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甘肅定西7月15日電 (張婧)“年年植樹年年荒,年年種在老地方。”談及家鄉變化,甘肅定西市安定區白碌鄉前進村村民楊春曉背井離鄉10餘年,再次返回家鄉看到之前的荒煙蔓草披上綠裝,對生态變化感觸頗深的他說,這裡原本幹旱少雨,自然條件差,水土流失嚴重,當地人祖祖輩輩栽植抗旱樹種,但成效并不好,原因在于“栽活樹,才能育好林”。
定西市安定區位于甘肅省中部,境内溝壑縱橫,北靠甘肅省會蘭州,南鄰西北重鎮天水,年均降雨量僅380毫米左右,年蒸發量高達1526毫米,通稱“隴中”,曾有“隴中苦瘠甲天下”之說。
俗話說,三分種七分養。植樹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在上述環境條件下,如何栽樹成林?成為當地官方近年來緻力于探索解決的難題之一。尤其從澆水、施肥、噴藥到松土、除草、修剪等一套科學的培育方法,更需要有關單位落實責任派專人跟蹤養護。
長期以來,定西把植樹造林種草作為改善生态環境,改變生産生活條件的有效舉措,連續不斷開展以造林種草為主的生态大治理。尤其在近些年,幫扶援建造林成為當地在開展上述工作的成功經驗之一。
安定區林業和草原局局長董俊盛介紹說,他們結合與浙江金華、福建福州等市和中國農業銀行對口幫扶援助,銜接落實資金5960萬元、區級配套700多萬元,把生态造林與産業結構調整、小流域綜合治理、封山育林管護結合,完成造林綠化7.36萬畝,打造了金華林、福州林、農行員工林、同心光彩林等一批精品示範工程。
圖為位于定西城區的福州·定西東西部扶貧協作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生态林)項目。 張婧 攝
7月12日至18日,“隴原生态文明建設‘綠色答卷’——全國主流網絡媒體生态環保行”采訪活動舉行。由甘肅省生态環境廳、甘肅日報報業集團主辦的該活動,旨在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進一步喚醒全社會生态環保意識,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
中新網記者走進位于定西城區的南山,這是福州·定西東西部扶貧協作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生态林)項目,也是東西部扶貧協作中福州市幫扶定西市的生态扶貧工程。據悉,從2017年至2020年,福州市投資4679.99萬元,累計完成生态林10894畝,共栽植各類苗木163.33萬株,建設100方蓄水池9個、鋪設滴管1020畝,整修道路51.7公裡。
“過去,這裡的樹木種植密度小,林木質量差。”董俊盛說,生态林項目實施後,通過科學種植适應當地生态的林木,樹木的成活率提高了,山綠了,生态也好了。該項目的實施不僅打造了集生态保護、科研科普和旅遊觀光于一體的生态景觀,改善生态環境,還增加民衆收入,為定西市生态建設總結了一整套可複制、可推廣的成功經驗和生态扶貧模式,該生态林也因此于2019年入選“聯合國全球最佳減貧案例”。(完)
來源: 中國新聞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