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遊向藍天的魚
如果說美食的真谛是“不時不食”,那旅行也應該是“不時不遊”。冬季的 廣東 缺少四季變幻的美景,遙遠的 黑龍江 恰逢一年中适合遊玩的時節——冰雪的世界。
從零上20度的 深圳 到零下的20度的 哈爾濱 ,4.5個小時的飛機,穿越了初秋與寒冬。感歎于祖國的幅員遼闊,即便在冬季也可以領略四季風景。
幾天後我坐在家中的書桌前,旅行的興奮還為散去,夾雜着少許疲憊,我已經開始迫不及待地寫下這次旅途的經曆了。這是我喜愛的部分,翻開電腦,好像又故地重遊了一番。
來,老規矩,依然分成吃住行三個部分,一個都不能少,先從行說起吧。
美景篇
沿着松花江畔走一走
冬季裡凍結的松花江冰層可厚達幾十米,成就人們的天然遊樂場。
沿着江邊漫步,需要做好防寒措施,我偶遇了一位爽朗的 東北 大哥,我倆交談間,水霧上升睫毛便結了冰。
潔白的松花江面有天鵝絨般的質感,夕陽恍惚間已與白晝暧昧不明,冷色調暖色調失去界限,成為了松花江溫柔的背景。
下午四點路燈亮起, 東北 的冬夜來的如此猝不及防。暖意融融的橙色光源充滿欺騙性,此刻可是零下二十多度呢。在江邊吃雪糕是強大的自我修養。
打卡索菲亞廣場
門票價格:15元
這裡是聖·索菲亞大教堂的所在地,這座始建于1907年的拜占庭風格的東正教教堂,是 哈爾濱 的标志性建築。
早就在媒體上無數次見過索菲亞大教堂,今日終于站在它的面前。其實說它是拜占庭風格并不十分準确,它與我在 歐洲 所見過的拜占庭時期的教堂有些差異,還有更為 俄羅斯 的風格融入其中。
廣場的夜景自帶魔法濾鏡,好像到了哈利波特中的火車站台, 哈爾濱 最美的時刻也跟着到來。
在中央大街吃雪糕
地址:道裡區防洪紀念塔
交通:乘坐夜1路到道裡三道街站下
每一條古老的街道都在曆史中占有一席之地。1898年, 中東 鐵路建設之初,所需的築路物資大多沿松花江航運到 哈爾濱 ,運輸的船隻就停靠在現防洪紀念塔、 通江 街口一帶的簡易碼頭。從船上卸下來的物資,通過人力車、馬車運往工地。
人行、馬踏、車輾,久而久之,這片荒草甸子硬是給趟出了一條路。外國商人看準時機紛紛在此開店做生意,後來為了道路暢行便鋪就了面包石。
關于面包石的傳說有不同版本。有說石頭道是俄國人鋪砌的;有說每塊石頭長1米,像木樁子一樣,是一根一根給釘到地裡的;也有人說,每塊石頭價值1美元。
Anyway,曆史留下的記憶如今都在腳下,所以一定要來中央大街走一走,踩一踩面包石。整條街道的建築非常有特色,彙集了 歐洲 15至16世紀的文藝複興風格,17世紀的巴 洛克 風格,18世紀的折衷主義風格和19世紀的新藝術運動風格等在西方建築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建築流派,這些流派集中涵蓋了西方建築藝術的百年精華。估計你是建築愛好者,一定會迷上這條街。
夜晚的中央大街在霓虹的喧鬧中撒發着冬日的暖意,美的無與倫比,遊人如織。吃上一根馬叠爾冰棍或者一頓俄式大餐才算沒白來。
順便可以去防洪紀念塔溜達一圈
漫步濱州鐵路大橋
