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提到"移民三雄",大家會想到薩爾曼·拉什迪、維·蘇·奈保爾和石黑一雄。随着2021年10月7日2021諾貝爾文學獎公布後,新晉諾獎得主、坦桑尼亞裔英國移民作家阿蔔杜勒拉紮克·格爾納(Abdulrazak Gurnah)也将引起文學界的廣泛關注。
阿蔔杜勒拉紮克·格爾納是一名非洲裔英國移民作家,也是當今著名的後殖民作家和文學評論家之一,他結合自身經曆,以非洲人的視角書寫殖民曆史,其作品聚焦于身份認同、社會破碎、種族沖突、性别壓迫等主題,獲得了國外學界的廣泛關注。
目前,阿蔔杜勒拉紮克·格爾納的作品尚未被國内出版社單獨引進出版,隻有譯林出版社曾出版的《非洲短篇小說選集》中,曾收錄過他的短篇作品《囚籠》。
在我國,研究這位坦桑尼亞裔英國移民作家的研究者也較少,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的張峰,安徽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的姜雪珊、孫妮是為數不多的幾位研究者。
姜雪珊、孫妮兩位學者曾對阿蔔杜勒拉紮克·格爾納的生平有過系統的研究。在《國内外阿蔔杜勒拉紮克·格爾納研究述評與展望》一文中,這樣介紹阿蔔杜勒拉紮克·格爾納的創作背景:1948年,格爾納出生于非洲東海岸的桑給巴爾島,母語是斯瓦西裡語,20歲前往英國求學,現任教于英國的肯特大學,并擔任英國著名文學期刊《旅行者(Wasafiri)》的副主編。
“格爾納結合自身經曆,創作了一系列以殖民前後的東非和英國為背景的作品,聚焦于身份認同、社會破碎、種族沖突、性别壓迫及曆史書寫等主題。格爾納作品中的人物大多會創造一種新身份來适應新的社會環境,卻仍舊深陷于現實生活和過去經曆的糾葛之中,力求尋找一種平衡感。”姜雪珊、孫妮寫道。
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張峰老師曾對阿蔔杜勒拉紮克·格爾納的著作有過系統而深入的研究。在張峰發表的《遊走在中心和邊緣》文章中,介紹了阿蔔杜勒拉紮克·格爾納的寫作經曆:早期,格爾納的前三部小說——《離别的記憶》(1987)、《朝聖者之路》(1988)、《多蒂》(1990)從不同的叙事視角記錄了移民在英國的經曆,探讨了遷移到新的地理和社會環境對人物身份帶來的影響;90年代至今,阿蔔杜勒拉紮克·格爾納作品《天堂》(1994)、《令人羨慕的甯靜》(1996)、《在海邊》(2001)、《抛棄》(2005)、《最後的禮物》(2011)也都是圍繞非洲移民在歐洲的生活展開。
“總的來說,格爾納的小說主要講述了非洲移民的故事,深入解析了他們面對當代社會普遍存在的殖民和種族主義餘孽時的痛苦與迷惘,用異化的人物性格映射了當代英國社會的脆弱一面。”張峰寫道。
文|北青-北京頭條記者 張知依
監制|高杉
來源: 北京青年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