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6月14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林)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今天在中宣部舉行的“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從2012年到2021年,我國全部工業增加值由20.9萬億元增加到37.3萬億元。以不變價計算,年均增長6.3%,遠高于同期全球工業增加值2%左右的年均增速。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在發布會現場 徐想/攝
“2020、2021年,盡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影響,但是兩年的平均增速仍然達到了6.1%。”辛國斌說,工業經濟的持續增長不僅有力促進了中國經濟巨輪的行穩緻遠,也為穩定全球産業鍊供應鍊,促進世界經濟複蘇發揮了重要作用。
回顧過去十年工業經濟發展曆程,辛國斌認為主要是采取了六個方面的舉措:
第一,着力加強規劃引領。以中長期規劃和五年規劃目标任務為統領,及時制定年度的預期目标和工作計劃,形成長短結合、滾動推進的工業經濟發展目标體系。
第二,着力強化政策供給。這些年來有關部門相互協同,中央和地方上下聯動,圍繞擴投資、促消費、保暢通、優環境等出台了一系列穩工業增長的政策措施,有力保障了工業經濟的平穩運行。
第三,着力加快動能轉換。加快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推動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轉型,加快建設現代産業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
第四,着力激活市場主體。深化落實“放管服”和重點領域改革,持續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加快優質企業梯度培育,大力減輕企業負擔,千方百計穩住企業這個根基。
第五,着力擴大對外合作。統籌國際國内産業循環,擴大高水平開放,吸聚全球高端要素和先進制造業在我國布局,推進企業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努力構建新發展格局。
第六,着力防範化解風險。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維護産業鍊供應鍊的安全穩定,有效防範和化解風險挑戰。
當前,受地緣政治沖突,新一輪疫情等的沖擊影響,我國發展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不确定性在上升,工業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但是這種沖擊和影響,我們認為是階段性的、暫時的。”辛國斌強調,從長周期看,我國制造業體系完整、配套齊全、韌性強、潛力大,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近期中央出台了紮實穩住經濟一攬子的系列政策措施,對穩定經濟既是“及時雨”也是“定心丸”。目前,企業複工複産正在有序推進,正在全力達産。随着各項政策靠前發力,持續加力,工業經濟有望盡快回歸正常軌道。
責任編輯:甯迪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