地址:道裡區松花江畔斯 大林 公園東側
交通:乘坐52路到青年宮站下
這座橋的title非常響亮——松花江上最早的鐵路大橋,始建于1900年。濱洲線是指從 哈爾濱 到 滿洲裡 的這段鐵路。這座跨江大橋承載着100多年的 哈爾濱 鐵路史與曆史變遷。如今的它功成身退,改作觀光步行橋,供遊人參觀遊覽。
另一個有趣的地方, 濱州 鐵路橋分割道裡、道外兩個區。馬路旁帶着槍眼的炮樓保持完整。
東北虎林園近距離看虎
地址:松北區松北街88号
交通:乘坐35路到 虎林 園站
10月10日-次年4月30日8:30-16:30
票價:117元起
當地老炮兒告訴我們,其他地方是人看老虎,在這裡是老虎看人。果然,乘坐旅遊遊覽車一進入到園區就能看到遠近的雪地上、假山上,老虎們悠然自得地卧着,數量遠超一車人數。
大老虎眼角撇到我們乘坐的普通觀光車,連頭都懶得動一下,換作驚險車,它們早就熟絡的迎上去了。驚險車可以給老虎投食,當然食物要另花錢購買,簡直就是虎子們的大型移動餐車。
除了虎還有 獅子 ,漫遊于群虎之中,近距離地觀看獸中之王是一次有點刺激的體驗。
老道外的中華巴洛克風情
地址:道外區景陽街197号
交通:乘坐109路到景陽街站
門票:免費
西洋的外表,裡面卻藏着中式的庭院,是 哈爾濱 人獨創的一種建築形式——中華巴 洛克 。老道外是我國保留面積最大的“中華巴 洛克 ”建築街區,整條街的建築充斥着曆史的氣息,令人有忽而穿越的感覺。
以老建築為背景拍照,似乎也有種清宮劇的感覺,隻是厚重的裝備阻礙了我的發揮~
大概是天氣原因,街道的遊人并不算多,不過走進餐廳卻發現人滿為患。老字号的餐廳真不少,和朋友選擇了一家吃砂鍋的百年曆史老店,口碑砂鍋味道沒話說,美中不足鍋包肉的肉厚了一些。數九寒天裡熱乎乎地砂鍋下肚,立馬滿血複活了。
觀(參)看(與)冰桶挑戰賽
地址: 友誼 路555号 哈爾濱 香格裡拉 大酒店
哈爾濱 香格裡拉 大酒店(以下簡稱:哈香)舉辦的冰桶挑戰賽,今年來到第7個年頭,從國際倡導的冰桶挑戰賽開始,哈香就将此變成冬季種的保留項目。如今冰桶挑戰賽的發起者皮特弗雷茲已因漸凍症離世,而他的發起讓更多人了解了漸凍症,也為患病人群募捐到一定數額的捐款,最重要是他的精神在這裡得以發揚。
這是屬于勇士們的比賽,刺激且充滿自我挑戰性。啥也不說了,光看着我就開始打哆嗦,參與者實在太厲害啦,實名點贊吧!
雪博會看大型雪雕作品
地址:松北區太陽大道3号太陽島風景區1号門
交通:乘坐松花江索道到太陽島
開放時間:每年冬季12月下旬到次年春節期間,8:00-17:00
票價:成人票240元 學生票120元
全稱:太陽島國際雪雕藝術博覽會。雪博會已經有29年的曆史了,每年冬季準時“演奏”一首“冬日戀歌”,是人與雪,藝術與自然最渾然天成的歡聚。
大型的雪雕作品相當壯觀,小型的又很有趣。當時還有些冰雕藝術品正在快馬加鞭的制作中,多人協同工作,每位參與制作者都是藝術家。
第一次體驗滑冰滑梯,一連滑了兩次,要不是趕時間或許還要再多來幾次呢。
冰雪大世界必須壓軸出場
地址:松北區太陽島西區
交通:商務公交11号線到冰雪大世界站
營業時間:每天10:00-22:00
票價:100元
