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暑褪,新涼生,秋意漸濃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交節時間點在公曆8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50°。
今年的處暑時間為
2021年8月23日
辛醜年七月十六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此後中國長江以北地區氣溫逐漸下降。
此時太陽正運行到了獅子座的軒轅十四星近旁。
夜晚觀北鬥七星,彎彎的鬥柄還是指向“申”(西南方向)。
處暑的“處”是指“終止”,處暑的意義是“夏天暑熱正式終止”。
處暑節候
俗語說:争秋奪暑,是指立秋和處暑之間的時間,雖然秋季在意義上已經來臨,但夏天的暑氣仍然未減。
諺語說,“處暑處暑,熱煞老鼠”,這個時期仍然會有高溫天氣,也就是所謂的“秋老虎”,天氣往往是午後悶熱,早晚才有涼風吹來。
不過,“秋老虎”隻是夏天的“回光返照”,随着秋雨降下,“一場秋雨一場涼”,秋意漸深,秋味漸濃。
處暑期間的雨水,對農業生産是非常重要的,諺語說,“頭秋旱,減一半;處暑雨,貴如金”。
古代是靠天吃飯,唯有風調雨順,才有好的收成,所以過去有處暑求雨祈福的習俗。
我國古代将處暑分為三候:
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
“一候鷹乃祭鳥”是指此節氣中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并且先陳列如祭而後食。
“二候天地始肅”是指接着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充滿了肅殺之氣。古時有“秋決”的說法,即是為了順應天地的肅殺之氣而行刑。《呂氏春秋》上說:“天地始肅不可以赢。”即是告誡人們秋天是不驕盈要收斂的季節。
第三候“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類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意思就是開始秋收。
處暑習俗
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放河燈是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肖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注腳:“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纏綿在地獄裡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托着一盞河燈,就得托生。”
開漁節
對于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後漁業收獲的時節,每年處暑期間;在浙江省沿海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決定在東海休漁結束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
祭祖
舊時民間從七月初一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渡布施活動。
據說普度活動由開鬼門開始,然後豎燈篙,放河燈招緻孤魂;而主體則在搭建普度壇,架設孤棚,穿插搶孤等行事,最後以關鬼門結束。時至今日,已成為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段。
處暑詩歌
向來鷹祭鳥,漸覺白藏深。
葉下空驚吹,天高不見心。
氣收禾黍熟,風靜草蟲吟。
緩酌樽中酒,容調膝上琴。
——詠廿四氣詩·處暑七月中(唐·元稹)
強起披衣坐,徐行處暑天。
上階來鬥雀,移樹去驚蟬。
莫問鹽車駿,誰看醬瓿玄。
黃金如可化,相近買雲泉。
——襲美見題郊居十首因次韻酬之以伸榮謝(唐·陸龜蒙)
平時遇處暑,庭戶有馀涼。
乙紀走南國,炎天非故鄉。
寥寥秋尚遠,杳杳夜光長。
尚可留連否,年豐粳稻香。
——處暑(宋·呂本中)
疾風驅急雨,殘暑掃除空。
因識炎涼态,都來頃刻中。
紙窗嫌有隙,纨扇笑無功。
兒讀秋聲賦,令人憶醉翁。
——處暑後風雨(宋末元初·仇遠)
大旱彌千裡,群心迫望霓。
檐聲聞夜溜,山氣見朝隮。
處暑馀三日,高原滿一犁。
我來何所喜,焦槁免無泥。
——秋日喜雨題周材老壁(宋·王之道)
蟬若與山深,深山不可尋。
鳴雖應以候,聽亦豈無心?
日暮林中送,人間枕上吟。
豈惟處暑至,對此自沉沉。
——上東華詠蟬(明·伍堣)
一歲頻過處暑天,單衣林麓勝情偏。
田無負郭供公役,鄰有藏書借為編。
山市每欺沽酒近,岩居深德種桃先。
宵來疏雨添無賴,盡夜繩床恣意眠。
——處暑(明末清初·張穆)
怅望遙天羨鳥歸,落雲深處暑光微。
荒階漸有蟲聲出,秋欲來時細雨飛。
——廣陵雜詠(清·吳山)
處暑養生
“處暑”期間,氣侯逐漸幹燥,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避免燥邪傷害。
少攝取辛辣、多增加酸性食物,以加強肝髒功能。
處暑節氣宜食清熱安神的食物,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黃魚、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
處暑氣節正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洩趨向收斂,人體内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随之轉換。
此時人的起居應相應調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因為隻有這樣,才能适應“秋乏”。
秋天,秋高氣爽,适合戶外運動。可根據個人的體質,做一些登山、慢跑、郊遊等戶外運動。
處暑賞秋
“金風細細。葉葉梧桐墜。”處暑時節,秋意冉冉,從而開始一年之中最美好的秋高氣爽的時節。秋色宜人,秋雲飄逸,秋水潋滟,秋日的美景在廣袤的大地上如水墨畫般鋪陳開來,五彩斑斓,令人遐想,讓人沉醉。
處暑之後,秋高氣爽,也是郊外遊玩、登高望遠、迎秋賞秋的好時節。
落日平蕪煙水漫,滿耳碧梧秋雨。
薄暮蛙聲連曉鬧,今年田稻十分秋。
榴花初染火般紅,果實塗丹映碧空。
繁華将盡情未央,天清氣爽夜微涼。
望遠山層林漸變,看窗外雲淡風輕。
盈一懷風香滿袖,吟一阙秋水長天。
青蛾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聽秋雨。
蕭疏桐葉上,月白露初團。
楚天千裡清秋,水随天去秋無際。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洗心送暑,淡然自處
處暑
一場舊的輝煌的結束
一個新的冷靜的開始
願你
心境清涼,而熱情不減
處暑最重要的風俗是“處暑滌心”。
滌,就是“洗”的意思。滌心,就是“洗心”。
在古代,這個風俗是與寒食祭祖、端午賽舟、中元祭鬼、中秋團圓、重陽登高、除夕守歲同樣重要的。
讓人感歎的是,随着時過境遷,這個有重要意義的風俗幾乎被我們遺忘了。
在處暑這一天,古人會在家裡的中庭放置一杯淨水(一般是井水),過三天後再收起來,目的是為了送走暑氣,也有用水淨化心靈的意思,所以這個儀式叫做“處暑滌心”。
洗盡鉛華,必見真淳,如果想把世界看得清楚,就要讓心保持純淨。
一切都由初心開始,修心,修身,修性,戀清風明月,慕高山流水,直到最終絕塵而去,人生是修行,是一場滌心之旅,在紅塵中淡然自處。
這是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生活準則,也就是我們的傳統!
處暑之後,萬物熾熱,終歸清涼,生命至此,熱情中蘊含着冷靜的思考,坦誠中展示着通透的智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