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承包30年林地被征用補償費歸誰

承包30年林地被征用補償費歸誰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3 02:05:10

  近日,有當事人線上咨詢凱諾律師說,自家承包的村裡的林地還有22年才到期,但是今年被征收了,可是不知道有哪些補償...還有的當事人咨詢說,自家房屋後面種植的樹木被征收了,但是并沒有拿到任何的補償,他們的這種行為是否合法?

  根據《土地管理法》等相關的法律規定,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對土地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給予補償。也就是說,因公共利益的需要,确需要征收土地的,可以征收農村集體土地上的林地、耕地、草地等,但需要給予補償。那麼,林地被征收後,被征收人可以獲得哪些補償呢?種植的樹木補償又歸誰呢?

承包30年林地被征用補償費歸誰(集體土地上的林地)1

  在了解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林地。所謂的林地是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劃确定的用于發展林業的土地。包括郁閉度0.2以上的喬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燒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等。

  而林地又屬于農用地,根據新《土地管理法》第四條的規定,國家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規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為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嚴格限制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控制建設用地總量,對耕地實行特殊保護。

  前款所稱農用地是指直接用于農業生産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農田水利用地、養殖水面等。

  一般而言,征收林地、林木的仍然需要按照《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規規定的程序進行或對被征收人進行補償安置。根據《森林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為了生态保護、基礎設施建設等公共利益的需要,确需征收、征用林地、林木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土地管理法》中就補償這塊是如何規定的。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條,征收土地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保障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

  征收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并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

  征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标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制定公布區片綜合地價确定。制定區片綜合地價應當綜合考慮土地原用途、土地資源條件、土地産值、土地區位、土地供求關系、人口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并至少每三年調整或者重新公布一次。

  征收農用地以外的其他土地、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的補償标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從上述的法律法規中我們可以看到,不管征收的是林地還是耕地,甚至是永久基本農田,都需要給予被征收人補償,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雖然說法律上明确規定要給予公平補償,但是并沒有針對耕地、林木做出具體的補償标準,而且還需要大家知道的是,林地雖然屬于農用地,可終究林地是林地,耕地是耕地,所以征收林地的補償與征收耕地的補償,一般也需要區分對待,不能直接套用。

  而關于耕地、林地具體的補償标準,從上述的法律法規上也看到,需要地方根據實際情況來制定。也就是,每個地方對征收林地和耕地的補償标準都不盡相同,而且不同種類的樹木,其補償标準也是不一樣的。

  所以,如果廣大被征收人對相關部門制定的林地、林木的補償标準不滿意,那麼在看到補償安置方案後可以向有關部門提出自己的意見,或是就補償标準雙方再次進行協商,如果協商不成,被征收人可以委托評估機構進行評估,或是采取法律措施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另外,凱諾律師還需要額外提醒大家的是,一般自己種植的林木,其權益都歸個人所有,且遇到征收後,補償也是直接歸個人的。實踐中,如果村委會以各種理由要回這項補償那則是不合理的。

  根據《森林法》中的規定,農村居民在房前屋後、自留地、自留山種植的林木,歸個人所有。城鎮居民在自有房屋的庭院内種植的林木,歸個人所有。

  集體或者個人承包國家所有和集體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荒灘營造的林木,歸承包的集體或者個人所有;合同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

  總之,凱諾律師最後再次強調大家,征收林地和林木的,仍然需要給予被征收人補償,如果不予補償便強行占用土地,其行為就違反了土地管理法中的規定,作為被征收人,可以針對該違法行為向上一級有關部門申請查處,或是直接采取法律措施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