之前,每我跟朋友提起要來 哈爾濱 ,對方都會反問一句:“去冰雪大世界”嗎?它在南方人心中的知名度與向往程度可見一斑。
酒店的房間裡,通過寬大的玻璃窗,我可以遠遠望見那片燈火通明的璀璨,像一個發光的聚寶盆。
我非常幸運地在臨走前等到冰雪大世界的開業,又托當地朋友的福,連票都沒有自己買。
我雖是北方人,但沒有 東北 這麼北,即便冬季隻有凍的份兒,沒有玩的樂兒。這次可算是大開眼界樂。不但觀賞到各種風格的大型冰雕建築藝術品,還有衆多冰上遊玩項目。腳下是冰、手觸摸冰、目光所及之處全是冰,彩色的燈光穿透晶瑩的冰塊,讓建築呈現出更多的立體層次。也不過十幾天的時間,從平地變樂園,這是多麼龐大的工程量與驚人的速度。
不得不羨慕 東北 的孩子抗凍指數,朋友家6歲的小男孩在冰上打滾,滑滑梯不亦樂乎。
見識到傳說中的蹦野迪,并且是冰天雪地的大型蹦野迪現場,場面實在太震撼了。餘音繞梁,現在仍有回響……
美食篇
于我而言,了解當地飲食是旅途中不可或缺的一趴。與精緻的南方菜肴相比, 東北 菜中透露着與 東北 人性格相符的飒爽與熱情。菜碼大是它的最大特色,到了 東北 ,點菜的思路得轉變一下,否則太容易造成浪費。而團圓和喜慶是 東北 美食除了味道之外,帶給人的情緒感受。
雖說如今無論在哪裡想吃到家鄉菜都輕而易舉,但正宗的味道還得靠當地土生土長的食材來加持。以往對于 東北 的菜一些誤解,也在此次旅行中得以修正。
東北特色鐵鍋炖
在 深圳 偶爾也會吃一餐鐵鍋炖,大家圍爐而坐,鐵鍋裡咕嘟嘟地蹲着肉、魚,貼玉米面餅子的香氣随着肉香滿滿蒸騰。
可到了 哈爾濱 ,尤其是走進哈香香宮中餐廳的包房後,才知道之前的陣仗真是弱爆了。此刻一個可以圍坐20人的超大型桌就在面前,桌中有桌,桌中在有爐。
三口鐵鍋中的貼着笨雞炖本地榛蘑、大鵝炖山土豆的兩口大鍋已經開始運作。另外一口鍋此刻大概正在運籌帷幄。
在前菜的鋪排中(不得不承認,喝酒聊天太興奮導緻照片欠奉的實情),壓軸猛菜敲鑼打鼓,隆重登場。
衆人歡呼而起,來不及等擡進房間已紛紛按耐不住激動,沖出去拍照了。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是 東北 魚頭佛跳牆。
除了來自松花江的超大魚頭,還有每隻都比手還大的蝦、海參、鮑魚、鵝掌、排骨……多種珍貴食材,再加老火高湯炖煮,味道請自行想象吧,此刻的我又默默咽了幾下口水。
雪屋裡吃火鍋
每每在電視上看到 東北 冰屋裡吃火鍋的情形,我總很好奇會是種什麼樣的體驗,沒想到不久之後,幸運地親自感受了一把。
以往每年 哈爾濱 松北 香格裡拉 大酒店(以下簡稱:松香)都會在冬季建冰宮,今年因衆所周知的原因,改建雪屋。外觀像一座潔白無瑕的小城堡,好像裡面住着白雪公主。走進去,emm……大概住的是 東北 公主。
大花布一鋪,火鍋一架,小酒一喝,再加上 東北 風味BGM,愛瑪~~~過年的氣氛賊濃郁,整的我張口就往外冒半自動 東北 話。
酒杯是用冰做成的,就連碳爐裡的鍋底也是冰,用冰塊鍋底來煮羊肉叫做冰煮羊,這樣的特色不到 東北 吃,不帶感。不得不說,羔羊肉鮮嫩可口,絲毫沒有腥膻,就連以往很抗拒羊肉的小夥伴在嘗試後都吃的停不了口。不能停下來還有一個原因——冷,不要被大花布的假象欺騙,此刻可是坐在零下20度的冰天雪地裡吃火鍋呢。
