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教師備課新形式

教師備課新形式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2-09 02:12:28

教師備課新形式(海韻教育教師備課的核心環節)1

  教師備課,首先要認真分析、研讀教材,在正确領會教材内容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實際,設計課堂教學。因此,鑽研教材是備好課、上好課的核心環節。

  一、理清脈絡用好教材資源

  整體研讀,抓住聯系 整體研讀,主要是指鑽研單元教材。一個單元的内容通常包括許多知識點,這些知識點是依據學生的認知心理,由簡單到複雜、由此及彼有層次地安排,以便學生逐步認識、積累和掌握相應的知識内容。如果能了解一個單元的整體結構,把握知識發展的線索,從中理清學生的學習過程,便可以依據單元内容的結構,引導學生以已有知識為基礎,探索和認識新内容。

  從整體上認真分析一個單元的教材,能使我們理清教材内容的來龍去脈和縱橫聯系,正确地确定單元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

  課時分析,突出重點 從數學發展史來看,人類對數學的認識,存在着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例如:由數字表示數發展到字母表示數,從研究數的計算發展到研究運算定律,也都是質變。這些質變,在教材中就是重點。

  所以,數學知識中的飛躍,學生認識上的轉折,也就是教材的重點。同時教材的重點,也是“雙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在分析教材時,必須明确教材的重點,教學時必須突出重點,以保證學生正确理解。對于教學重點,如何引導學生理解,可設計多種策略,做到重點之處細細描繪,其餘部分一筆帶過。

  二、化靜為動激活教材資源

  教學時,如果照本宣科,不利于引發學生産生問題,不利于促進學生的思考和探究,不利于學生主動建構知識。

  要改變這種狀況,就要求教師激活教材資源,改變教材的呈現方式,把靜止的畫面變為動态的情境,把教材“冰冷的美麗”變為學生“火熱的思考”,使之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引發學生産生數學問題和主動建構知識。

  我們采取的方法主要有三種:一是借助媒介,化靜為動;二是設置障礙,化靜為動;三是延時介入,化靜為動。效果非常不錯。

  三、聯系實際活用教材資源

  教育家葉聖陶說“教材隻能作為教課的依據,要教得好,使學生受益,還要靠教師善于運用”。因此,我們在備課時,必須根據學生和學校的實際“活”用教材。

  結合學生實際。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因此教師必須了解學生已有知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對數學教材進行加工。選擇具有現實意義、富有挑戰性的學習内容,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過程中理解和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結合本校實際。各個學校教學設施的不同,學生學習條件的不同,學生所處的環境差異,造成了學生認識的差異,接受事物能力的差異,因此我們在使用教材時不能搞一刀切,不能不顧實際情況,全部照搬教材。而要根據本地的教學條件及學生情況,充分利用當地的各種教學資源改造現有教材,合理使用教材。

  四、合理重組優化教材資源

  教材雖是最主要最重要的課程資源,但教師在充分使用教材的同時,也可針對教材中的某些局限性靈活地處理,大膽地改造,從而加大探索力度,提高思維難度,增加教學密度,提升教學效度,使教學資源更加優化,更好地為教學服務,為學生服務。

  課時内重組。我們在研究過程中發現,教材中有的内容的編排并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生理發展特點,有時可能是過高地估計了學生的水平。因此我們在教學中經常嘗試對教材做“手術”,進行重新“洗牌”,以利于教學。

  單元内調整。如教學“小數乘法”,揭示因數和積的變化規律後,直接跳至“小數乘小數”的教學,爾後讓學生自己研究“小數乘整數”、“整數乘小數”的算法。這樣重組教材,一方面有效防止了原來教材先教學“小數乘整數”、“整數乘小數”時給學生留下的“小數點對齊”的錯覺,克服了小數加減法帶來的負遷移。

  單元間整合。分數乘除法應用題與百分數三種應用題,在意義上及算理上都是一緻的,隻是形式上不同。我們完全可以将它們合二為一,實現單元之間的内容整合。

  五、适度開發創生教材資源

  由于地域的差别,民族文化的差異,學生背景的不同,教材受篇幅的限制,不可能适合每一個學生。因此,在使用教材上,要求教師不僅要用好、用實,而且要用活、用新。要解放思想、大膽創新,顯現思維的層次性、題材内容的時代性、活動過程的探究性、學習方式的多樣性、學習空間的開放性。

  例如教師在教學百分數的應用時,以敏銳的數學眼光,及時地抓住北京“申奧成功”不久的有利時機,把“申奧成功”這個剛剛發生的學生熟悉的題材作為數學教學的活教材,并且題材的處理也非常得當。這樣,将本來很枯燥的百分數應用題的題材生活化,使學習材料具有豐富的現實背景,增加學生的信息量,提高了學生探索的積極性,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了數學的魅力。

  總之,教學中我們既要基于教材,鑽研教材,根據教學實際情況,充分挖掘教材所蘊涵的教育因素,有效、合理地使用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受教材的過度束縛。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利用廣泛的教學資源,活用教材,創生教材,靈活、創意地使用教材,實現教材的再創造與二次開發。隻有認真研讀教材,感悟教材,領會教材,才能把握教材,創造性地使用好教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