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天津的老城區一分為六,那一定要從發源地開始說起,縱觀曆史天津的老城區,好像一直沒有被代替,至今都是人流繁華之地。
河東區(中心為大直沽):天津的發源地之一。元代海運漕糧在今河東區大直沽接運,成為南糧北運的終點。現今的河東區在明代直隸屬靜海縣。
1902年,今京山鐵路以西、十五經路以北淪為俄國租界;津塘路以西、大直沽七号路以北淪為比國租界。
1924年,我國收回俄租界後改名特别三區;1931年收回比租界後改名特别四區。1939年,原特别三區和四區合并為特别三區。後改稱第十二區、後又改為新五區。1952年将境内四、五區合并稱第四區。
1956年天津市區由以序數排列行政區劃改為以地名命名,因位于海河東岸,更名為河東區。1966年河東區改稱東風區,1968年恢複原名。1985年,東郊區、河北區各劃出一部分并入河東區。
不同于河東區的紅橋區:因大紅橋而得名,區内三岔河口是天津發源地之一。明永樂初年,因其為風水寶地,便将其當作天子渡口,永樂二年,因此在天津設衛。大紅橋始建于清光緒十三年。
1928年屬天津特别市,大部分地區屬第二、第三、第四警區所轄。1930年改天津特别市為天津市。
1949年以南運河為界,分屬天津市八區和九區。1952年八、九兩區合并,統稱八區。同年将天津縣的三元村和北辛莊劃入其中。
1955年以前界内子牙河上有大紅橋而更名為紅橋區。1958年将城廂區的侯家後、大胡同兩個街道劃入。1966年紅橋區改稱紅衛區,1968年恢複舊名更為紅橋。
然而在紅橋區最出名的不是區内任何一個景點,而是處于與河北區交界線的“永樂橋——天津之眼”,可以說頗有意味。
兩者雖都是發源地,但其各自作用意義卻完全不同,河東區現在是接連濱海新區的前沿地帶,更是文化經濟東移的戰略轉折要地;紅橋區區内誕生了很多第一,是一處榮譽之地,至今都未曾落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