弟弟,領俸祿。(當時魏國已經取消了王族生下來便有封地的舊制)翟璜、吳起(法家變法)、李克(師從子夏)、西門豹、樂陽(樂毅的祖先)因為魏文侯善用這些人使得魏國的内政清明,國策得當。
在軍事方面也有了突出的發展:
向西擴張領土,其中奪取了秦國武城的地方,也是通往函谷關的要地,并且開始修建長城。
到了魏武侯時期,開始向東擴張,在那時的農耕時代,平原是風水寶地。
但是魏武侯時期,軍事上有一定的發展,但是在内政治理上,開始走下坡路,很多人才流失,吳起和商鞅都離開魏國。
在戰争上三晉内部開始出現了矛盾,在剛平之戰,趙國先下手把衛國的剛平想要滅了,魏武侯氣不平,聯合齊國伐趙,趙又聯合楚國伐魏,三晉内部的矛盾出現為後面齊國強大滅魏找到了機會。
另外還有一件事兒也使得魏國差點滅國,魏武侯死後沒立太子, 魏武侯的兒子魏惠王和公仲緩争權。這時韓國聯合趙國,想要滅魏,并且已經控制住了争權的兩人,但後來因韓趙内部出現矛盾,趙國撤兵,這次争權失敗,魏惠王繼位結束。
魏惠王把都城遷到今天的開封就是當時的大梁,所以曆史上也稱魏為大梁,也稱魏惠王為梁惠王。目的是為了向東發展,這個想法倒是也不錯,但是這時候的魏國已無人才為國内的内政支撐,可以說是智小而謀大,遷都加速了魏國的滅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