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東方紅一号人造衛星發射意義

東方紅一号人造衛星發射意義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1 13:11:08

東方紅一号人造衛星發射意義?中新社北京4月24日電 題:在軌飛行50年 “東方紅一号”點燃中國人造衛星的星星之火,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東方紅一号人造衛星發射意義?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東方紅一号人造衛星發射意義(在軌飛行50年東方紅一号)1

東方紅一号人造衛星發射意義

中新社北京4月24日電 題:在軌飛行50年 “東方紅一号”點燃中國人造衛星的星星之火

作者 郭超凱

1970年4月24日,中國成功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号”送入太空,點燃了中國人造地球衛星的星星之火。時至今日,東方紅一号衛星仍在軌飛行。50年來,中國逐漸形成了以通信、導航、遙感、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等多個系列衛星,成為世界航天舞台的重要參與者。

東方紅衛星平台傳薪播火

50年前,東方紅一号衛星發射獲得圓滿成功,一曲嘹亮的《東方紅》響徹寰宇、震動世界。正如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原高級技術顧問、東方紅一号衛星技術總負責人孫家棟院士所言,中國航天人不負衆望,圓滿完成了“上得去、抓得住、聽得着、看得見”的首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任務。

東方紅一号衛星成功發射後不久,通信部門就迫切希望中國的通信衛星及早問世,以改變中國通信技術落後的狀況。經過多年的方案探索和可行性研究,1984年4月8日,中國成功發射攜帶兩台C頻段轉發器的首顆通信衛星東方紅二号,邁出了中國通信衛星的第一步。此後,中國相繼研發出東方紅三号、東方紅四号和東方紅五号衛星平台。利用東方紅衛星平台,中國先後研制發射了兩代數據中繼衛星、首顆移動通信衛星、“北鬥”導航衛星和嫦娥系列月球探測器等航天器,碩果累累。

值得一提的是,東方紅五号(“東五”)衛星平台的出現填補了中國大型衛星平台型譜的空白,可滿足未來20年的大容量衛星應用需求。按照設計指标,基于“東五”平台的衛星載荷承載能力可達1500-1800公斤,設計壽命長達16年。這意味着,相比“東三”“東四”等現役衛星平台,“東五”平台能力将得到跨越式提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通導遙衛星閃耀太空

經過50年的發展,中國發射的應用衛星主要可分為通信、導航和遙感三大類。在通信衛星領域,通過幾代東方紅衛星平台研發經驗積累,中國目前已經能夠研制涵蓋固定、中繼和直播等業務領域,頻譜範圍涉及S、C、Ku、Ka等各個頻段的通信衛星,成為國際上少數能夠獨立設計、研制大容量通信衛星的國家之一。

在導航衛星領域,中國自行研制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該系統與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和歐洲伽利略并稱四大衛星導航系統。北鬥系統建設先後經曆了北鬥一号、二号、三号系統3個階段,目前北鬥一号4顆試驗衛星已全部退役,從北鬥二号首顆星起算,中國已發射54顆北鬥導航衛星。今年中國還将發射最後1顆北鬥衛星,屆時北鬥三号全球星座部署将全面完成。

在被譽為“千裡眼”的遙感衛星領域,以中法海洋衛星、海洋1号水色衛星為代表的海洋衛星在海洋防災減災、污染監測與防治等方面發揮關鍵作用。以“高分”“資源”“環境”為代表的陸地衛星,初步構建起了穩定運行的中國陸地衛星遙感體系。而風雲三号、風雲四号等氣象衛星的發射,讓中國的氣象衛星的水平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大大提高了氣象預報的準确性。

“中國航天人用2代4型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探索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氣象衛星發展之路,促成了氣象衛星中、美、歐三足鼎立的格局。”風雲四号衛星總設計師董瑤海感慨道。

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崛起

除通信、導航、遙感三類人造地球衛星以外,中國也頻繁發射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衛星。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龐之浩表示,衛星技術非常複雜,經常采用許多新概念、新技術、新材料等,故而在實踐中一般會先發射技術試驗衛星進行相關技術驗證,待成熟後再發射業務衛星,以保證衛星業務的正常運行。

此前中國發射過的多顆“實踐”系列衛星即屬于技術試驗衛星。2019年12月27日,中國成功發射實踐二十号衛星,該衛星是東方紅五号衛星平台首飛試驗星,将對中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大型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平台進行全面在軌驗證。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總工程師周志成院士告訴中新社記者:“實踐二十号衛星搭載的先進設備已經全部實現健康檢查,我們的電推進技術已經位列國際先進之列。”

近年來,中國也在大力發展科學探測衛星。第一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号”、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号”、中國首顆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實驗衛星“太極一号”等科學探測衛星相繼升空,開展探測和研究。

50年前,東方紅一号衛星的發射揭開了中華民族探索太空的序幕。現如今,中國已成功實施300餘次發射,将500多顆航天器送入太空,航天技術取得長足發展,有力推動中國由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進。(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