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晚,
華人指揮家、作曲家陳亮聲去世,
享年89歲。
他是著名演員斯琴高娃的丈夫,
也曾是著名鋼琴家
瑪塔·阿格裡奇的前夫。
陳亮聲女兒陳麗達向澎湃新聞記者确認了這一消息,“我親愛的父親陳亮聲安詳地離開了我們。斯琴高娃和我都陪伴在他身旁,祝願他一路平安。希望他的藝術和音樂能被中國樂迷長久銘記。”
生于上海,
曾為中國音樂事業發展做出貢獻
陳亮聲1933年出生于中國上海,1949年前往中國香港,1952年移居美國。
1964年,陳亮聲在瑞士日内瓦音樂學院學習指揮,1967年任日内瓦大學音樂總監,負責大學合唱團和室内樂樂團指揮。由于他對日内瓦大學合唱團的發展和瑞士室内樂的發展作出顯著貢獻,瑞士專門為其設立了唯一的“大學樂師”一職。
1972年,陳亮聲受教于羅馬尼亞指揮大師切利比達克的門下。作為中瑞兩國文化交流的使者,陳亮聲為中國音樂事業的發展作出了不少貢獻。
1982 年以來,陳亮聲曾經每年兩次到中國講學排練,曾為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上海交響樂團、中央音樂學院附中以及上海音樂學院附中、附小講學排練。
陳亮聲和上海交響樂團
2000年,陳亮聲被聘為中央音樂學院榮譽教授。2002年,陳亮聲将貝多芬《第五交響曲》《第九交響曲》的原稿手迹影印件,贈送給中國國家圖書館,豐富了國家圖書館的館藏。此外,他還将自己珍藏的許多音樂資料捐贈給了中央音樂學院圖書館。
陳亮聲曾擔任中國少年交響樂團的藝術指導,将自己多年積累的寶貴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青年學子。在他的指教下,中國的室内樂、四重奏、弦樂獨奏等在國際、國内的各大比賽中多次獲獎。
如今享譽國際的上海四重奏,
在初出茅廬時便和陳亮聲有過交集。
圖為上海四重奏組合
1983年,上海四重奏剛剛成立,正在備戰英國樸茨茅斯國際四重奏比賽。國内當時的室内樂氛圍幾乎是零,專家的身影裡就有陳亮聲。
第一小提琴李偉綱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現在回想起來,起作用的也就一兩個人,比如陳亮聲老師,他是合唱指揮,在國外呆了很多年,作曲和指揮方面的造詣都非常高,幫了我們不少忙。”1985年,上海四重奏在比賽上拿下第二名,風頭無兩。三十多年過去,這支老牌四重奏依然是上海的一張名片。
他的兩任妻子都廣為熟知
因為和兩位著名女性的婚姻,
陳亮聲也被更多人認識。
1959年,陳亮聲和阿格裡奇在鋼琴家傅聰的引薦下認識,那時阿格裡奇才18歲。婚後,兩人生下女兒陳麗達(Lyda Chen)。短暫的婚姻結束後,陳亮聲通過法律途徑獲得女兒監護權,直到陳麗達成年後,母女才團聚。
圖為鋼琴家阿格裡奇
2019年5月、10月,阿格裡奇連續兩次來上海演出,分别登台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上海大劇院,引起轟動。陳麗達也連續兩次以中提琴演奏家的身份坐在樂團,和母親并肩演出。
陳亮聲與斯琴高娃
也是經人介紹認識。
陳亮聲在一本挂曆
上看到斯琴高娃後一見鐘情,
托導演淩子風介紹。
斯琴高娃曾講述起這段過往,“他到一個朋友家做客,看到一個有12個演員的挂曆,有劉曉慶、潘虹等,12月份是我的一張照片。一個老太太就說,這個人聽說脾氣大着呢,還喝酒。陳亮聲說,那又怎麼樣呢,我看她蠻有味道的嘛。對方說,她離過婚啊,他說,離100次婚又怎麼樣呢?”
斯琴高娃第一次見陳亮聲時,他已是花白頭發。無論斯琴高娃是在拍戲、排練還是生病住院,他都會捧着一束鮮花出現在斯琴高娃面前。斯琴高娃被陳亮聲的體貼關懷打動,1986年遠嫁瑞士。那一年,斯琴高娃36歲,陳亮聲53歲。
陳亮聲和斯琴高娃
在接受曹可凡采訪時,斯琴高娃曾經講述她為何會放心托付終身。“他跟前妻離婚以後就帶一個女兒,在又當爹又當媽的前提下,為女兒不敢再娶妻,差不多20年之久。我覺得這個男人了不得,好像萌生了對他的一種信賴感。”
2006年2月,斯琴高娃導演兼主演的話劇處女作《月牙兒》來到上海,陳亮聲也“婦唱夫随”。排練廳裡,素面朝天的斯琴高娃佝偻着背,嗓音低沉、舉步踉跄,短短幾個場景,老舍筆下舊社會的底層婦女形象躍然台上。排練過程中,一位白發老者靜坐一隅,自始至終含笑注視,他就是陳亮聲。
話劇《月牙兒》劇照
每次排練必到場,陳亮聲不時會提出自己的意見。身為上海老克勒,陳亮聲對那個時代的一切風俗都有深刻了解。
劇組的執行導演栾景泉說:“陳先生是個極其淵博的人,他對人生的感悟、對藝術的理解,使他出的點子往往讓我們意想不到,很多重要場面,都是他點化而成。”劇中,有一場戲是蟲兒媽走投無路,為了讓女兒繼續上學,決心出賣肉體的戲,一般的處理是雷電交加烘托絕望情緒,而陳亮聲則提出用箫聲和木魚,作為背景音效,一下讓劇組“茅塞頓開”。
話劇《月牙兒》劇照
斯琴高娃排練,陳亮聲始終不離左右,劇組所有成員當時無不欽佩。斯琴高娃說,“我先生是我無形的後盾,他做的事情這輩子都讓我感動。”
來源丨新聞坊、澎湃新聞
編輯丨吳澤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