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古代科舉考試狀元是第幾名

古代科舉考試狀元是第幾名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7-31 08:22:28

我們在古典文學作品或者現代影視作品中,經常會看到某個書生,十載寒窗苦讀,一朝出人頭地,在科舉考試中一舉成名的情節。而且故事中的書生,考試名次都不會太低,要不就是頭名狀元,要不就是第二名榜眼,最差也是個第三名探花,為何古代科舉考試的前三名,會叫這樣的名字,它們都是啥來曆?

古代科舉考試狀元是第幾名(古代科舉考試前三名)1

其實,準确地說,這三個名稱,說的是殿試的一甲前三名。殿試錄取共分三個等級,被稱為三甲。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由于古代科舉考試,能夠最終進入殿試的比例很低,所以能夠稱為三甲中的一員,不僅是古代學子夢寐以求的學業目标,更是人生之中難得的殊榮。

古代科舉考試狀元是第幾名(古代科舉考試前三名)2

而在三甲當中,第一甲,會錄取三名考生,第一名被稱為狀元,第二名被稱為榜眼,第三名被稱為探花,這三名考生,也被合稱為“三鼎甲”。

狀元的稱謂,最早起源于唐代。那時候,每次考試結束後,主考官都會将錄取的名單送交門下省,再由門下省寫成“狀子”,上交給皇帝批示并恩準。這份狀子的第一名,在當時被稱為“狀頭”。

古代科舉考試狀元是第幾名(古代科舉考試前三名)3

後來,人們覺得“狀頭”這個詞說出來有些不雅(總有一種出門就會撞到門框上的感覺),又聯想到這些即将金榜題名,接受朝廷官員任命的應試者,在身份上暫時還是平頭百姓,而當時,普通百姓又被稱為“元元”,既然能夠得到殿試第一名,自然也是普通百姓中的佼佼者,所以幹脆便用“元”替代了“頭”,于是“狀元”一詞,就這樣誕生了。

榜眼一詞的出現要晚于狀元,最早出現在北宋時期。當時科考的第一名,肯定時被稱為“狀元”無疑,在發榜和上殿面聖時,必須是狀元居中,第二名和第三名則必須位于狀元左右。這樣在榜文看起來,就如人的兩隻眼睛,久而久之便将第二和第三名統稱為“榜眼”了。

古代科舉考試狀元是第幾名(古代科舉考試前三名)4

再來說說“探花”,其實這個詞最早并沒有用于考試排名,而是一種戲稱。古時科舉發榜的時間在春天,京城之中春意盎然,百花齊放,每到放榜的時日,官府便會有專人負責采摘鮮花迎接狀元郎,而負責這項工作的人,被稱為“探花使”。

不過後來人們覺得還是應該把一甲中的第二名和第三名,在稱謂上加以區分,便借用“探花使”的稱謂,将第三名稱為“探花”了。

古代科舉考試狀元是第幾名(古代科舉考試前三名)5

除了獻花,古代殿試的一甲前三名,都會由官方出面為他們做形象宣傳,也就是會披紅挂彩,騎着高頭大馬遊街,看起來又風光又威風,稱為京城中衆人矚目的焦點人物。

唐代詩人孟郊就曾寫過這樣的詩句:“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便是對當時一甲前三遊街活動的形象描述,這樣的榮耀,正可謂是:人生得意,風光無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