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管走到哪一步,總得找點樂子,想一點辦法。是的,美食就是我找的樂子,想的辦法!小談食刻和你一起認真對待吃下的食物!
導讀:
天氣越來越熱,讓人感覺已經步入了夏天。那今年的立夏節氣是在什麼時候呢?農曆的四月初五就是立夏,随着谷雨節氣的遠去,也正式步入了夏天的第一個節氣立夏,它表示夏天的開始,古人認為“立,始建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這裡的“假”,就是大的意思,“假大”指的是植物拔節長大,進入快速生長期。
植物進入生長期,也是人們最繁忙的一個階段,而此時人體消耗的能量也比較大,尤其是體力消耗,所以民間就流傳着非常多的食俗,目的就是希望家裡的頂梁柱,能夠身體健康,筋骨強壯,這樣家裡的農作物就會得到打理,接下來的收成,也會越來越好。老人講:“立夏要食3樣做3事” ,分别指啥?我們接下來就一起看看。
食3樣,撐腰糕、強身飯、腳骨筍
立夏蛋
在我老家,每到立夏都會準備一些立夏蛋,這個蛋不單單是雞蛋,它還包括了鴨蛋以及鵝蛋,這些蛋是提前經過腌制的,尤其是鹹鴨蛋,是家家戶戶都會煮着吃的,民間一直就有“立夏吃隻蛋,石闆會踏爛”。鹹鴨蛋不僅營養豐富還可以增加食欲,是立夏必吃的美食之一。
做法:取出家裡提前腌制好的鹹鴨蛋,一般腌制2個月以上,鍋中放入适量的清水,直接把它放進去開始煮,大概15分鐘左右,放涼就可以吃了。
強身飯
強身飯其實也叫蠶豆飯,立夏是吃蠶豆的好時機,也是嘗新的季節,蠶豆作為時令食物,蛋白質含量豐富。本身立夏一到,就是農忙的開始,此時需要足夠強壯的體魄,才能勝任繁重的體力勞動,四月人們喜歡把蠶豆飯,說成是強身飯,寓意人們吃完身體強壯。
做法:新鮮的蠶豆取出來,此時還需要搭配家裡的臘肉,需要把臘肉沖洗幹淨切成末,然後把它和蠶豆以及糯米一起放進鍋中去蒸,蒸的時候一般還會放點醬油之類的,來調節一下味道,讓它的口感更加軟糯,同時吃起來也不會那麼膩。
腳骨筍
中國人自古就講究“以形補形”,腳骨筍指的就是野山筍,此時的筍子已經進入了強壯期,把它拔回家以後,做的時候拍一下,再切成段,這樣就如同腳骨,老人說這樣吃起來,能起到“健腳骨”的效果,所以就一直把這筍子做的菜,叫吃腳骨筍。
做法:筍子去殼以後,把它進行簡單的焯水,焯水好以後,拍扁切成段,鍋中放入植物油,放入蒜喜歡吃辣的來點辣椒,然後放入筍子大火爆炒,來點香醋,放入鹽加入生抽,最後來點雞粉就可以直接出鍋了。
做3事,适當午睡、戒怒戒躁、增酸減苦
适當午睡,進入立夏節氣,天氣會開始炎熱,這個時候晝漸長夜漸短,此時睡眠方面也應相對“晚睡”“早起”,但是中午應該注意睡好“子午覺”,這樣可以保證精神飽滿,而且也便于體力腦力勞動,從而也能使工作效率更高。
戒怒戒躁
天氣熱了以後,人們會莫名地感覺到煩躁不安,所以這個時候特别要注意情緒的調節,做到戒怒戒躁,心平氣和,尤其不要大喜大怒,影響心情,平時大家在家的話,可以種種花,釣釣魚,或者是看看書,聽下音樂,也能讓内心平和。
增酸減苦
不同的季節,飲食的變化巨大,春天少酸多甘,到了立夏時節,就應該變成增酸減苦,因為此時自然界的變化是陽氣漸長、陰氣漸弱,相對人體髒腑來說,是肝氣漸弱,心氣漸強。所以我們在飲食上要增酸減苦,補腎助肝,調養胃氣。多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為佳。
【食刻說】
四月初五是立夏,老傳統别丢,立夏要食3樣做3事,提前了解下。這些都寄托着人們美好的寓意,同時做3事,也是從天氣變化中,總結的經驗。這些俗語名諺,流傳下來還是有一定道理的,朋友們,你們覺得呢?
【本文由“小談食刻”原創,未經許可不得删改、盜用,侵權必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