羊肉、牛肉、海鮮……這一頓飯,不停吃喝了2個多小時才結束“戰鬥”,從裡到外都暖暖的。這是我此次 哈爾濱 之行裡最難忘的一餐。
正經的江鮮也不能錯過
我與小胖相識于多年前的 揚州 ,這幾年他始終緻力于 哈爾濱 本地美食推廣,已經是小有名氣的美食自媒體人了。托他的服,這次帶我來這家被本地人成為最靠近松花江的漁村一姐——胖姐漁村來吃江鮮。
以往海鮮吃過不少,但對于松花江的豐富物産知之甚少,這次不止大飽口福,還大開眼界——三花五羅十八子。我回來後努力地查找學習了一番,但轉頭還是傻傻分不清楚,看來隻能靠吃鞏固記憶了,以後要常去才行。
東北 人做菜有種“特别敢”的品質,利用本地食材,那怕看起來不搭噶,皆可一炖了之。鳇魚(鲟魚)炖土豆,鳇魚醬香十足,土豆軟爛入味,又被鳇魚賦予鮮香,味道更甚前者。
後面又上來兩種魚,名字已淡忘,隻記得都是肉豐腴且無細刺的,不必小心翼翼地吃,隻需津津樂道地品。
讓我印象尤深的還有鐵鍋炖豆角,當時跟朋友下去點菜,十幾塊鐵鍋擺成一排,朋友介紹說這些鐵鍋炖菜都是賣完即止。一鍋中炖煮着豆角和肉,看似不起眼,朋友跟服務員說來上一份,誰知已經最後一份已經有客人定了,剩下的不足一份。朋友便堅持道,不足一份也要了。
端上桌時與炖大排放在一個盤子,我先嘗一筷朋友“求”來的豆角,立馬兩眼冒光,普通豆角皮薄,久炖易爛,這豆角皮厚且軟糯,豆子同時吸收了湯汁精華,十分入味,香味馥郁。
軟炸刺五加葉
刺五加是一種灌木,從種子到梗再到皮都有價值。葉子軟炸了吃挺酥香爽脆的。
凍果是每餐必不可少的甜品。
東北撸串少不了
到了 東北 沒有什麼事兒是一頓撸串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頓!平安夜和朋友一邊看着窗外的飄雪,一邊感受着 東北 燒烤的熱辣,再配上暖暖的串串,身體緩緩蘇醒,記憶中的不快也被眼前情形所治愈。
我喜歡的燒烤一定要碳香十足,肉類肥瘦相間,素菜香辣帶酥。我亦不愛南方燒烤的甜味、 奧爾良 口味等過度調味,簡單的辣椒、孜然、鹽加上好食材最适合我。所以,沒來 東北 之前我就許願一定要吃上至少一頓燒烤,在小胖的帶領下,夙願特意實現,特别滿足。
烤骨髓第一次,很特别,皮韌彈牙,與骨髓果凍般的口感對于鮮明。
烤蟬蛹也是 東北 燒烤中不可或缺的食材,我忠愛蛋白質在口中爆漿的感覺。
特色的美食一定要吃
東北 美食還有很多,和朋友去老道外那天,在那裡吃了當地老字号李氏砂鍋居。量大而實惠,肉丸豆腐燒鍋和酸菜白肉砂鍋都很不錯,配一個油餅已經能喂飽兩個人。不過鍋包肉卻略微失望,肉厚且不夠松,與在松香香廚中餐廳吃的相去甚遠。
不過呢,價格實在是太實在,一個砂鍋才12元,即便是在景區。
糖葫蘆、凍梨、殺豬菜這些在我們下榻的酒店—— 哈爾濱 兩家 香格裡拉 大酒店都可以吃到。
另外,松香香廚中餐廳的棗木烤鴨和造型精妙的地道 東北 菜也很讓人難忘。
住好吃好很有必要
