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親人去世孩子有什麼該做的

親人去世孩子有什麼該做的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2 06:33:22

死亡雖是終點,但人生的意義卻不會因此湮滅;死亡雖是宿命,但看待死亡的視角卻可以讓人們獲得拯救。

——歐文·亞隆,《直視驕陽》

一、人們會用痛哭來釋放自己悲傷的情緒。

這段時間,因為發生疫情,很多人被确診為新冠肺炎,因治療無效而離開了這個世界。昨天,在武漢漢口殡儀館外,領取骨灰的親屬們排起了長隊。這些家屬都沉浸在巨大的悲傷中,在這些家庭中,很多孩子還很小,就沒有了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這讓他們感到非常難過。

不久前,蘇州一位35歲的民警位洪明因連續加班辦理口罩詐騙案件,突然暈倒在地,後搶救無效犧牲。在送别的路上,女兒抱住爸爸的遺照說:“爸爸,我們回家了。”這句話,讓所有人心碎。我昨晚再次看了這個視頻,眼淚忍不住掉下來。

親人去世孩子有什麼該做的(孩子的親人去世)1

領骨灰的人排起了長隊。

人生無常,很多人都會遭遇到生命中讓人感到痛苦和悲傷的事。如:身體的疼痛、饑餓、寒冷、疾病、與親人分離等等。在心理學中寫到:痛苦是人們生理狀況不适的原型反應,是基本情緒之一。悲傷則是痛苦的發展和延伸。有專家認為,這是同一種情緒的兩種表現形式。

當人們感到悲傷時,通常會用哭泣來表達自己的情感。6年前,我的父親因為一場疾病奪走了生命,全家都陷入到了悲痛中。母親哭到把淚哭幹。我的孩子那時還小,她從目睹外公整天在醫院裡打針、吃藥、承受痛苦,到一下就離開了人世,在心理上很難接受,也哭了很久。當人們忍受不了一種痛苦時,就會用痛哭來釋放自己悲傷的情緒。痛哭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讓痛苦得到緩解。

親人去世孩子有什麼該做的(孩子的親人去世)2

人們會用痛哭來釋放自己悲傷的情緒。

二、過度悲傷會給人帶來很大的傷害。

有些事情讓人們無法接受,人們很容易陷入到巨大的悲傷中去。特别是失去了親人,對一個人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打擊。孩子可能會沉默幾個月都不願說話,情緒會非常低落。突發的悲痛還可能導緻家人猝死。

過度的悲痛對人的身體是十分有害的。有的孩子在失去了父親或母親後,會長時間處于無助和孤獨的狀态,會導緻身體功能和神經功能被削弱和失調,使人患精神性疾病,如:抑郁症。還可能患心血管、消化疾病等等。

在《情緒心理學》中寫到:當一個人失去了親人和重要資源,這會使他們的心理産生丢失感。丢失感的意義是當孩子長期與這位親人生活在一起時,他們之間就充予着感情。當這個親人所扮演的角色突然消失了,就意味着角色與滲透的感情被割裂,與心理上的角色也被割裂了。這就是心理上的丢失。在這種情況下,人的身體會處于一個很危險的狀态。

所以我們會看到,有的孩子在失去了親人後,不願說話、不想吃東西、做事情沒有動力、不想去學校、上課時注意力會分散,經常忘事等等。每天心裡想着都是親人,不願與他人交往。人們有悲傷的情緒是正常的,但是時間不能太長,否則的話會嚴重影響正常的生活。成人在自己悲傷的同時,還要關注孩子的情緒。

親人去世孩子有什麼該做的(孩子的親人去世)3

過度悲傷會給孩子的身體帶來傷害。

三、如何幫助孩子走出悲傷的情緒。

當家裡有親人去世時,父母自己也是非常難過的。但是父母要注意到孩子在整個事件中的感受和心理承受能力,并幫助他們安然度過這場“情感危機”。

1.父母要把真實的感受告訴孩子。

父母在失去親人後,自己也會哭。在孩子面前,父母不需要掩藏自己的表情和感受,要把自己真實的感受告訴孩子。年齡小的孩子,當看到媽媽突然哭的時候,會問媽媽你怎麼了?如果父母不告訴孩子真實的感受,敷衍孩子說沒事,孩子會感到媽媽的表情和做法是表裡不一緻的。孩子是能感受到父母的心情的,隻是不知道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他們以為是自己不聽話讓媽媽傷心了。

