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我的一位朋友有3個孩子,他呢?
孩子在他面前就是跟他一樣,繃着臉,
他說什麼,孩子就做什麼。
然後孩子在他們的媽媽面前就是嬉皮笑臉。
但是,他對孩子的情況一點也不了解。
孩子,也不敢跟他說自己的學習情況。
孩子哪怕成績考砸了也會跟他們的媽媽說,
然後說自己下次會努力。
這種在日常中應該是很常見到的例子。
代溝來源于一直的不溝通。
因為不溝通,所以産生代溝。
一、那麼經常不跟孩子溝通的家長和孩子的關系會是怎麼樣的呢?
XX,你趕緊給我起床,要遲到了。
XX,你現在就給我去寫作業,再不寫作業我就打你。
XX,你趕緊給我關電視,你再看下去就怎樣怎樣。
XX,你現在給我回家,還在這幹嘛?
XX,你立馬,立刻,馬上……
我想這是最常見的表達方式。
家長不想與孩子溝通,直接用命令的口吻,讓孩子做某事,或者不要做某事。
長此以往,彼此的關系應該隻會更差。
誰也不理解誰,誰也不體諒誰。
家長想要孩子體諒一下自己,而家長卻沒有先體諒孩子,
覺得孩子是應該體諒自己的。
孩子想要家長體諒一下自己,卻一直得不到家長的體諒,
就一直也無法體諒家長。
這形成了一個死循環。
教育的“以身作則”,講的就是先行後說。
先用自己的行為告訴孩子,再用自己的嘴巴告訴孩子。
不跟孩子的溝通的家長,
經常是以嘴巴告訴孩子,
并沒有用行動告訴孩子。
我突然想起一個梗:
“你什麼意思啊?”
“我沒意思”
“現在就沒有意思!”
“你到底什麼意思?”
“我沒有什麼意思。”
“你不說我怎麼知道你是什麼意思?”
“懂我就不用說了,說出來就沒有意思了。”
家長和孩子不經常溝通,就會經常出現上面的這種情形。
不跟孩子溝通怎麼可能知道孩子到底是什麼意思?
二、經常與孩子溝通的家長跟孩子的關系會是什麼樣的?
1、孩子樂于向家長傾訴
兩個人之所以成為好友,皆因為經常溝通,有溝通才有了解對方。
家長經常跟孩子溝通,那麼孩子就自然也會樂于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告訴家長。
如今天班級上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情。
如我今天跟誰交了朋友。
如今天我闖了什麼禍。
家長想知道孩子在學校發生了什麼事情,
那麼跟孩子溝通就知道了。
2、親子和睦,有利于孩子學習
盡管孩子的學習一直是靠自己的,
家長不管,孩子自己也是能學習的,也有可能學得很好。
如果,家長有幫助孩子,我相信,孩子的學習可以學得更好。
而孩子要家長的幫助,首先也是建立在彼此雙方關系和睦。
3、不會的知識會第一時間問家長
常常與孩子溝通,家長除了能跟孩子關系好,
還能清楚的知道孩子的學習情況。
有溝通,孩子不會怕家長,
自己遇到的難題也會找家長幫忙解決。
為什麼?
因為孩子信任家長,相信家長可以幫自己。
知道孩子哪些知識不會,那麼家長也就可以針對孩子的學習情況進行有效的輔導,這樣對孩子的學習幫助也大大提高了效率。
三、溝通對培養親密關系很重要
用嚴格管理的方式教育孩子,這樣的孩子在學習方面可能會特别出色,但是孩子可能會疏遠父母。雖然,做父母的不指望孩子能夠成為人中龍鳳,但是孩子不親近父母顯然是我們不想看到的。
如果孩子很優秀,但是不親近父母,那麼父母的教育同樣可以說是失敗的。看到朋友圈有家長說,看來我們家的學渣是來報恩的,同時配上孩子做飯或者打掃衛生的視頻。這時候,我看到了一個暖心的孩子,一個體貼父母的孩子,一個其樂融融的家庭。
溝通不僅僅限于談話,也可以是一起做一件事情,比如做家務,比如做飯,再比如看同一本書。
溝通的方式要多樣化,如果是早出晚歸的父母,沒有跟孩子有共同的時間,可以采用寫小紙條的方式。
四、引導孩子溝通
家裡那個最乖的孩子,有時默默地承受了太多太多,這主要體現在家裡有多個孩子的情況下。之前一直沒有講過這點。
如果孩子表現得很懂事,什麼也不用家長操心。這樣的孩子需不需要溝通呢?
懂事的孩子,學習不用家長操心,那需要關注的是什麼呢?
首先就是孩子的人際關系,如果孩子有幾個好朋友,可以一起玩,一起學習,人際關系肯定沒有問題,就是小朋友要互相送點禮物的,你也可以幫忙出出主意。 如果孩子沒有玩得好的朋友,那就要注意一下了,不用很刻意,主要平時注意一下就行了。看看孩子到底怎麼了,跟同學有什麼矛盾啊?家長可以幫忙出出主意。
其次就是孩子的身體,如果孩子有點超重或者過于瘦弱,又或者視力比較差等等原因,要讓孩子接受自己,告訴孩子處理問題的方法,這裡就不做具體的展開。孩子從很小開始就會很關注自己長得高不高,長得好不好看,那麼家長就要引導孩子不用太注重自己的外貌,隻要身體健康,衛生整潔就足夠了。總之,家長做好榜樣就對了,這是無形的溝通。
最後,平等是溝通的基礎。隻有當家長和孩子處于一個平等的位置,才有可能跟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如果家長能夠跟孩子像朋友一樣相處,那這樣就是很成功的親子關系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