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飛草長、春光明媚,2022年的清明節小長假如期而至。
宅家補覺、自制美食、親友聚會、外出踏青、賞花留影......
相信大家都用自己的方式開啟了或悠閑惬意、或精彩紛呈的假期生活。
合家出遊,踏青賞春
清明節與端午、中秋、春節并稱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在漫長的曆史沉澱中,孕育出自己獨特的節慶形式和文化韻味。
掃墓祭祖和郊遊踏青,是清明節最具代表性的兩大禮俗。
掃墓祭祖過去并不是清明節的傳統習俗
但你知道嗎?古時的清明節,主要是合家出遊、聚餐踏青、賞花放風筝的日子,其中并沒有如今掃墓祭祖、悼念逝去親人的内容。
這是怎麼回事呢?
讓我們一起翻開萬年曆,找到清明節的前一天,你會發現默默存在一個早已被大部分人淡忘的節日名稱——寒食節。
清明節前一天,就是寒食節
寒食節曾是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誕生于春秋時期,至今已有2600多年。
寒食節的來曆,據說源自晉文公燒死介子推的典故。
介子推輔佐晉文公上位後,功成身退隐居山中,不肯再相見。晉文公本是好意,想報答這位心腹愛将的多年輔佐之功,于是下令放火燒山,逼其與自己相見,沒想到竟然将執拗的介子推活活燒死。
事後,晉文公悔恨不已,下令全國上下在介子推祭日這天禁火寒食,寄托哀思。
介子推與母親被大火燒死在山中
經過數百年的推廣傳播,到唐朝時,寒食節已經是全國性的法定節日。禁火、寒食、祭掃,也成為寒食節的标準習俗。
一首關于寒食節的古詩名篇
宋朝以後,科技愈發進步,火已經成為一種可以高度掌控的生活生産工具,人們對火的敬畏大大降低。因此禁火防風的傳統習俗逐漸被大家淡化。
再加上吃冷飯冷菜對健康的不利影響、以及對人們食物多樣性的桎梏,導緻寒食節逐漸隻剩下掃墓祭祖這一個核心習俗。
當一個傳統節日的種種習俗開始給人們帶來不便時,它的消亡也就順理成章了。
清明節繼承了寒食節的祭掃習俗
于是,明清兩朝之後,賞花踏青、合家出遊的清明節,重要性漸漸上升,并逐步融合繼承了寒食節的文化遺産,演變為現在人們熟知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
當然,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寒食節,也為我們留下了很多彌足珍貴的文化傳統和民族記憶。比如掃墓祭祖、緬懷先烈的傳統,青團、馓子、寒食粥等美食。
明天就是寒食節,作為喜歡傳統文化的你,不應該對這個曾經輝煌的節日毫無所知。
青團、馓子、寒食粥
點擊關注頭條号“鴻福長壽”,教你做個積極健康的老年人,讓我們一起學而長壽之!
(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作者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