年齡大點的孩子,他們會理解親人的離開會給父母帶來怎樣的痛苦。如果是孩子的父親不在了,媽媽可以告訴孩子:

“爸爸離開了我們,我很想你爸爸,媽媽現在非常難過,但是過段時間,我會好起來的。”

“寶貝,謝謝你關心媽媽!媽媽想爸爸了,我想安靜一會,你一個人玩一下好嗎?過一段時間,我就好了。”

告訴孩子真實的心理感受,并且也讓孩子知道自己過段時間會好的,這樣就不會讓孩子感到過于擔憂,也不會亂猜測原因。在孩子需要媽媽的時候,媽媽要先照顧好自己,讓自己的感覺好起來,這樣才能照顧好孩子。媽媽不是超人,媽媽也有需要休息和情緒調節的時候。

所以,當孩子看到父母哭時,最好是把真實的感受告訴他們。

親人去世孩子有什麼該做的(孩子的親人去世)4

父母要把真實的感受告訴孩子。

2.父母要努力從悲痛中擺脫出來,讓孩子看到自己積極面對生活的一面。

如果父母一味沉溺在自己的傷痛裡,而忽視了孩子的感受,那麼孩子就會變得很消極自閉。因此,父母在自己感到悲傷的時候,也要努力讓自己從中擺脫出來。要考慮到孩子的情緒。

1】從親朋好友那裡尋求安慰。

母親可以從親戚朋友那裡尋找安慰。把内心的痛苦向他們訴說,以此得到他人的安慰與理解。這樣可以讓自己的情緒不再過于強烈。人們在訴說完後自己的不幸後,會感到心情好了很多。

以前我的母親就是這樣,我們做兒女的會經常陪她。另外,她還會給我的阿姨打電話,或和她們一起散散步、聊聊天,把自己的一些經曆和生活的難處告訴她們。大家也都能理解她的心情,都會陪她聊很久,慢慢母親的情緒才好了起來。

人們在這個社會中都會與他人建立連結,從好朋友那裡可以尋找到一絲慰籍,這會讓一個人感受到溫暖。有時和朋友說一說,心情頓時就好了很多。

親人去世孩子有什麼該做的(孩子的親人去世)5

父母要先從悲痛中擺脫出來。

2】要陪伴孩子,安慰孩子。

成人要多陪伴孩子,安慰孩子,減少孩子的痛苦。

在四川抗洪救災時,民警李科在轉移人民群衆的過程中,不幸于被洪水沖走失蹤,最後犧牲了。

在他的告别儀式現場,李科4歲的兒子望着靜靜地躺在靈柩裡的爸爸,不停地大聲呼喊着“爸爸、爸爸,爸爸、爸爸……”孩子的外婆一邊抽泣着、一邊緊緊的抱着孩子對他說:“爸爸太累了,讓他好生休息一下……”在看到孩子如此悲痛的喊“爸爸”的時候,外婆告訴孩子,爸爸在睡覺。這句話,沒有讓孩子感到爸爸徹底離開了自己,能減少孩子的痛苦。

成人在安慰孩子時,還要傾聽孩子的感受,可以問問孩子:

“你現在是感到很難過嗎?”

“爸爸不在了,媽媽也感到很難過,以後家裡所有人都會照顧好你的。”

“媽媽就在你的身邊。”

“爸爸在另外一個世界,他會看着我們的。”

親人去世孩子有什麼該做的(孩子的親人去世)6

家人安慰孩子:“爸爸累了,讓他休息一下。”

3.幫助孩子表達情緒,用樂觀的态度去面對。

當孩子回憶一些事情時,媽媽要耐心的傾聽。并且讓孩子看到自己會積極地面對未來的生活态度,給孩子安全感。孩子也能從媽媽的堅強中,學會用樂觀的态度去對待任何事情。如果孩子不想說任何話,父母隻需要靜靜地陪着他就好了。

美國心理協會出版了一本生命教育繪本,叫《永遠愛你》。這本繪本能夠引導孩子表達情緒、理解生命的意義。

繪本中寫到:

