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寶寶的每坨便便背後,都有一個故事
文 | 軒軒媽
在寶寶會表達自己之前,家長通常不知道怎麼了解他的健康狀況,他一哭就慌了手腳。
其實,家長有一個“好幫手”,它能反映寶寶的身體狀況,比如有沒有生病、最近吃得好不好、消化怎麼樣,它就是寶寶的便便。了解了它,就相當于掌握了寶寶身體狀況的“一手資料”。我們先從下面的表格中來了解,寶寶什麼樣的便便屬于正常的,什麼樣的屬于不正常的。
下面我們來具體說說寶寶各種類型的便便。
1、母乳喂養的寶寶:金黃色軟膏狀便便
顔色:黃色或金黃色,還有可能帶點綠色。
性狀:呈膏狀,比較軟,常常不成形。
氣味:有微微的臭味,但不同于寶寶出生頭幾天拉的胎便氣味。
次數:新生兒,即28天以内的寶寶,便便次數比較多,一天2~5次,甚至7~8次。
1~3個月,吃母乳的寶寶每天大約拉3次便便,有些寶寶在每次吃奶都會排便,也有一些寶寶好幾天才拉一次便便,家長不要擔心,隻要他拉出來的便便不稀也不幹硬,就是正常的。
2、奶粉喂養的寶寶:棕黃色硬膏狀便便
顔色:棕黃色,也可以帶點綠色。
性狀:呈膏狀,有點硬,比較幹燥、粗糙,量較少。
氣味:比母乳喂養的寶寶更臭一些。
次數:比母乳喂養的寶寶少,一般來說每天1~2次。
3、混合喂養的寶寶:淡黃色軟膏狀便便
顔色:淡黃色,顔色介于母乳喂養和奶粉喂養寶寶便便的顔色之間。
形狀:軟膏狀,比母乳喂養的便便稍成形些。
氣味:比母乳喂養的寶寶稍臭些,但不如奶粉喂養的寶寶臭。
次數:一般情況下,每天2~3次。
1、白色小顆粒的便便
寶寶的便便有時會出現一些白色的小顆粒,俗稱“奶瓣”。
這是由于剛出生的寶寶胃腸道功能發育不完全,還不能把奶裡的蛋白質完全消化,而形成的一種乳凝塊。
家長不用太擔心,随着寶寶慢慢長大,消化能力增強之後,這種白色顆粒會逐漸消失。
但如果最近奶瓣突然顯著增多,提示寶寶有消化功能紊亂,可能是飲食不當造成的,也可能是腸道疾病造成的,最好去醫院化驗大便。
2、綠色便
綠色是便便常見的顔色之一,吃母乳和吃奶粉的寶寶都可以拉帶綠色的便便。由于母乳寶寶和奶粉寶寶腸道裡的細菌種類不同,所以母乳寶寶相對來說更容易大便帶綠。
爸爸媽媽不需要一看見便便發綠了就擔心,隻要寶寶的便便沒有變稀,即使是綠色的,也沒問題。
另外,吃了含鐵很豐富的食物、補鐵藥物、含綠色色素的食物之後,便便也會發綠,這些也都是正常的。
不過,當寶寶拉肚子的時候,拉出來的稀便也常是綠色的。這是因為拉肚子的時候,腸蠕動過快,便便很快地通過腸道,膽色素還來不及轉變成黃色,就被拉出來了。
3、有泡沫的便便
寶寶的便便裡如果泡沫很多,意味着寶寶可能有乳糖不耐受,對奶裡的糖類消化不完全,發酵産生了大量氣體,導緻了泡沫便。
如果寶寶是母乳喂養,可以給寶寶吃些乳糖酶,促進對乳糖的消化,減輕拉泡沫便的情況。
另外,在哺乳時,媽媽注意讓他盡量先吸空一側乳房再吸另一側,否則寶寶可能會讓他隻吃到富含乳糖的前奶,後奶吃到得少,這也會引起便便裡面泡沫變多。同時,媽媽平時要少吃甜食。
如果寶寶是奶粉喂養,可以換成去乳糖奶粉,等拉泡沫便的情況消失之後再換回原來的奶粉。
4、淡黃色油狀便便
如果寶寶的便便呈淡黃色、糊狀,夾有黃色油狀小顆粒而且帶有酸味,同時大便量和排便次數較多,說明寶寶對脂肪消化不良。
如果寶寶是母乳喂養,媽媽要注意飲食,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或者油炸食物,多喝水。
如果寶寶是奶粉喂養,家長就得考慮奶粉中的脂肪是否過多。
5、臭雞蛋味的便便
寶寶的便便惡臭如臭雞蛋,帶有硬硬的結塊,可能是他攝入了過多的蛋白質。
如果寶寶是母乳喂養,媽媽要适當減少雞蛋、瘦肉、豆制品、奶類等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攝入量。
如果寶寶是奶粉喂養,家長就得考慮奶粉中的蛋白質是否過多。
6、跟着屁一起出來的稀便
寶寶邊放屁邊拉便便,常常是因為腸道内積氣(比如吃奶時吞進氣體,或者腸道細菌分解食物産氣)被排出,加上寶寶便便本來就比較稀,且對肛門的控制還沒形成,所以有時候會邊放屁邊拉出一些便便,家長不用擔心。
最好不要立馬就換尿不濕,等寶寶拉好了再去換。
以上就是常見的 9 種寶寶的便便,家長可以對照着,快速判斷他的身體情況。熟悉之後,再見到不正常的便便,家長的心裡就有底了。分享文章,讓更多的家長們知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