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最新《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标準(2022年版)》發布,課程方案、課程标準發生較大變化。
語、數、外三科平均的格局被打破,變成了語文一枝獨秀,數學緊跟其後,外語屈居末位。如此看來,大語文的時代真來了!
不是說語文嗎,怎麼又蹦出來一個“大語文”?大語文是啥?
好,接下來,我一一講明白。
什麼是語文
“語文”一詞出現的曆史并不長。
1905年,中國官方開辦新學堂,當時的課程與教材都是從西方引進的,隻有語文一科,教授的仍是曆代古文,當時稱為“國文”課。
30年代後期,葉聖陶、夏丏尊二人提出了“語文”的概念。《現代漢語詞典》的解法是指‘語言和文學的簡稱’”。《新華詞典》注為“‘語言和文學’,也指‘語言和文章’或‘語言和文學’”。今天,語文多指語言文字與文學表達的結合。
因為曆史原因,現在的語文學習注重聽說讀寫和語言文字的表達,工具性強。在廣大家長眼中,這更多隻是一門工具。
什麼是大語文
“大語文”在課程教學界成為一個專有名詞已經有近40年。
上世紀80年代初,河北省特級教師張孝純提出要以語文課堂教學為軸心,把學生的語文學習同他們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提出大語文學習“一體兩翼”的理論。即以語文課堂學習為主體,以加強語文課外學習和拓寬語文學習環境為兩翼。之後,“大語文”的概念逐漸流傳開來。
讀書
新課改後,“大語文”以一種異常火爆的姿态出現在人們面前。
大語文“大”在哪
傳統語文學習,最大特點就一個字,背:背生字、背古詩、背作文,等等。隻要學生下苦功去背、花時間去背,語文成績就不會太差。
大語文,在内容和形式上進行了雙向延展,同時,更加強調在實際中的運用。簡單來說,其特點就是:大閱讀、大範圍
閱讀量大:2019年秋季,全國統一新語文教材。古詩文數量明顯增多:一年級到六年級古詩詞128篇,增加87%;初中語文的古詩詞增加51%;高考要求學生背誦的古詩詞由60篇增加到70篇。
範圍大:傳統的語文學習,注重聽說讀寫和語言文字的表達,更多的是工具性。大語文打破了學科的邊界,學習内容從語言拓展到文學、曆史、哲學、藝術等,體現的是綜合素質。
閱讀
寫在最後
大語文時代,天文地理、曆史文學、哲學思考、文字語言都将融入其中,這将讓孩子真正成為一個有修養、有能力的人。作為父母,今後還是引導孩子多讀書,畢竟“得語文者得天下,得閱讀者得語文”。
#讀書# #教育# #大語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