低溫環境造就 哈爾濱 奇特、壯觀的冬季美景,這樣的天氣在外玩一整天雖然很爽,但也是對身體素質的一種考驗。回到酒店,舒服泡個熱水澡再美美地睡上一覺,能迅速恢複體力充沛。所以,住的舒服在旅途中太重要了。這次體驗了 哈爾濱 兩家 香格裡拉 大酒店,舒适程度自不必多說,我另提煉出各自的特點,讓大家在預訂酒店時好有個參考。
哈爾濱香格裡拉大酒店
*位置無敵
哈香的地理位置靠近 哈爾濱 中央商務區。距離百年老街-中央大街僅約10分鐘車程。遊覽索菲亞教堂、 東北 虎林 園等景區也非常方便。你大可以理解為,位于宇宙中心,去哪兒都便捷。
我這次住的江景房,窗外便是松花江的美景,夜晚還能沿着江邊漫步。
*主題親子房
要隆重介紹六大主體家庭套房,将 新加坡 香格裡拉 家庭套房的設計靈感與 哈爾濱 特色冰雪元素相融合。這樣的房間,别說是有娃家庭,就連我這個超齡兒童走進去都不想出來了。
每間主題房門口已對主題有所暗示。
同一樓層還設有開放備品間,裡面提供可免費取用或租賃、售賣的物品。這個設置相當貼心,再也不用為娃帶着大包小包出行了。
*自助餐一級棒
這幾年往返于國内外,住過的酒店不算少,對于酒店的餐飲有自己的認知與标準。哈香除了香宮中餐廳,全日制餐廳也可以實名點贊了。
除了日料、海鮮等,地道的美食超豐富,在這裡已能把當地小吃“一網打盡”。
烤冷面、殺豬菜、雞蛋焖子、粘豆包、燒烤……光是這些令我稀罕的小吃全試過一遍已經飽了。
冬季的小火鍋一上桌就伴随的暖意融融。
哈爾濱松北香格裡拉大酒店
*90%以上的江景客房
随便住哪間,你都能領略松花江的日出與日落。這種“邁入溫暖房間,就能邊喝茶邊俯瞰美景”的感受,在寒冷的 東北 彌足珍貴。松花江的美從早到晚都不重複,你便知道它多麼值得你擁有。
夜晚透過窗,穿越至車水馬龍的跨江大橋,不遠處燈光缤紛的冰雪大世界像是一個五彩的聚寶盆。
除了客房,再來看看健身房、泳池這個景觀。運動時還能享受視覺盛宴,它不香嗎?
酒店距離太陽島也很近,可以一站式打卡雪博會、 東北 虎林 園、 哈爾濱 歌劇院。
*服務式行政公寓
酒店還配備了從45平至133平不等的公寓,尤其适合常駐或短租客人。相當于随時能拎包入住的家。有人打掃衛生,安全隐患完全沒有,用餐、運動、出行都方便。
*餐飲選擇多
“香廚”中餐廳前面已經介紹過了,另外還有“松咖啡”西餐廳及大堂酒廊。不要忘記,冬季還有限時特供的雪屋喲~Ps .想玩潑水成冰?隻需告知酒店前台就能給安排妥妥地。
這是我2020年的最後一場旅行,雖然這一年不盡人意,幸運地依然兜兜轉轉走過13座城市。從5月的 三亞 ,到12月的 哈爾濱 ,從祖國的南端到北方,能擁有這份幸運,依然要感恩于偉大祖國的昌盛。
2021年,我會帶着更加豐盛的自己繼續在路上。我們路上見吧~
出行攻略
*從溫差大的地方過來,務必在機場加厚衣服再出去。
*機場到市區約30-40分鐘車程。高峰期會堵車。
*随身攜帶暖寶寶,最好買時效12小時的那種。
*氣溫過低時手機容易自動關機。可以在手機背面粘貼暖寶寶,不用時放入口袋中。
*相機的耐寒性我覺得還行。-18度時,單反一塊電池依然續航大半天沒問題。
拍攝設備
sony A7RM3 1635 f4、50 f1.8
sony 黑卡RX100M7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