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馮道為什麼能做到元老

馮道為什麼能做到元老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6 17:10:04

馮道為什麼能做到元老?□陸玄同中國古代的政壇常青樹不少,但在“萬裡江山萬裡塵,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環境裡,尤其是“五代十國”這樣的亂世裡,能做到曆四朝十代君王而不倒,也算是個傳奇了,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馮道為什麼能做到元老?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馮道為什麼能做到元老(亂世不倒翁)1

馮道為什麼能做到元老

□陸玄同

中國古代的政壇常青樹不少,但在“萬裡江山萬裡塵,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環境裡,尤其是“五代十國”這樣的亂世裡,能做到曆四朝十代君王而不倒,也算是個傳奇了。

馮道生于亂世,其時唐末僖宗的中和二年(882),帝國正遭受黃巢起義的荼毒。死後周世宗的顯德元年(954),此時,距

馮道仕途起步于幽州,在時任節度使劉仁恭、劉守光父子麾下效力,頗有骨氣志向,當劉守光準備自稱大燕皇帝時,馮道因犯言直谏被打入大牢。從此開始了他随遇而安的生涯。在後唐莊宗、明宗、闵帝、末帝,後晉高祖、出帝,後漢高祖、隐帝,後周太祖、世宗朝擔任宰輔,若算上燕與契丹,馮道便是曆六朝而事十二主了。

他雖無鐵骨铮铮,卻也柔順,寬以待人。這或許是他能夠穩坐“十朝元老”的原因所在。他被人所稱道的,是其守父喪期間,因當地當年收成不好,他便将剩餘的俸祿全部赈濟鄉民,自己居住在茅草棚中,對官吏所贈财物,也分毫

在那個人吃人的年代,寬厚讓他少了許多傾軋。他不貪财也不好色,後唐明宗稱其為“真士大夫也”。再者,由于五代輪番登場的惡帝王,都是軍人出身,少文化,而馮道但詩詞歌賦樣樣精通,頗具文名,正好能補上武人主政上文治的不足。

觀其在五代所造所為,算是一個具有儒家傳統美德之人。《新五代史》中,論及馮道向君主積極诤谏的事例有三處,在《舊五代史》與《冊府元龜》中,其诤谏的事例分别有九處和七處之多,可見其并非一個谄媚君上之人。

不管是定鼎中原的後唐明宗、後晉高祖、後周太祖、世宗,還是遼國契丹主,都對他禮遇有加,尤其在他病逝後,世宗還為他辍朝三日,贈尚書令,追封瀛王,谥文愍。這也足以看出時人對他的空前贊譽。

北宋初期,馮道也頗為時人稱贊,第一任宰相範質稱贊馮道為“厚德稽古,宏才偉量,雖朝代遷貿,人無間言,屹若巨山,不可轉也”;同時期宰相王溥更是效仿馮道的《長樂老自叙》而做《自問詩》,以此明志。宋初三先生之一的石介,也以“五代大壞,瀛王救之”來稱贊馮道。

他的惡名幾乎源于後世。及至宋太宗即位後大規模地科舉取士,新的士大夫群體崛起,儒學複興思潮席卷,高名節、尚廉恥的士風彌漫,這就注定了馮道這個頻繁易主的宰相不再符合政治需要,更不符合當時風氣。

範仲淹以士林領袖的身份斥責馮道的貪戀無道,歐陽修緊跟其後,批評馮道為“其可謂無廉恥者矣”,司馬光更甚,不僅全面否定了馮道,還認為其所行善事是無足輕重的瑣事。等到南宋曆經靖康之恥後,“傾巧亂人,謀身賣國”“亂臣賊子”“惟君賣國作功臣”的極端評價,算是将馮道釘在恥辱柱上,永世不得翻身了。

當然,評價一個人,有其特定的曆史環境。後世評說也脫不了當時的環境,或推崇,或鞭撻,因時因地而異,很難形成一個相對客觀的評價。馮道能以“不倒翁”在這個血腥殘暴的年代,高居廟堂,實非不易,畢竟活着已經是命運的眷顧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