外婆去世了,我們很傷心。外婆的身體再也不能動了。玩具不動了,可以裝上新的電池。

可外婆呢?我們再也見不到外婆。再也不能跟外婆說話。

可是我們還能看外婆的照片。可以講外婆的故事,我們還可以愛着外婆。而她也一直深深愛着我們。無論何時何地,愛是永遠。

這本繪本告訴孩子,雖然我們再也看不到親人了,但是我們還有他的照片,還可以把親人的故事講出來,寫下來。我們對親人的愛是永遠的。

親人去世孩子有什麼該做的(孩子的親人去世)7

《永遠愛你》

3.鼓勵孩子用寫信的方式來表達對親人的感情。

在疫情期間,孩子們都呆在家裡,不能與自己的好夥伴面對面的進行交流。孩子的情緒調控能力又較差,如果長期缺乏這些同伴的支持,内心的不良情緒是很難得到釋放的。

因此,媽媽可以用多種形式去緩解孩子的痛苦。比如:鼓勵孩子給失去的親人寫信,在信裡孩子可以說一說與親人之間美好的往事,表達自己的想念之情,還可以說說自己的理想,進行自我安慰,幫助孩子向過去告别。

有一位6歲的孩子,在爸爸去世後給爸爸寫了很多信。其中有一封信寫到:“爸爸您好!爸爸我好想您呀!您在天堂那邊過的好嗎?我長大了,我會聽媽媽的話。我和媽媽都想您。您的兒子芋涵要好好學習,争取考上好的大學。請爸爸放心。請爸爸在天堂看着我吧。此緻,敬上。兒子芋涵。2018年1月11日寫。”

孩子媽媽說:孩子的父親因腦瘤離世,因孩子太小,不知道如何向孩子解釋,于是就母“騙”孩子說“爸爸去了很遠的地方”。孩子通過寫信的方式,把自己想說的話全都寫出來了,這能減少他的情緒壓力。

親人去世孩子有什麼該做的(孩子的親人去世)8

孩子用寫信的方式來表達對爸爸的愛。

4.與孩子談死亡教育。

很多父母因為孩子年齡小,而不願意和孩子談死亡教育。但是,父母要讓孩子了解什麼是“死亡”。要開誠布公的與孩子一起談論死亡。

美國作家謝利.卡根寫了一本書,叫《死亡哲學》。這是耶魯大學第一公開課。在這本書中寫到:正視死亡,才能真正擁抱生命。我們每個人都會死亡。這是必然的。這是死亡的普遍性。

1】孩子對死亡認知的三個階段。

有的孩子不知道什麼是死亡,他們以為死了後還會再活過來。就象動畫片中的一些戰士一樣,有着無盡的生命能量,而不知道生命隻有一次。當孩子知道每個人的生命都隻有一次時,他們才會認真對待自己的行為。

兒童心理學家M. Nagy研究發現, 3~10 歲的孩子對死亡的認知,存在3個階段:

第一階段:認為死亡隻是短暫的分離,死去的東西還會回來。

第二階段:認為有些人,比如英雄、幸運的人,是不會死的。

第三階段:認為死亡不可避免,它是生命中必然的過程。

親人去世孩子有什麼該做的(孩子的親人去世)9

《死亡哲學》

2】教育孩子要珍愛生命。

我們現在看到,很多孩子稍有一點不如意就去跳樓,讓父母傷心欲絕。在疫情期間,有人出門不戴口罩,有人在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到處跑,不愛惜自己的身體。孩子要如何去珍愛自己的生活呢?

  • 在疫情之下,要講衛生、勤洗手、戴口罩、鍛煉身體。
  • 出門要遵守交通規則、不做危險的事情,要保護好自己。
  • 與他人發生矛盾後,不要發生肢體沖突,盡量平和的解決。還可以打電話給父母或報警。
  • 要多看到生活的美好的一面,熱愛生活。

在《情緒急救》中寫到: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遇到一些讓人悲傷痛苦的事情。父母要給孩子準備一個情緒急救箱,在這個箱子裡要給孩子準備個性化的“藥品”,幫助孩子從不良情緒中走出來。雖然人們都會面對各種喪失、失敗和悲痛,并且持續遭受其心理傷害,但是傷口的嚴重程度不同。幫助孩子正确認識死亡,會讓孩子更加珍愛生命。

親人去世孩子有什麼該做的(孩子的親人去世)10

孩子要珍愛生命。

我是雨後山林靜,一位正面管教家長/學校講師、鼓勵咨詢師、國家高級家庭教育講師/指導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緻力于家庭教育,感謝您的關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